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是1949年11月23日正式建交的。建交後的頭10年裡,兩國關係發展正常。應阿爾巴尼亞政府的請求,中國政府從1954年開始向其提供一定數量的援助。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1960年6月,在由12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的會議上,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代表團散發了蘇共中央6月21日給中共中央的通知書,宣稱列寧主義若干原則已經過時,指責中共是教條主義,從而拉開了圍攻中共的序幕。會議期間,惟獨阿爾巴尼亞代表團團長、阿黨內第三把手希斯尼·卡博態度堅決,他力排眾議,發言表示不同意蘇共批評中共的做法。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正是因為卡博代表阿爾巴尼亞維護了中國,赫魯曉夫便對阿打擊報復:撕毀協議,撤走專家,停止一切援助,並於1961年12月同阿斷交。中阿兩黨在反修鬥爭中走到了一起。當時,在共產黨執政的國家裡,阿爾巴尼亞是惟一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隨著反修鬥爭的深入,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對一系列國際問題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和相似點,雙邊關係不斷加強和發展,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中國對阿的禮遇規格和輿論宣傳突出拔高。來訪的阿重要代表團都要安排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接見。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自布加勒斯特會議以後,對“歐洲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中國竭盡全力地進行經濟援助。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對阿援助主要是以貸款形式向阿提供一些物資。1961年春,蘇聯中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中國除了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幾十萬噸糧食以外,還提供了2.5億元外匯人民幣的援款,承擔了19個成套項目,幫助阿實現了瀕於夭折的第三個五年計劃,解決了阿的燃眉之急。

1966年,阿黨政領導人對“文革”公開給予高度評價和大加讚揚,並頻繁地派高級代表團訪華,一再要求我增加援助。1968年春,蘇聯武裝佔領捷克斯洛伐克,阿黨堅決譴責並退出“華沙條約組織”。同時,阿也積極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此,中國大力支援阿的“革命”和建設,從經濟到軍事,從物資到現匯,給予了全面的、大量的援助,並使這一援助達到頂峰。這一期間,阿政府經濟代表團兩次來華商簽了兩筆鉅額貸款協定協議金額共16.5億多元外匯人民幣,承擔成套項目49個,幫助阿進行了第四個五年計劃(1966-1970)和第五個五年計劃(1971-1975)的建設。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概括起來,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佔28%強,軍事物資佔43%強,成套項目佔25%強,現匯佔2%強),阿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中國援阿成套項目共計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已經考察和進行設計的17個。中國為阿爾巴尼亞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通訊和廣播等部門的項目,大大提高了阿的工業化水平。應當強調指出的是,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的大量援助,正是在中國“三年困難時期”,以及後來在粉碎“四人幫”和遭受唐山地震,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中國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設備、機械、拖拉機、車輛等提供給阿,僅糧食就達180萬噸。同時也應承認,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還比較落後,有的援阿項目超過了中國的經濟和技術負擔能力,上馬顯得頗為吃力。為了完成阿的複雜項目,中國在無實踐經驗的情況下不得不先在國內進行大量試驗和試製工作,甚至動員了全國26個省市的100多個單位參加,並建立專門的實驗工廠。為此,中國還有兩人犧牲了生命。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阿在國際市場上賣不出去的一些劣質商品,如香菸、童裝、紡織品等都強行塞給我們包銷。人們可能還記得,一毛二一盒的“鑽石”牌香菸,就是阿爾巴尼亞的。價格雖然便宜,但人們並不喜歡,就連他們自己的最高領導人霍查,也不吸本國煙,而吸的是筒裝的“大中華”(霍查稱“大安門”香菸)。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中國人節衣縮食、勒緊褲帶,萬里迢迢,很不容易運去的大量鋼材、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等,阿方隨意堆放在露大地裡,常年風吹雨打。我們的專家看到這樣嚴重糟蹋,心疼得直掉眼淚。有些援阿專家在援阿年代裡,先後有近6000名工程技術人員遠離家鄉,赴阿爾巴尼亞工作,對當時對阿的援助不理解,私下裡說了一句“打腫臉充胖子”,卻遭到了批判。當我人員向阿方提醒不要隨便浪費時,阿國人竟毫不在乎地說:“沒關係,壞了,沒有了,中國再給嘛。”阿的胃口越來越大,什麼都想要,數額一次比一次加碼,幾億幾十億的要,填不滿的無底洞。阿以小欺大,強我所難,把向我索要援助看做是理所當然,認為援助是中國天經地義的責任。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在上世紀60年代初,為了緩解飢餓,中國擠出極其寶貴的外匯,從國外進口一些糧食。但只要阿爾巴尼亞說需要,中國就把進口的糧食送給他們。1962年,阿駐中國大使雷茲·馬利列到中國要求糧食援助,找到外貿部部長李強,無果;後來還是找到劉少奇解決了問題。恰巧當時,缺糧食的中國向加拿大進口了大批小麥,幾艘載滿小麥的中國輪船正在大西洋駛往中國,接到中央的命令後,立即改變航向,調頭駛向阿國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麥。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