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再續三十年不變,那麼死去的人也永久享受原來的土地嗎?


農村土地再續三十年不變,那麼死去的人也永久享受原來的土地嗎?


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是當前農村土地承包責任田的基礎性解決政策。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它就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並繼續執行著。

目前出現的情況是部分農戶無田可種,部分農戶成了有田大戶,一些四五口的家庭種一口人的地,一些兩三口人的家庭種七八口人的地。某些有田大戶不想種地,某些想種地的無田可種。在某些經濟發達地方,和某些經濟極度欠發達地方,棄耕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目前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的政策,一種普遍性的解釋是當時土地改革是責任田包產到戶,是以戶為單位,不是以個人單位的主體。其實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國範圍內進行過一兩次土地調整,增人增地,減人減地。再後來就不再進行調整了。現在看來,當時調整有它的必要性,九十年代初期,種田養家還是大部分農村農民的基礎性選擇,農業農民農村也是國家國策重中之重。

農村土地再續三十年不變,那麼死去的人也永久享受原來的土地嗎?


現在隨著工業化進一步發展,重工輕農已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八十年代初期的分田到戶政策,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它自身的歷史使命,解決了溫飽問題。

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分田到戶政策隨著時代的發展,它自身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來了,條塊分割,不利於現代化大型機械化操作,無法規模化集中化種植等瓶頸問題,翻過來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土地集中化規模化已成為趨勢,因此已不再需要土地分戶調整,而是鼓勵土地流轉,進一步歸集土地規模化種植。公司+農戶,將成為未來大趨勢。

因此,天天喊著土地調整,只能說明你還在憧憬二畝地一頭牛的情結。種地,需要的是資本和能力,我們絕大多數農民只能淪為農業公司的打工成員。未來的土地與你無關,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農村土地再續三十年不變,那麼死去的人也永久享受原來的土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