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數字時代新手段 整合灣區產權交易市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產權交易市場誕生30週年。9月29日,由廣東省產權交易集團(下稱“省產權交易集團”)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非標資本市場探索與實踐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全面總結廣東產權交易市場和要素市場的建設經驗,為粵港澳大灣區非標準化資本市場的建設建言獻策。

會上透露,廣東產權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的重要一極,2013年至2017年,省產權交易集團成交總金額達3.53億元,佔全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累計交易額的14.87%。專家認為,廣東產權交易市場的良好基礎築牢了粵港澳大灣區非標資本市場的根基,建議利用數字時代的技術手段,通過建立類似支付寶的中央頂層賬戶經濟系統,整合大灣區的產權交易市場。

產權交易讓灣區要素流動更透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成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大抓手。產權交易市場是現代產權制度的重要一環,主要為非上市企業提供非標準化的權益流轉和融資服務,在促進各類權益性要素有序流動、拓寬投融資渠道、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論壇上,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秘書長夏忠仁透露,僅2016、2017年兩年,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盤活存量資產超過5000億元。2016年7月以來,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直接融資超過2000億元。

當前,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大灣區內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是打造世界級灣區的關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餘斌認為,當前探討大灣區下的全要素配置恰逢其時,要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必須提高各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產權交易市場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行業內部的生產要素進行配置,通過兼併重組、優勝劣汰,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建議,擁抱數字時代的新技術、新手段,通過建立類似支付寶的中央頂層賬戶經濟系統,在粵港澳大灣區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市場。

國務院國資委專職監事、原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認為,要充分發揮產權交易市場提供信息、發現價值、專業監管的功能,尤其是對國有資產的反腐監督職能,讓大灣區的要素流動和交易更加透明、清晰,更易於與國際接軌。

打造“北上廣”非標資本市場重要一極

當前,廣東產權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的重要一極。據悉,2013年至2018年8月,省產權交易集團累計成交648.6萬宗,累計成交金額4.28萬億元,2016至2017年,省產權交易集團連續兩年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家年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的產權交易機構之一。推動全國產權交易市場、要素市場不斷創新發展,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打造了“廣東樣本”,貢獻了“廣東經驗”、展現了廣東擔當。

2013年6月,廣東省政府決定在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的基礎上,組建省產權交易集團,標誌著廣東省委、省政府建立統一產權市場的戰略部署正式實施。2017年,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成立,實現了全省產權市場的集中統一和規範運營,成為廣東產權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省產權交易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聞在論壇上表示,省產權交易集團成立五年來,已築牢了粵港澳大灣區非標資本市場的根基,當前正積極打造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重要非標資本市場,建設全省統一的要素資源配置與交易平臺,成為“北上廣”非標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極。

論壇上,省產權交易集團通過壓縮層級整合成立的四家二級企業——廣東省廣交資源集團、廣東省廣交金服集團、廣東廣交數信服務有限公司、廣東經濟雜誌有限公司也正式亮相,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南方日報記者 袁佩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