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習主席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時過境遷,歲月早已消蝕了人們的記憶和容顏。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一腔熱血報國的人,有嘔心瀝血為民的人,有血薦軒轅的人。一代代烈士用生命書寫信仰,其英魂氣魄和寶貴精神流傳至今,歷久彌新。九月三十日,這個厚重的日子,所承載的是難以忘記的歷史,所致敬的是民族的脊樑。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當我們沉浸生活在美好富足的現代化生活中時,可曾想起幾十年前革命先烈的英勇就義。當我們抱怨今天的的生活不如人意之時,可曾想到那是我們的革命先烈最夢寐以求的生活。當我們流連忘返在高樓大廈之間時,可曾想到遠在深山化作一抔抔黃土的革命英雄紀念碑。讓我們看看武警戰士們如何緬懷革命先烈,庚續紅色基因。

一、追根先烈故里,述說英雄事蹟!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中隊河北籍戰士小王:我今天給大家講述我們我們家鄉的英雄,1941年9月25日,日本人向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進行掃蕩時,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中隊四川籍戰士小林:今天我給大家講述我家鄉的英雄,黃繼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1951年20歲的黃繼光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道路,黃繼光同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中隊陝西籍戰士小趙:我給大家講述我家鄉的英雄,李保保,武警上海總隊機動第二支隊特戰一中隊原班長,武警“忠誠衛士”,追記個人一等功。2015年以來,他先後兩次奔赴邊疆執行駐訓任務,因積勞成疾,罹患胃癌。今年4月,在與病魔抗爭300多個日夜後,李保保不幸去世,終究未能重返他心之所往的執勤路,英雄已逝,浩氣長存。

二、追溯兵之初心,不忘當兵之志!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大學生士兵小韓這樣說:大學生和軍人,有同樣的家國情懷,同樣承載著整個民族的信任與重託。如果說大學生不該只顧謀求個人發展,那一名軍人,就更不該混世度日,貪圖安逸不求上進。我們的身後是一個個無條件信任我們的父老鄉親,因為我們是他們心中的人民子弟兵。初心的實現,就是不論在校讀書還是參軍入伍,或是將來走向社會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都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少消遣多磨鍊,少安逸多憂患,少頹廢多實幹,把個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價值結合起來,做一個真正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

今天,是革命烈士紀念日

中隊班長小趙這樣說:從我記事起,父親就給我講爺爺當年參軍入伍參加解放戰爭和他自己在部隊當兵的故事。在耳濡目染下,我從小就對軍營產生了嚮往。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我發現自己對體育特別有興趣,像長跑籃球健身運動都伴隨著我從小學一直到現在性格外向甚至有些無畏的我,在不斷地成長中越發地覺得軍營才是我施展才華的平臺。

中隊戰士小吳:從小時候懵懵懂懂地翻閱中國的古代戰爭史和國外的一戰史,二戰史再到古今中外歷代各國將領的傳記,從剛開始什麼都不太懂,到明白一點點,再到越讀越有體會,我慢慢的發現,我熱愛部隊這個領域,隨著時間的遷移,領悟越多,感受越多,熱愛便會又增進一分。

三、追尋信念信仰,矢志強軍報國

什麼是犧牲?對軍人來說,是一次出征?又像是一次遠行?因為,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枕戈待旦。

無數先烈為了心中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披肝瀝膽,馬革裹屍,無怨無悔! 歌德說,世上有兩件東西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另一件是頭頂燦爛的星空。革命先輩正是在追求心中那份安寧,追尋心中的馬列主義!“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在軍人生與死的天平上,使命往往是最重要的砝碼。為了祖國和使命,官兵們前赴後繼,用青春戍邊衛國,用生命託舉使命。

梁啟超說: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今日國之少年,皆胸懷理想,從軍報國,強健體魄,他日犯我中華者,定不負先輩遺志,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