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發出一個明確信號!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9月27日,衢州日報頭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署名為“信安平”的文章——《打造擔當有為的衢州鐵軍》。

引領衢州未來長遠發展的“1433”發展戰略體系激活一池春水,總體佈局塵埃落定。

在“大勢已至,未來已來”中,看見“一座城市的大變局”。從“怎麼看”的凝聚共識到“怎麼幹”的付諸行動,從“事”的佈局到“人”的佈局,這是戰略落地落實落細的一種必然邏輯。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1433”發展戰略體系靠什麼去落實,衢州幹部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奮鬥,事關成敗,至關重要。

“尚賢者,政之本也。”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一個地區的發展,最活躍的因素是人,最深刻的變化在於人,最持久的活力源於人。

“風口來了,風氣不好怎麼辦?我們絕不能成為‘站在路邊鼓掌的人’。”大道至簡,蘊意深遠。

人類總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站在風口,不容我們徘徊;肩負使命,不容我們懈怠。

圍繞構建確保區域發展戰略重重落地的組織保障體系,一套“嚴管+厚愛”“激勵+約束”,以人為本、抓人促事的組合拳相繼亮相,招招有力,環環相扣。衢州順理成章地開始書寫一篇關於“人”的佈局大文章,將在三衢大地上再次引發一場從理念到行動的重要變革,影響深遠。

大勢已至,戰略已定,

“人”的佈局成關鍵因素

“君子謀時而動,順勢而為。”

這是一個孕育著無限可能的夢想時代,也是一個創新思維湧動的美好時代;這是一個衢州實現跨越發展的強勁風口,也是每個幹事創業者可以大顯身手的展翅風口。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近年來,衢州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善抓機遇,堅持跳出衢州看衢州,跳出衢州發展衢州,既要打造衢州人的衢州,又要打破衢州人的衢州,在一個更大的時代背景、思維格局和時空格局中,衢州找到了一條嶄新的發展路徑。

省委省政府作出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四大”建設的重大部署,提出要把全省打造成為一個大花園,把衢州定位為大花園的核心區。

機遇千載難逢,同時也意味著擔當和壓力。主動作為、自我加壓是把握機遇、利用機遇應有的態度。

於是,“1433”發展戰略體系擘畫了一幅面向未來的衢州發展美好圖景:打造“大灣區的戰略節點、大花園的核心景區、大通道的浙西門戶、大都市區的綠色衛城”,加快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戰略體現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願景回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於是,把深化杭衢山海協作作為衢州開放開發的“牛鼻子”:著力打開有形大通道——杭衢高鐵、無形大通道——杭衢創新合作,全力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在更深層次上推動衢州思想、觀念、制度、文化的變革。

於是,順應高鐵時代、互聯網時代、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衢州超前謀劃佈局:把交通先導、城市賦能、產業創新作為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杭衢高鐵”成功爭取落地為牽引,按照新型城市化和特色小鎮的理念謀劃“高鐵新城”。

突破“路徑依賴”,實現“模式創新”,就能把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同時,堅持“歷史的人做歷史的事,不擊鼓傳花,不將錯就錯,必須當斷則斷,勇於擔當。”衢州妥善解決了一批百姓反映強烈、困擾改革進程、影響社會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辦成了一批過去想辦而沒辦的民生大事。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鄧小平同志曾這樣告誡全黨。

如何讓飽含著258萬衢州人美好願景的“1433”發展戰略體系從佈局謀篇到落地落實落細?這是一道被寄予厚望的現實考題。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

“幹事擔當要成為新時代衢州幹部的第一標準。”當前,衢州發展已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奏響了實幹興衢的主旋律。我們要以擔當精神推動決策落地,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衢州主政者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達了抓人促事的堅定信心。

大勢已至,戰略已定,路徑已明,“人”的佈局成了關鍵因素,也到了關鍵節點。抓住這個“牛鼻子”,就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滿盤活,以上率下,幹出激情、幹出成效、幹出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幹出衢州的美好未來,讓夢想照進現實,讓“1433”發展戰略體系在衢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是非分明,導向鮮明,

讓幹事擔當成為全市幹部的主流

事業發展,關鍵在人。

抓落實,誰來“抓”?這是“人”的問題。唯有“關鍵少數”身上激發出那麼一股子拼勁闖勁幹勁韌勁,發展才有堅挺的“腰身”。抓落實,怎麼抓?這是制度的問題。唯有著力完善用人機制,從嚴執行考核機制,加緊落實容錯機制,改革才不會流於空轉,發展才不會停於空談。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要激勵幹部多幹事、幹成事,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造就一種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的社會生態系統,需要全方位、系統性的謀劃和設計,形成一股眾人划槳的精氣神。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

“既要擔得起權力,又要擔得起責任;既要擔得起當下,又要擔得起未來;既要擔得起順境,又要擔得起逆境;既要擔得起成績,又要擔得起失誤;既要擔得起表揚,又要擔得起批評,共同用行動書寫忠誠和擔當,用擔當換來共同的榮耀。”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把幹事導向和用人導向最大程度地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來,保護幹事者、支持擔當者、懲戒壞事者,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優環境、最強動力、最好生態。

衢州主政者站在全局發展的視角,系統謀劃,提出了既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又符合衢州實際的“抓人促事”新思路。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把“十條軍規”列為全市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共同遵循,明確把幹部隊伍建設列為“三大戰略任務”之首,從而為整個戰略體系落地提供製度保障。“十條軍規”直指幹部作風,重點解決“為官不為”,成為優化全市政務生態的重要抓手,也為衢州打造中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清障開路”。

為強化政策執行的剛性,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及時選樹一批正反面典型。截至目前,全市共通報5期典型案例,其中正面典型42個,反面典型25個。針對損害營商環境的問題,市紀委公開通報4個典型案例,在幹部隊伍中引起極大震動。

市委還部署開展了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十大行動”,推動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制度化、體系化。一場真正觸及靈魂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是其中的“重頭戲”,對照4個損害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和“六機”現象,列出問題清單、整改清單。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靈魂洗禮,有鏡子可對照、樹標準可操作、講過程重結果,有效避免了大呼隆、一陣風、走過場。個人行動的自覺源自內心靈魂的覺醒。“十大行動”喚醒了一批“裝睡的人”,也觸動了一批慵懶的人,還激勵了一批想幹事的人、帶動了一批能幹事的人。

電視問政節目《請人民閱卷》,以“一機”推“六機”,直面民生需求、直面問題癥結、直面官員問責,提問者不留情面,被問政對象“坐立難安”,在紅臉、出汗、照鏡子、正衣冠中倒逼政府部門改進作風、解決問題、推進工作。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擔當是一種覺悟、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一種責任,體現的是敢於“亮劍”、敢於碰硬、敢於承擔風險的品格和氣度。“誰跟衢州發展過不去,我們就和誰過不去;誰為衢州發展擔當,我們就為誰擔當。”一種強烈的信號釋放,表明了在衢州新一輪改革、發展的語境下,堅決搬掉既得利益和作風問題“絆腳石”的鮮明態度,守著自己的山頭不讓步,為官不為、懶政怠政、推諉扯皮等,絕對沒有市場!

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

幹事創業的導向,帶來了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上起市委市政府帶頭擔當,下至縣(市、區)主動擔當,帶動全體幹部共同擔當。如今的衢州,擔當已然成為一種工作常規、幹部常態,人人都是動車組,人人都是動力源,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同心同德同向、合心合力合拍、盡心盡力盡責,營造了心齊氣順的人文生態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各級幹部隊伍凝聚成一支戰鬥的團隊、奔跑的團隊、溫暖的團隊。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一切只是開始,奮鬥永遠在路上。開風氣之先的創新思路,在進一步的放大效應中不斷得以充實、完善,並制度化、體系化,最終轉化為一套推動衢州發展的長效機制。

正向激勵,反向倒逼,

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

“事”的佈局和“人”的佈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需要制度支撐。

制度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推動工作的有效載體,成風化人,能轉化為強大的執行力。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好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壞制度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用制度規範、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同時加強對制度執行的有效監督,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設計,用制度落實制度,對違反制度的行為,必須追究責任,最終形成一個“制度-監督-制度”的良性閉環。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讓好作風持續、好環境優化、好風氣盛行的重要保障,是鍛造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的重要抓手。

由事及人、由事察人、由事識人、由事擇人,必須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於是,市委出臺了《關於構建抓人促事機制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將發展的主戰場作為幹部選拔的“主擂臺”,把一線選人作為幹部選用的“主渠道”,積極推進工作機制創新,為幹部幹事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機會、提供保障。

制度要落地,操作要細化。於是,市委又研究制定了8個配套文件:建立領導幹部政治體檢制度;建立幹部正向激勵機制;完善專班幹部管理考核辦法;開展幹部紅藍灰“三色”管理考評;建立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制度;推進市直部門中層幹部跨部門交流;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加強退出現職領導幹部管理考核。

一套完整的“嚴管+厚愛”“激勵+約束”的抓人促事機制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由創新構想、點上嘗試,變成了面上可複製、推廣的“衢州模式”:讓想幹事者有機會,敢幹事者沒顧慮,能幹事者有舞臺,幹成事者有地位。

幹部幹事創業平臺更廣闊——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渠道,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提高選人用人精準度,讓幹部在最合適的崗位發揮才幹。為確保重大工程、重大專項、重大項目的高效推進、全面落地,從機制創新入手,組建專班,統籌整合聯動、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體高效,不減機構,不增編制,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代價、最小的阻力達到職能整合、運轉順暢的目的。通過戰場賽馬、賽場選馬,選拔了一批幹部衝鋒到項目一線,發現了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好乾部。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實現幹部能上能下——“要鮮明地上,真正做到‘誰跟衢州發展過不去,我們就跟誰過不去;誰為衢州發展擔當,我們就為誰擔當’。要堅決地下,嚴查、嚴治、杜絕‘不敢為’者,綜合排名、整治‘不想為’者,加大交流、調整‘不會為’者,讓‘三不’幹部沒有市場、受到懲戒。”組織開展村社組織換屆“回頭看”,對村社組織、村社幹部實行紅黃灰“三色”考評,退出一批、問責一批、查辦一批,以此激勵基層黨員幹部擔當負責、奮發有為,倒逼基層組織凝聚戰鬥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截至8月中旬,全市490名“黃色”村社幹部被“歇職教育”,180名“灰色”村社幹部被免職、罷免、責令辭職或長期歇職,紀律處分40人,18人因涉嫌違法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以“趕考”促實幹——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給力、事業有利。堅持“黨建統領活的靈魂,一根紅線貫穿始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創新構築“紅色物業聯盟”,3萬餘名黨員進社區、進小區、進樓道,雙報到、雙認領、雙服務,形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紅流”;圍繞做實做細做深做優基層治理這篇大文章,建立“週二無會日”制度。全市鄉鎮幹部組團聯村4400餘人,村社兩委入網格9600餘人,發現和受理問題3.42萬個。

制定“容錯機制”讓幹部放心大膽幹——“要大膽地容,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堅持‘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允許幹事出差錯,但不允許不幹事。’”制定容錯糾錯實施辦法,梳理發掘典型案例,推動上級為下級擔當、組織為幹部擔當、幹部為事業擔當。同時,有效地為被舉報反映不實的單位和黨員幹部澄清正名,共澄清不實舉報235件次。市紀委公開澄清8起不實信訪舉報,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支持改革者、鼓勵創新者、寬容失誤者、保護幹事者的正確導向和良好氛圍。

今天,这篇“信安平”重磅文章发出一个明确信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規劃已謀定、規則已制定、佈局已拉開、格局已打開,出征鼓點已在耳邊響起。一切都是順理成章,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衢州;你怎樣,衢州便會怎樣;你有擔當,衢州就有未來。黨委政府“一張皮”、四套班子“一條心”、全市上下“一盤棋”,鍛造一支能衝鋒陷陣、浴血奮戰、最鐵的衢州鐵軍。上下同欲謀發展,勠力同心共進發,就一定能不辜負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不辜負258萬衢州人民的新期待,在“1433”發展戰略體系的感召下,共同書寫衢州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