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粵港澳大灣區,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2017年的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灣區GDP總量規模超過了俄羅斯國家、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11位,與韓國持平,遠超舊金山灣區,躋身全球第二大灣區,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

紐約灣區,世界灣區之首,被視作美國的經濟中心。這裡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東京灣區,產值佔日本GDP的40%。這裡擁有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高水平大學。

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圖源網絡

而粵港澳灣區和上述灣區的差距,主要集中在高水平大學等軟實力上,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重點在於灣區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但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的支撐,放眼全球,著名灣區的崛起從來都離不開高校的身影。

今年,伴隨著港珠澳大橋以及廣深港高鐵全線通車,粵港澳這塊黃金寶地颳起了一股“高校建設”風。

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粵港澳三地高校情況對比

目前廣東本科院校共有38所,平均每所高校包含18個學院、54個本科專業;香港本科院校包含10所,平均每所高校包含6個學院,分別為文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社會科學學院以及理學院;澳門本科院校包含6所,平均每所高校包含24個專業,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以及人文學院等。

在9月14日ESI公佈的學科排名中,2018年廣東省“雙一流”院校中山大學19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同樣也是19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而華南理工大學近年來全力推進綜合改革,以每兩年前進100名的速度躋身“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01-300名區間。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25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66個,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近年來,粵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已有許多交流與合作,為高校集群的建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區內高校開始跨境發展

今年2月,香港城市大學與惠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項目落戶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佔地約66.7萬平方米;

5月,香港科技大學計劃在大灣區內辦分校,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初步選址在廣深港高鐵慶盛站旁。

6月,香港科技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兩校共建的“深港微電子學院(籌)”正式揭牌。

7月,深圳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在香港簽訂“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合作備忘錄。

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是加強廣深港澳科技教育創新的前沿陣地。灣區內的高校流動,可以實現優勢資源的互補。在珠三角有限的土地資源環境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的“你來我往”,無疑將為灣區建設注入發展新動能。

整合粵港澳三地高校辦學優勢,一個“灣區大學”的設想正在醞釀

今年3月,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提議,建立“灣區聯合大學”。利用三地政策和制度優勢,解決合作辦學中涉及的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資體制、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問題,探索推進灣區高等教育協同與跨越式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這個提議得到了東莞的響應。東莞市上月召開的城市品質三年提升工作現場會提出,要抓好大灣區大學建設,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深入研究大灣區大學的選址用地、資金籌措、建設機制等問題,積極向上溝通,爭取大灣區大學落戶東莞。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則表示,當前,粵港澳三地教育行政部門已對大灣區高校建設形成共識和建設思路:資源共享、聯合辦學、人才流動、科研成果轉化將成大灣區高校合作的四大重點趨勢。

成立“灣區聯合大學”?這個全球第二大灣區要火!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宗同源,如何通過“借腦”高校推動地區高速發展,打造世界級的高等教育集群?“灣區大學”最終能否實現?又有哪些學校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契機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