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首次引入30%外部投資者 保利影業:院線擴張我們不過於追求數量和規模

6.8億元收購星星文化後,保利影業繼續為院線擴張和產業鏈延伸儲備彈藥。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文化)下屬全資子公司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影業)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增資。此次擬融資金額對應持股比例數為30%,這也是保利影業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

拟首次引入30%外部投资者 保利影业:院线扩张我们不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

“主要還是為了做一個股權多元化的發展,引入社會資本作為我們的戰略投資人。”保利影業常務副總經理陳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次入場的條件也頗為“嚴格”。公告顯示,如果意向投資方是私募投資基金,基金或基金管理人累計管理的資產規模應不低於100億元人民幣,且其所管理的基金應具有影視、文化等領域的成功投資案例。

根據交易所信息,保利影業此次增資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擴建影院並且向上遊製作端延伸。此次融資計劃募集資金的用途主要包括:1、用於在全國新建及續建保利直營影城,進一步提高公司放映渠道市場份額,提高公司盈利能力;2、用於電影、電視劇製作,增強公司上游製作能力,提高保利品牌認知度和行業話語權;3、剩餘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保利影業成立於2002年,官網顯示曾在2005年左右投資製作了包括《無間道2》《無間道3》和《龍虎門》等香港地區電影,此後背靠地產資源的保利影業開始向院線端延伸。目前保利影業已經與藝術品經營與拍賣,演出與劇院管理共同構成保利文化的三大核心業務板塊。

目前保利影業直營影院約為70家,主要分佈在三線以上城市,每年擴張速度為7、8家左右。與大地等去年新增影城223家,增幅超過三成等“激進派”相比,保利影業雖然入局早,但擴張速度並不算快,可謂步履穩健。

“我們對項目的選擇是精挑細選的,不過於追求數量和規模。”陳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保利影業的終端建設仍主要聚焦三線以上城市的市場,從保利萬和電影院線整體發展來看,“直營影城貢獻的票房已經超過加盟影城。”

不過,即使擴張速度不算快,增加的新門店仍拖累了公司業績。公告顯示,保利影業的淨利潤在2016年由前一年的1989萬元緩慢增長到2192萬元,在去年則大幅下滑至364萬元,幅度超過8成。在今年上半年,保利影業淨利潤虧損70萬元。

“利潤下滑的原因一是2017年收購星星文化產生了一些交易費用和財務費用,對當年利潤影響較大,二是因為這兩年我們有一些新開的影院項目,仍處在市場的培育期,因為影院業務在第一年基本是虧損的。”陳鵬對每經記者稱。

此外,截至今年6月30日,保利影業的資產負債率也高達77%。“資產負債率比較高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去年我們6.8億元收購了星星文化,這是加了槓桿的。”陳鵬表示此次引入戰略投資人也是希望能為公司補充資金。

“我們希望把保利影業打造成全產業鏈的影視公司,過去我們的佈局主要還是在電影產業的中下游,今後我們打算繼續往上游延伸,同時也在探索影院業態與其他娛樂業態的跨界融合。”陳鵬對每經記者表示。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今年保利影業投資了《歐洲攻略》《西遊記女兒國》等影片,口碑均不算亮眼,在內容領域投資是什麼思路?“這兩部電影我們只是參投,份額也都不大,我們目前也還是以參投為主。”陳鵬表示過去幾年保利影業在內容領域較為審慎,有些項目採取保本保收益的方式,因此控制了比較低的風險,“我們對於內容上的投入沒有具體的硬性預算要求,比如說每年一定要投資多少部影片,主要還是要看項目是否夠好。”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