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爲什麼滿頭白髮 好萊塢對周星馳評價

周星馳為什麼滿頭白髮 好萊塢對周星馳評價

在2002年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周星馳在獲得的眾多獎項中,還獲得了青年導演獎,在致辭時,他稱,無謂再說我的白頭髮,如果還有一個最靚仔導演獎,估計也是非我莫屬。周星馳的白頭髮!不知從何時,他的頭上出現了很多白髮。而當我再看這部98年的賀歲電影時,發現那些白髮已在他的頭上棲身。甚至在回顧的“初戀”中,也不屑於對其作任何處理,任其在陽光下,得意洋洋地閃耀著。

周星馳說:其實我們都應該享受一下人生。對我來說自己最燦爛光輝的歲月都是獻給了電影工作。到現在我一看鏡子,發現自己已經沒時間了,我好像還有很多事情沒做。網友們紛紛表示不解,周星馳為什麼說自己沒時間了?這句話聽上去讓人如此傷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記得在2004年,當觀眾問及周星馳為什麼不嘗試拍悲劇的時候,他說道:“其實我一直以為我拍的是悲劇,只是出來的效果是喜劇,我已拍了太多的悲劇。”這話不錯,星迷們最能體會這一點。《大話西遊》跟《西遊降魔篇》何止悲劇?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大家的劫數!更不用提《喜劇之王》,那不是電影,那是洗禮。

周星馳為什麼滿頭白髮 好萊塢對周星馳評價

而星爺悲情麼?也許沒人把“悲情”二字跟“周星馳”結合起來,能把悲喜糅合到如此境界的電影人,更恰當地說,周星馳電影已超越悲喜。

但對我們普通星迷來說,大熒幕之外,我們的眼睛只能在訪談節目中看到星爺。我看了很多星爺訪談,給我的總體感覺,他謙虛謹慎,訥於言辭,很多時候欲說還休,卻不得不讓人沉思太久。可能這就是因為強烈反差引起的詰問:這樣一個內斂沉穩的男人,怎能拍出如此嬉笑爛漫的電影?

可能這的確是星爺的性格。他的神幽默只在他的作品中浮現,其餘時候周星馳始終把他自己當做小人物。“對生活的感動,恰恰需要格外的敏感才行”,“我對小人物特別敏感,因為我自己也是小人物,所以這方面特別敏感,比較熟悉,所以就有比較強一點的感覺。”周星馳在很多場合都說到類似的話。

七歲的時候父母離異,跟著媽媽和姐姐擠在一間小木屋裡生活的周星馳自然性格內向,“從小他已經習慣什麼都放在心裡,只看、只聽、不說。”媽媽凌寶兒說。而每次吃飯的時候,媽媽會把為數不多的肉夾給周星馳,但周星馳每次也會把剩下的肉放在嘴裡咬一下,便放在一邊好像不想吃。還有一次將整塊雞腿扔到地上。失望的母親打了她眼中自私的兒子。2001年,在鳳凰衛視的一個節目裡,母親提到這件事,周星馳解釋說,因為母親很少吃肉,只會偷偷吃掉他們剩下的,所以他才故意把肉弄髒不吃。在節目裡,母子兩人抱頭痛哭。

可能這種獨特的孤僻表達方式是一種單親環境下的塑造物,致使他成年以後也是如此:“我不願意說,只願意做,因為別人不會聽你說什麼,而會看你做什麼。”周星馳曾說過,“同樣,我也是通過別人做什麼來判斷,而不太聽他說什麼。”

“周星馳的孤僻”是很多喜歡圍觀他卻不理解他的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像王晶、李力持、洪金寶,甚至他的最佳拍檔吳孟達都對周星馳某些性格上的特點大加指摘。最極端的例子,是周星馳2004年的生日那天,據媒體報道說,“沒有一個人為他捧場道賀”,他自己喝酒,直到酩酊大醉。還有朱茵跟他分手之後說的那段話:“因為我有不少朋友,有心事還可以向人傾訴,”朱茵說,“他的交心朋友不及我多,朋友也少,他會比我慘。”

而理解周星馳的人可能只是覺得他有某種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的個性,就像周星馳的朋友宋子文說的那樣:“他過分講原則,私下裡要跟他講人情,他無法接受。連利用販賣他的可能性都沒有。他從來不參加活動。整天能把自己關起來可以個把月,哪怕只叫外賣也沒關係,所以他絕對沒有朋友。”

其實,所有如今光輝的人物,都有一個可能非常黯淡的成長過程。再成功的他,也永遠處在這條道路的延長線上,而並非成功之後就可以輕易跳到另一條道路上。所以,這就是《喜劇之王》如此深邃的原因。周星馳的奮鬥經歷跟他所創造的成果,足可以激勵許多代人。

在一年的無線龍套組和四年的《430穿梭機》主持生涯裡,與他一同報考無線電視藝員的梁朝偉都開上跑車了,而他還在吃便當。周星馳始終是靠著強大的夢想來支撐他的奮鬥動力。那時候,他每天很早起床,洗臉刷牙時會對著鏡子喊“加油”,幻想著有一天自己成為主角,“讓所有人都見識到自己很拽的樣子,在某天拿個什麼獎,好讓所有人都為自己報個好”。

甚至有一段時間,周星馳主持一檔少兒節目,有報紙刊文講他只適合主持兒童節目,不適合在娛樂圈發展。周就把報道剪下來貼在床頭上,以此勉勵自己。這樣的過程,再強大的心靈都不可能始終高昂豪邁,因為周星馳是活生生的人,他人並不無厘頭。所以到後來劉鎮偉說,早年周星馳起初到他在香港住的酒店找他,不好意思敲門,從門縫中塞進來一個紙條表達想法。

當這種害羞達到極致,周星馳就會嘗試逃離人群。2001年,他到北京大學與學生交流並發表演講,上千人早早地在廣場上等候他,以至於他躲進了一所校內食堂的廚房裡。“他很怕受傷害,一點點小傷害都接受不了。”宋子文想起這些情形時說,“他不是自大也不是完美主義者,只是把自己表現得特脆弱。”時光如果蕩回多年以前,周星馳會這樣形容自己的內心世界:掰著手指頭算計著自己什麼時候才算長大,最好長得高大健壯一點,不被其他的小孩子欺負,有點力氣也好到社會做事賺錢養家。如今的他就像電影《食神》裡的史提芬周,“他低調,但是受萬人敬仰”,他可以擲下上億元購入豪宅,但他並沒有成為人們心目中那個掌控一切的人。他甚至不願意去看自己拍的電影,因為“他很怕看到別人的反應”。

當然這看似不是一個優點,特別處在80年代的香港,那是一個浮華湧動的小世界。但這樣的性情或許更容易讓學藝時的周星馳獲益,不能說他完全克服了年輕人的浮躁,可以想象激情與夢想每天在青年周星馳心中燃燒到什麼程度,但浮躁退卻之後心中可以有無限領悟力,而且周星馳當時所遇良師益友甚多,受到很多啟發,譬如像他自己舉的例子:“譬如說吳孟達老師,他和我合作了很久,在最初和他拍電視劇的時候,我見到他在讀一頁臺詞,只有兩句對白,然後我去吃飯。一個多兩個小時之後,看見他還在看那頁的兩句對白,我就問“達哥,為什麼兩句對白你看那麼久?”他告訴我就是因為只有兩句對白,所以他怎麼也要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把這兩句對白講到“天上有地下無的”。他的這種態度給我很深的啟發,我也希望日後能抱著這種態度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種精神在以後周星馳工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有時甚至過了頭,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有現場改劇本的“毛病”甚至被成作“太上導演”。苑瓊丹回憶說:“儘管我出演的周星馳電影導演署名沒有他,但每天去了現場,都要看周星馳有什麼要求,就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算沒有他的戲,他都不會在旁邊睡覺。我覺得他挺累的,要一直根據拍攝狀況去導演。”這種“精神”甚至惹怒了很多跟他合作的導演,不過大家還是一直承認“什麼劇本到他手裡,他肯定要改一改,但他改得都很好。”,黃一山也曾向媒體如此說,“拍《唐伯虎點秋香》的時候,星爺和李力持是合作導演,但一山不容二虎,雙方意見不一,最終周星馳勝利了。李力持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想法很好,不過周星馳真的是太厲害了,在高手面前,原來還有一個高手中的高手。”

說句戲謔的話,天才眼睛裡的他人基本都是白痴,面對白痴沒有人可以有忍耐力。有人可能認為周星馳太自我,但他對柴靜說:“當然我是一個在工作的時候很認真的人,但是有時候你知道,你認真的時候呢,就會有人不高興。我就是那麼認真。我們做事一定要認真才有希望嘛”。

周星馳為什麼滿頭白髮 好萊塢對周星馳評價

周星馳應當認真,他知道他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怎能不認真?“回想起作為小人物的周星馳,為了一個龍套角色不得不跟在場務身後反覆說著肉麻話的時代。驕傲沉默的周星馳以獻殷勤、扮演乖巧來積攢機會,有時只是為了得到的角色有一兩句對白,或者只有一點肢體動作。他不得不忍受在導演面前談論演技時換來鬨堂大笑的結局,不得不殷勤地對一位“大哥”講話,甚至“不得已拍了幾下馬屁,說了許多他喜歡聽的話來討好他”,然後聽到這位“大哥”跟身邊的助理導演以及場務說“這個人怎麼跟一條狗一樣”,然後回到家裡偷偷流淚。”

所以,知曉這一切的我,對他下面這句話深深觸動。有一次,一個名叫任田的女記者採訪完周星馳,結束之後,請他在一張照片背後寫一段話留念。據記者回憶,有那麼一刻,周星馳露出難過的表情,然後歪歪扭扭地寫下了這幾個字:“為什麼堅持,想一想當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