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傳花是遊戲,跟收藏沒有關係,有多少人一直在走錯誤的道路

擊鼓傳花是遊戲,跟收藏沒有關係,有多少人一直在走錯誤的道路

收藏,故名實義是收藏老、精、稀。老精稀喻為珍,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故值收藏。收藏,通常都是以時間換取價值空間,需要經歷漫長的消耗和沉澱。任何物品,唯有達到老精稀之程度時,方值收藏,其價值會自然漲升,不以人的意志轉移。人為炒作出來的價格並不等於藏品之價值。被扭曲的價值並不等於藏品之真實價格,隨著時間推移都會被打回原形。對藏品而言,價格與價值之間通常無法劃等號,這不同於日常消費品,兩碼事。

收藏,故名實義是先收後藏。收而不藏,不叫收藏。貨物尚在路上走,就開始尋找下一個買家了,壓根兒就不是為了藏的,這叫哪門子收藏?前面那段時期的郵幣電子盤運作,平日裡的那些炒新跟風行為,還有眼下正在進行的商城託管寄售行為,其實都是投機炒作行為,隸屬於擊鼓傳花之類遊戲,跟收藏當真沒有一毛錢關係。你可以參與炒作,你可以參與託管寄售,你可以參與投機,反正都是贏虧自負,這沒有什麼毛病,法不禁即可行,但請勿掛上“收藏”之招牌,因為那些套路都是遊戲,壓根兒就不叫收藏。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無非是為了裝點門面好忽悠,結果總是難免被揭穿,從而教人討厭。

從盤面看去,收藏與炒作貌似攪到一起了,然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行業,各有所圖、各有所屬。痴迷於玩收藏的人仍然會執著玩收藏,專注於老精稀,輕易不會因為那些炒作行為而心動,因為他們內心明白擊鼓傳花遊戲註定了結局總是一地雞毛,此類玩法並不是他們擅長和想要的。而熱衷於炒作的人則會奉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對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壓根就瞧不起看不上,習慣了賺快錢,總想鼓躁,蓄意造勢,極盡忽悠之能事,企圖吸引儘可能多的人跟風接盤,完成籌碼派發,至於結局裡的“一地雞毛”,那是預設之果,早就瞭然於心,就看誰誰武功高強,誰誰是飛毛腿跑得快了。原賭服輸,虧死無憾,正是這個群體之理念。

擊鼓傳花是遊戲,跟收藏沒有關係,有多少人一直在走錯誤的道路

有趣的是:真兒八經玩收藏的人通常都會安心於收藏,無意去炒作,追求的是收藏過程之樂趣,以及自然增值所帶來的收益;而那些玩炒作投機的人則不甘那般安心啦:他們既不承認那是炒作,也不承認那是擊鼓傳花遊戲,還不承認他們玩的那些不是收藏品而是籌碼,總是“藏品”燈籠高高掛,再銘上“升值”之豪華標籤,不僅自己立於臺中央吹個眉飛色舞、信誓旦旦,而且還會拉上一幫買辦文人頌歌頌德、大肆吹捧,等把某個籌碼炒成神品,再一路放貨,直至將倉底放穿,狂賺了一把之後,再去運作下一個籌碼,如此輪迴罷了。這股炒風,其實正是錢幣郵市場所面臨的最大公害。

當下的錢幣郵市場上正被特麼一股炒風籠罩著,求富心切,貪念瀰漫,作心不死,慾念橫生,驅之不散,揮之不絕,連番折騰,炒作至死,硬是把個好端端的錢幣郵市場折騰成個四不像了!頗有些令人無奈。

無奈之下,大家唯有擦亮眼睛,懂得鑑別,哪些是收藏,哪些是遊戲,哪些是藏品,那些是籌碼,並且弄清你想要的是什麼,再謀定而動,不被忽悠和誤導,避免再次被套牢,便是安好。

如果真是跑來玩收藏,應切記“消耗出珍品”,凡是發行量巨大且無法消耗、同時還能像股票一樣炒作的東西,至少五十年內成不了珍品,應從你的保險櫃裡迅速剔除,因為只有很少的人生裡能夠擁有兩個五十年。

大道至簡:收藏行業之最低原則是【鑑偽求真】;收藏行業之最高本領是【去偽存真】。

擊鼓傳花是遊戲,跟收藏沒有關係,有多少人一直在走錯誤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