吉林信託踩雷:項目啓動前融資方已債務纏身

吉林信托踩雷:项目启动前融资方已债务缠身

中經金融:follow me!

本應在7月初付息的吉林信託“匯融38號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匯融38號”),至今仍未兌付。

9月11日,吉林信託該項目負責人周赤告訴記者,融資方及擔保方有望在30個工作日內兌付利息,吉林信託董事長邰戈正在牽頭處置風險。

《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除了該信託計劃之外,吉林信託近期還陷入中弘股份(000979.SZ)的債務泥潭。其中,匯融38號產品的相關盡職調查、項目監督及運營工作,備受投資者質疑。

截至發稿,本報記者瞭解到,為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吉林銀監局要求,每十個工作日,吉林信託須向其書面彙報一次風險處置情況。

屢次食言

匯融38號產品的《信託計劃方案報告》顯示,信託規模為4.5 億元,受託人是吉林信託,融資人是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建設”),擔保人是上海中科建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建飛”)。產品期限為2年,年化預期收益率為8%-8.6%。

信託資金的用途,是投資中科建設下屬公司持有的位於上海青浦區的意邦建材傢俱城一期部分自持商鋪,最終用於其上海意邦項目三期B。

投資者告訴記者,該產品於2017年9月29日正式成立計息,信託合同規定是季度付息,應於今年7月初付息,但未付息。

7月9日,吉林信託向投資者出具書面聲明稱,“我司尚未收到融資人2018年第二季度回購款……主要原因為企業改制,相關工作進度不達預期,導致現金流緊張。另經我司調查,目前投資人及擔保人均有被執行記錄。”

吉林信託還稱,“融資實際控制人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正出面協調資源……在2018年7月底之前完成到期利息的償付。”

但是,相關公司並未在7月底前付息。8月2日,中科建飛(中科建設融資債權已由中科建飛負責處理)向投資者出具書面聲明稱,“由於諸多原因,我司未能按照之前的承諾履行付息工作,但我司作為一家負責人的國有企業將不會逃避任何應當承擔的責任……我司有非常大的信心在8月底之前妥善處置此次債務風險。”

不過,中科建飛再次食言。投資者稱,進入9月後,利息依然未兌付。

9月11日,吉林信託項目負責人周赤向記者證實,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息未兌付。“我週一(9月10日)去了北京,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領導說近期會兌付,優先給我們考慮,在30個工作日內把利息兌付了。我今晚還要去北京,明天還要和他們談。”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是中科建設的實際控制人和唯一出資人。周赤告訴記者,他並不擔心本金兌付。“最近新開盤的(商鋪)每平方米的價格是3.5萬-4萬元,我們當時評估只是2.8萬元,安全邊界還是有的。建飛的資產還是蠻優質的,我之前要求它銷售,它一直不銷售。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要求它銷售,它也答應了,說很快就會啟動。”

盡調爭議

本金能否如期兌付,並不好說。

投資者在給吉林銀監局的投訴信中寫道:“在該項目發行前,融資方中科建設,擔保方中科建飛已債務纏身,法律糾紛不斷。吉林信託的盡職調查存在失誤。”

對此,周赤向記者解釋:“中鐵、中冶這些大型央企,作為法院被執行人的情況也都很多,對於建築類的企業是很正常的。例如施工糾紛會導致它被執行。我們在材料中列舉了被執行情況,是正常範圍內的。”

投資者還投訴稱,自項目去年9月份成立至今,吉林信託對融資企業和擔保企業的監督、項目的運營存在失職。

投資者認為,信託資金應該用於上海意邦項目三期B的後續裝修及歸還部分金融機構借款,但並沒有用於後期裝修,而且抵押物的空置率、租金價格也與吉林信託關於本項目的盡職調查報告存在重大差異。

周赤堅稱,資金並未被挪用。他說:“資金有銀行監管,銀行不放款,企業不可能挪走。資金流向是由信託機構打給中科建設,再轉給上海意邦,各個環節都有憑據。”

不過,周赤以上述憑據屬於商業機密,不在信披範圍為由,拒絕出示。

此外,該產品的一份推介材料顯示,中科建飛除了提供擔保外,還提供價值約10億元的抵押物。但根據上海國眾聯土地房地產諮詢估價有限公司出具的報告,抵押物預評估價值僅為7.11億元。

對此,周赤表示,該推介材料並非由吉林信託出具。“我們沒有動機去虛假宣傳,這又不是賣不出去的產品。我們自查過,包括監管也在監察,沒有(虛假宣傳)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吉林信託官網曾發公告,“關於本款產品,近期外部銷售宣傳與事實有部分不符。請投資者以本公司官方網站上公佈的信息為準。”

高收益後遺症

2017年,吉林信託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和歸母淨利潤均出現下滑,歸母淨利潤為2.69億元,同比下滑13.6%。在全國68家信託公司2017年淨利潤排名中,吉林信託位列倒數前10。

記者注意到,吉林信託擬將自己定位打造成為“風險最小,效益最大,回報最高”的信託公司,此類宣傳語亦出現在吉林信託官網登錄界面上。

不過,投資行業一直以來“高風險對應高收益”的神話並未就此打破。

吉林信託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該公司不良信用風險資產為6353.31萬元,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為7.72%。

雖然風險較高,但受吉林信託較高收益率的吸引,投資者依然趨之若鶩。例如近期的“吉信匯融64號創禾股權收益權信託”,年化預期收益率達到8.8%-10%;“匯融50號廣悅化工收益權信託”,年化預期收益率達到9.5%-9.8%。

一名吉林信託投資者表示,他看重的正是該公司產品的高收益。周赤向記者透露,在匯融38號產品中,一些客戶的投資額過多,公司要把超出的部分退給客戶,客戶“死活不肯退”。

用益信託統計,2018年上半年2317款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19%。可見,吉林信託近期的產品收益率已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近期逾期的吉信匯融16號信託計劃,融資方是中弘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擔保方是中弘股份,而中弘股份自身各種債務纏身。吉林信託在官網公告稱,2018年6月,融資方未能按期足額付息,擔保方未能按約履行擔保義務,公司向吉林省高院提起訴訟,目前已正式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違約項目正是在邰戈任公司總經理時成立的。今年6月,邰戈臨危受命,出任公司董事長。而公司前任董事長李偉因嚴重違紀,並涉嫌違法犯罪,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吉林信託為何連遇壞賬?今年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會不會升高?9月11日,記者就吉林信託經營致函該公司詢問,並表達採訪邰戈的願望。該公司信披人士稱,已向領導彙報,領導近期不便受訪。

對於產品收益率比較高,風險較大問題,該人士稱,近期產品收益率較高和市場有關,業內收益率普遍升高。

吉林信託將如何處置項目風險?投資者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記者將繼續關注。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