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古典音樂的八個常見問題答疑


欣賞古典音樂的八個常見問題答疑

1、 我不懂看譜,不懂樂理,不懂演奏樂器,可以欣賞音樂麼?

學樂器或者懂得樂理頂多只是從側面讓人覺得自己與音樂有關,當音樂學者把音樂當成學術深入研究時,可能有其必要,但不懂樂器樂理樂譜,並不妨礙我們成為音樂愛好者。當我們閱讀享受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很少會考慮之中的語法;當我們玩一個電腦遊戲玩得津津有味的時候,難道我們會考慮這個遊戲是怎麼樣創作編寫出來的?

其實就算你把一首作品的樂譜被出,甚至能夠演奏,並不代表就真正理解這首作品。很多不朽之作不是技術難以搞清,而是精神境界難以把握。能演奏到肖邦鋼琴作品的職業演奏家對這些傑作的瞭解還不一定有某些業餘愛好者深入呢!

2、 在聽某些作品的時候,我不明白它在講些什麼,應該怎麼理解?

一部小說講的是一個故事,一幅畫描繪的是一幕情景,但這些音樂,它們講的是什麼呢?國內不少徘徊在古典音樂大門的朋友往往都會提出一個問題,或許我們受到《梁祝》《黃河》的影響實在太深刻了.

但問題在於,這些解析後的音樂,是否還具有原來的生命力,是否還能打動人心,還是僅僅成為了一個平庸的英雄與命運的故事?如果是後者,貝多芬又何必費那麼大的功夫把他寫成樂譜,又讓我們費那麼多的心思把樂譜重新翻譯回來呢?記住一點,聽音樂不是當翻譯,聽音樂是為了享受作品中的美,感受作曲家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語言。

音樂可以分為純粹音樂(absolute music)和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兩大類。純粹音樂並沒有明確要表達的內容,對這種音樂,我們只要反覆的聽,就能慢慢的覺得好聽,從而喜歡上,從剛剛開始的感官美,逐漸的感受到作曲家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這種情感到底如何是沒有任何標準答案的。其實我們所熟悉的很多作曲家創作的都是這一類音樂,莫扎特曾經說過自己創作的很多作品就是用來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既然如此,我們還有必要猜測音樂在講什麼故事麼?);肖邦也表示對很多人為他的作品加上標題非常反感,他主張音樂的內容應該留給聽者自由想象。貝多芬也講過《田園》交響曲更多是一種自己心靈熱愛大自然的抒發,而不是什麼具體景色的描寫,所以我們欣賞這首作品也沒有必要整天想著什麼管代表的是什麼鳥。

標題音樂其實是李斯特以後才真正出現的,在浪漫主義中後期的作品當中非常常見。標題音樂有著明確表達的內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當然就是法國作曲家伯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其中每個樂章都有明確表達的故事情節。欣賞這一類作品按照欣賞《梁祝》《黃河》的方法,閱讀作曲家自己的註釋,當然相當重要了。


欣賞古典音樂的八個常見問題答疑

3、 要欣賞一部作品,必須要了解其中的創作背景麼?

欣賞一個美女,我們需要知道她姓甚名誰,何年何月何日在何處出生,在哪裡長大,父母如何如何麼?

享受音樂的關鍵在於反覆多次聆聽,當我們聆聽次數越多,就能夠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美,獲得的樂趣也越多。若是不能認識到這點,卻一直想從音樂中聽出什麼背景故事,其實是對音樂的極大誤解。某些人覺得知道作品的創作背景就等於瞭解了這部作品,其實能否從音樂當中獲得感動和快樂與是否瞭解創作背景沒有必然聯繫。

其實有些情況,音樂家的創作背景和作品的內容近乎是完全無關的。比如莫扎特晚年的很多作品洋溢著非常歡樂的氣息(比如我們熟悉的G大調絃樂小夜曲),但那時候的他卻是貧困潦倒的。而g小調40交響曲之中略微悲傷憂鬱的情緒也不能僅僅理解為莫扎特隊生活現狀的不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曲家的創作動機和作品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未必有很大聯繫。臺灣著名樂評人劉炬渭這樣比喻:“創作動機像是一個火苗,但是當它燃燒起來以後,一片火海,接下來的發展並不是原先可以預料到的,更加絕非那火苗本身。”比如莫扎特的六首海頓絃樂四重奏,其實只是一個題贈給海頓的禮品,具體內容其實跟海頓沒有關聯,如果試著聯想,反而就有偏差了。

欣賞古典音樂的八個常見問題答疑


4、 怎麼才算是聽懂一段音樂了?

古典音樂,不存在聽不聽得懂的問題。音樂首先是讓人感覺到美。我國著名指揮家餘隆說過:“如果你覺得這段音樂好聽的話,那麼就可以說你聽懂了。”除了標題音樂有固定的情節和內容之外,大部分音樂並不存在確切的含義,誰也不能說清作曲家在作曲時究竟想了什麼,其實音樂只是一種情緒,也許是喜悅,也許是哀傷,也許是思念等等。如果你聽這音樂的時候,感覺到了這樣一樣情緒,那麼或許就可以說你已經聽懂了。音樂只是在製造一種時空,一個場境,你可能會感受到和他一樣的心情,你還有可能會感受到和他完全不一樣的內容。對於音樂的理解往往也是主觀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說過,如果你反覆聽巴赫的《耶穌,人類歡樂的源泉》幾次而不覺得好聽,那麼儘可以不聽古典音樂了(當然,這種情況及其罕見,相信心靈上精神上有追求的你一定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無論僅僅是覺得好聽或是發現瞭如何多的高妙,都不失為“聽懂了”。讓你有無限馳騁思緒的空間,這就是音樂永恆的魅力的所在。

5、聆聽古典音樂需要很好的音響器材麼?

好的音響器材對欣賞古典音樂肯定是有幫助的,它能夠還原音樂當中更多的細節,還原更加準確的音色,使得節奏和聲更加清晰可辨。如果是已經參加了工作的朋友,本人非常建議買一套幾千塊的書架音響系統聆聽,絕對值得。5,6千以上的系統差別非常細微,沒有必要去過分追求。

6、欣賞唱片和現場音樂會,哪一樣更重要一些呢?

德國著名指揮家切利比達克說過,聽唱片就像吃罐頭食物,聽現場音樂會就是品嚐新鮮蔬菜。聆聽現場音樂會的意義,無非是躬逢其盛的臨場感,感受唱片之中不能感受到的音響震撼;除此以外,演奏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也會給我們帶來感動,當然還少不了演奏家和觀眾的某些交流。

但無可否認,在中國這個音樂並不普及發達的地方,要聆聽高水平的現場音樂會機會並不多,切利比達克之所以這樣說,或許是他長期居住在德國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這些幾乎每天都有音樂會的大城市。但即使是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一個星期也僅僅有一兩場音樂會,所以唱片在我們音樂生活中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欣賞古典音樂的八個常見問題答疑

7、欣賞音樂的時候一定要正襟危坐全神貫注麼?

相當多的人認為,欣賞音樂必須全神貫注,才能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對這點,我覺得要看欣賞的類型而定,如果欣賞大型作品,那麼全神貫注肯定會讓你獲得的樂趣更多。但如果欣賞一些小品,個人覺得當成背景音樂也未嘗不可。

其實怎麼欣賞音樂是個人的自由的選擇,只要你能夠從音樂當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就可以了。當然聽現場音樂會就要正襟危坐全神貫注了。

8、我習慣了聽有歌詞的歌曲,對沒有唱詞的曲子不知道怎麼理解?

其實音樂的美不需要歌詞來襯托裝飾的,歌詞是一種文學的形式去點綴音樂,但音樂的美比文學的美來的更加直接和感性,我們需要懂的感受音樂當中那種“非語言方式”的幹動力。莫扎特說過他的歌劇之中的唱詞只是音樂的奴僕,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不懂意大利語和德語,仍然能夠從他的歌劇當中得到無限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