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前間諜中毒案引「真假間諜」之爭,英俄玩起「大家來找茬」

“我們不是特工。”面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主編西蒙尼揚的採訪,被英國認定為毒害前俄羅斯特工斯克裡帕利及其女兒的兩位嫌疑人,亞歷山大·彼得羅夫和魯斯蘭·博什羅夫的表情顯得有點茫然。

俄前间谍中毒案引“真假间谍”之争,英俄玩起“大家来找茬”

接受西蒙尼揚採訪略顯茫然的亞歷山大·彼得羅夫(右)和魯斯蘭·博什羅夫(左)

今年3月4日,俄前特工斯克裡帕爾及其女兒尤利婭,在英國索爾茲伯裡市街頭一張長椅上昏迷不醒,英國政府認定俄與此事有關。

此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說,依據情報機構消息,他們兩人是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格魯烏”的成員。她還稱,有俄羅斯高層領導人批准了這次襲擊。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兩人只是平民,兩人也公開露面稱自己只是普通商人,但英國民間調查組織“冒險者”( Bellingcat)和俄羅斯網絡媒體The Insider26日發佈報告說,他們撒謊了。Bellingcat拿出一系列證據稱,二人之一的魯斯蘭·博什羅夫的真實身份是格魯烏高官阿納多利·切皮加(Anatoliy Chepiga)。報告還稱,博什羅夫在2014年還被普京授予過“俄羅斯英雄”勳章。

不過,這家依賴社交媒體和公民記者發掘、蒐集線索的調查網站,除了發佈一張切皮加據信2003年拍攝的護照免冠照片以外,沒有出示更多證據。這張照片與英國警方先前發佈的博什羅夫照片頗為相似。

面對Bellingcat所稱的“證據”,俄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當天晚上就在臉書上否認這種說法,稱這是針對俄羅斯的“信息攻勢”。

圍繞半年前發生在英國索爾茲伯裡撲朔迷離的中毒案,英國和俄羅斯政府各執一詞,兩國的媒體機構也紛紛出面助陣,指控似乎都言之鑿鑿,駁斥似乎也同樣理直氣壯,卻始終讓人莫衷一是。

調查:一個若隱若現的格魯烏特工

9月5日,英國警方在經歷長達數月調查後公佈了兩位嫌疑人的姓名與照片,並聲稱他們在格魯烏工作。

俄前间谍中毒案引“真假间谍”之争,英俄玩起“大家来找茬”

英國警方公佈的博什羅夫和彼得羅夫的照片

在僅知道兩人長相、姓名、護照號等基本信息的情況下,調查小組查詢了彼得羅夫與博什羅夫的護照申請檔案。依據Bellingcat9月14日初次公佈的調查報告,亞歷山大·彼得羅夫的對內對外護照均與普通俄羅斯民眾不同。

首先,彼得羅夫的護照檔案上印有“信息不予提供”的特殊標記。其用於填寫個人信息的另一頁全部空白,除了“信息不予提供”還有一行手寫的“S.S.”標誌,即俄語“絕密”的簡寫。

此外,他的護照檔案中沒有任何關於申請對外護照的信息,而他事實上持有國際護照,並於3月2日搭乘俄羅斯航空SU2588次航班飛往倫敦。

俄羅斯網絡報紙《豐坦卡報》注意到,博什羅夫與彼得羅夫的護照檔案編號僅僅相隔3個數字(-1294和-1297),這意味著兩人幾乎同時申請了護照。《豐坦卡報》還指出,博什羅夫與彼得羅夫3月4日買了兩個單獨的回程航班返回莫斯科。

上述信息讓調查小組懷疑,英國警方的推斷可能是正確的。於是調查小組採用了倒推的方法,即假設博什羅夫與彼得羅夫為俄羅斯特工,年齡40歲上下,精通外語。通過諮詢前俄羅斯情報機構官員,調查小組得知此類特工可能來自遠東軍事指揮學院,畢業時間在2001年-2003年之間。

在2018年發佈的一篇介紹該軍校優秀畢業生的文章中,調查記者終於發現一張被派遣到車臣的畢業生合照,其中一人與博什羅夫相貌神似,名字卻是切皮加。

俄前间谍中毒案引“真假间谍”之争,英俄玩起“大家来找茬”

在這張10人的合照中,有七名獲得過“俄羅斯聯邦英雄”獎章,其中一人被認為與博什羅夫相貌神似。

隨後在通過谷歌和兩個俄羅斯搜索引擎進行查找時,該調查小組沒有發現與切皮加上校有關的任何圖像或社交媒體,也未發現任何軍事聯繫。鑑於他曾多次被授予國家榮譽,並於2014年獲得“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這顯得非常不尋常。

調查小組這時候通過被洩漏的數據庫,找出了切皮加2003年申請護照時的證件照。如上文所述,調查小組認為照片與博什羅夫的照片高度吻合,加上匿名信源的確認,因此認定嫌犯博什羅夫就是格魯烏官員切皮加。

證據:兩張看起來相像的證件照

這份報告詳細調查公佈了這位叫做阿納多利·切皮加的俄羅斯特工的種種履歷信息。

報告稱,切皮加1979年4月5日出生於阿穆爾州一個叫尼古拉耶夫納的村莊,18歲進入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遠東軍事指揮學院(Far Eastern Military Command Academy)。該學院隸屬於遠東軍區,長期為俄羅斯特種部隊輸送精英軍官。

9月27日,俄羅斯《生意人報》走訪尼古拉耶夫納村,並找到了切皮加當年的熟人。一位害怕惹上麻煩的村民匿名透露,最近全村人都開始關注間諜中毒案的消息。就在不久前,他們在村裡討論這家人據稱在莫斯科獲贈了一套四居室公寓的消息。

“我們知道他在情報部門服務這件事,當時他的母親還哭了:家人也不能知道他究竟在哪裡,”一位女村民告訴《生意人報》。

通過查閱被洩漏的俄羅斯數據庫,調查小組分別在兩個時間與地點搜索到了阿納多利·切皮加:2003年在哈巴羅夫斯克;2012年在莫斯科。在2003年的數據庫中,阿納多利·弗拉基米羅維奇·切皮加(即切皮加上校的全名)的電話號碼和地址僅被描述為“в/ч20662”,也就是俄語中“軍事單位,編號20662”的縮寫。20662正好是斯佩茨納茲第14旅之前的編號(現已更改為編號74854),這個旅是格魯烏下屬的精英部隊,曾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並於2014年底活躍在俄烏邊境。

依據2012年的數據庫資料,切皮加的居住地變成了莫斯科,出生日期為1979年4月5日。使用出生日期、地址或家庭成員的姓名,調查小組無法在網絡世界搜索到切皮加這個人。但調查小組在2012年的數據庫中發現了一個名叫博什羅夫的人。報告稱,出生於1978年的博什羅夫,其年齡與切皮加2001年從遠東軍事指揮學院畢業的時間相符(軍校5年制,切皮加18歲入學,1978年出生則正好2001年畢業)。

不過,比起關於切皮加的種種信息,對於最關鍵的問題,切皮加與博什羅夫是否就是同一人,報告給出的證據要少得多,真正將將兩人聯繫在一起的是兩人看起來“高度吻合”的護照照片。按照調查小組的說法,切皮加年輕時(2003年)的護照照片與博什羅夫的護照照片(2009年)以及英國警方公佈的博什羅夫近照幾乎一致。

俄前间谍中毒案引“真假间谍”之争,英俄玩起“大家来找茬”

左:切皮加2003年護照照片 中:博什羅夫2009年護照照片 右:英國警方公佈的博什羅夫近照

不過,尼古拉耶夫納村的村民對切皮加與博什羅夫是否為同一人意見並不統一。一位與切皮加在中學時期走得很近的同學在看完博什羅夫的照片和採訪視頻後表示,“100%是他,眼睛是近乎黑的顏色,聲音也一樣”。另一位村民則表示,切皮加早就禿頭了,跟照片上的情況不符。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找來整形外科醫生季格蘭·阿列克謝楊,這位醫生在分析了切皮加與博什羅夫的照片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兩個不同的人。季格蘭給出的理由是,如圖所示:

1)頭的上部,切皮加的額頭部分比博什羅夫更寬;

2)耳廓,切皮加的耳朵向外伸出,而博什羅夫的相對而言貼近頭部;

3)鼻子,切皮加的鼻子比較短。我作為整形醫生十分了解,即使做手術,也很難改變一個人鼻子的長短;

4)鼻唇溝,這個部位的確十分相似;

5)眼睛,眼睛是最能說明問題的,這兩位的眼睛位置不同,看起來也不同。那些認為切皮加就是博什羅夫的人只是在“黑房間裡尋找黑貓”。

俄前间谍中毒案引“真假间谍”之争,英俄玩起“大家来找茬”

整形外科醫生季格蘭·阿列克謝楊指出兩人長相的不同之處

Bellingcat方面稱,除了照片與“線上證據”,多個信源也向他們證實,博什羅夫與切皮加上校為同一個人。

質疑:民間機構還是特殊部門?

9月5日,英國認定博什羅夫為間諜之後,俄羅斯外交部評論說,公佈嫌犯姓名和照片不能說明任何問題,調查此類重罪需要細緻分析,需要兩國執法機關密切互動。俄羅斯總檢察院準備就此案與英國執法人員合作,希望英方能夠提供俄羅斯公民的涉案證據。

而在該調查小組9月14日初次發佈有關間諜中毒案嫌犯的報告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利亞·扎哈羅娃曾強烈反駁。

扎哈羅娃認為,Bellingcat發佈的報告正顯示了該組織與(英國)情報機構的聯繫,“這很有可能是一個特殊部門,借調查的名義故意發佈不實信息。”

她還提出質疑,為何該調查小組一夜之間黑入了俄羅斯的數據庫,獲取所謂“證據”,卻拿不出任何表明彼得羅夫和博什羅夫參與毒殺的實際證據?

扎哈羅娃將Bellingcat形容為一個長期“壟斷所謂真相”的組織,她回憶稱,該組織還曾屢次在馬航MH17空難事件的調查中撒謊。

據《環球人物》2015年的一篇報道,Bellingcat的創始人是一名英國人,名叫艾略特·希金斯。早在2013年,希金斯就用一臺筆記本電腦,通過分析比對網絡公開資源,找到了敘利亞武裝衝突中的一些細節,並在聯合國專家之前披露稱敘利亞政府軍實施化學武器攻擊。希金斯一手創建的Bellingcat,美國國防部等也是其關注者。

9月27日,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消息稱,英國警方或已鎖定間諜中毒案的第三名嫌疑人:也是格魯烏成員,負責毒殺任務前的偵察工作。安全專家、前情報官員謝爾蓋·米格達爾說:“執行任務前,必定有人先進行偵察,以確認目標的行蹤。”

據“今日俄羅斯”9月28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就中毒案所謂的第三個嫌犯的報道做出回應。

“近幾個月來,英國等國的媒體以及一些機構有許多關於案件的報道,沒人能知道哪些消息是假的,哪些是真實的。”佩斯科夫說,“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結論基於什麼證據、是否可靠。但現在的討論都是圍繞著媒體報道和某些機構的報告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