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基金撤退後,矽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目錄

一則新聞,一個炸彈

早期投資:估值翻倍,何以至此

創業者:錢多任務重,且行且珍惜

投資人:投資策略分野,誰主沉浮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一則新聞,一個炸彈

雖然Softbank的大手筆和中國火爆的創投市場經常出現令人咂舌的超級估值,從2017年下半年起,美國早期投資市場(A輪及更早期的輪次)不斷高企的估值,也逐漸引起大家的討論。而真正可稱之為拐點的事件,則是幾周前,硅谷傳奇早期基金SV Angel正式宣佈,不再融新的早期基金,而是由創始人Ron Conway和兒子Topher Conway以家族基金方式繼續使用SV Angel的品牌進行投資。每一筆投資(僅有)2.5-10萬美元。

在創投市場如火如荼的時刻,這一看似反趨勢而行決定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是因為SV Angel及Ron Conway的名聲實在太響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Ron明確指出了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直指膨脹的早期投資市場現狀:

“種子輪投資者正在融越來越大的基金,越來越專注於股權比例,對業務指標要求越來越高。種子輪投資的不僅是最早期公司的創業者,更是獲得了早期市場認可的團隊。種子輪融資金額已經翻倍,估值也顯著攀升。”

而Ron不願意隨波逐流,仍然選擇維持自己基金的DNA,投資金額雖小(簡直就是中國打大媽出國掃貨一次的錢),卻是針對真正需要幫助的早期創業者。

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曾經無比)戰績輝煌的SV Angel和Ron Conway,大家才更能理解這一決定的重量。

SV Angel自2009年成立起,投資了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頂尖科技公司:facebook, Twitter, Airbnb… 同時,SV Angel的創始人,也是主要投資合夥人Ron Conway本人極有影響力,長年上榜福布斯Midas List。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A16z的Ben Horowitz專門為Ron寫了一篇博文,滿滿是甜而不膩的溢美之詞,總結了一句話:如果我創立一個公司,只能有一個投資人,那就是Ron Conway.

其實,2018年1月,洛杉磯的早期投資基金Arena Ventures也做了類似的決定,給LP寫信說:種子輪市場已經失衡,所有種子輪投資暫停,“直到市場迴歸正常”(until the seed market corrects)。

那麼,美國(尤其是硅谷)的早期投資市場究竟水漲船高到什麼程度,讓傳奇投資人退卻,“種子輪就是新的A輪(Seed is the new A)”成了新的共識呢?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早期投資:估值翻倍,何以至此

美國早期投資市場的冷卻已是不爭的事實。Pitchbook 的數據顯示,2014-2015年的巔峰之後,天使/種子輪投資不僅總額比最高峰時減少了37%,數量更是急劇下降了63%。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一階段(尤其是種子輪)的

估值和單筆融資額都翻了兩倍,幾乎達到了幾年前A輪的水平。2017年,2/3的種子輪融資都在100-500萬美元之間,而在傳統種子輪區間(50-90萬美元)之內的deal,只有5%。妥妥地嚇跑山丘路的老人家。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歷史悠久的VC屆傳奇Union Square Ventures在我們以前的文章中經常被提及,USV的創始合夥人、80年代就進入風投界的Fred Wilson可謂是福布斯Midas List上的常青樹。他筆耕不輟的Blog(avc.com)影響力極大,可以說是是美國投資人、創業者每日必讀(我也會常常引用他的博客哈)。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Fred在SV Angel宣佈這一決定後,也披露了USV過去幾年的投資數據作為近年早期投資金額和估值高企的佐證: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贏者通吃這個現象,似乎從中後期投資向早期蔓延開來。

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創投市場生態的變化。

前Lightspeed合夥人,Haystack VC創始人Semil Shah這樣形容市場的變化:

僅僅5年前,創業公司各個融資輪次的界限還很分明,家人朋友+天使投資人的天使輪-->機構介入A輪-->一線VC領投A輪……很少跨多個輪次的投資,大家都知道在自己sweet spot之外投資的不一樣的風險。

現在,幾乎所有基金都在更早期推進,除了Benchmark, IVP等少數基金還堅持投資邊界,投資界的競爭已經超越輪次的限制,機構從pre-seed就開始介入,紅杉、Greylock等原本只從A輪開始投資的頂尖VC,不僅成立了規模越來越大的基金,10億美元級別的比比皆是;同時都開始成立針對種子輪的基金,也都是上億美元規模

Semil Shah把這一變化稱為“2018年種子輪投資市場重置”(The 2018 Seed Stage Reset )

這一重要變化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推,一拉。

>>推力 來自於傳統VC之外的勢力,包括PE(甚至Fidelity這樣的二級市場基金),湧入的海外資本,當然還有軟銀Vision Fund這樣的攪局者。

這些金主促使超過$50M的超大投資輪次(mega round)大量增加,2017年,美國創投市場超過一半的投資來自於5000萬美元以上的超大型融資。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後兩者不必多說,光是美國本土PE,dry powder已經達到歷史新高,傳統PE階段的投資已經無法滿足鉅額閒置資金的要求。加之科技板塊的繁榮,沿著生態鏈往前走是不二選擇。要知道,在9,615億美元的PE面前,幾張支票就能攪動“僅僅”1,454億美元的VC市場。

這幾股勢力的加持,極大拔高了late stage投資市場的門檻,讓有實力的VC必須也往更早期走。

>>拉力:USV的Fred Wilson指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原因。

他認為,這個估值泡沫來源於2012年Facebook上市(以及2010年左右大量科技公司成功IPO)財富效應產生的大量富豪。這些年輕新貴作為天使投資人,把財富通過早期投資的方式,重新注入到市場。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2014-2015年出現退出高峰

Fred認為,

2012-2016年的泡沫效應,到2015年後逐漸開始顯現,是2017年末至今這一波早期創投市場估值大漲的主力。

這一說法不無依據。北美VC市場2014年的退出高峰,產生了又一批科技富豪。他們中的不少人又加入或自立門戶成立VC,自然都是專注於早期。使得本就競爭激烈的早期投資市場愈發白熱化。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5月份的時候,AppDynamics 創始人Jyoti Bansal,聯合前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業績顯赫的投資人John Vrionis,成立了1.6億美元的基金Unusual Ventures 。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左為John Vrionis, 右為Jyoti Bansal

Jyoti創立的AppDynamics在2017年初上市前夜,以37億美元天價被Cisco收購,可謂是SaaS領域的佼佼者。離開AppDynamics之後,Jyoti的創立這個基金初衷是,

軟銀Vision Fund這種專注成長擴張期的超大型基金扭曲了種子輪融資市場,沒有投資人在創業者最需要的時候提供資金和幫助。

而Unusual Ventures強調投後管理的策略,在早期投資機構中也並不少見,比如YC, First Round Capital, a16z等。作為新入場的基金,他們的單筆投資也在300-700萬美元之間,跟傳統的種子輪投資機構相比,絕對是高了幾個數量級。也算是這輪高估值週期的佐證。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創業者:錢多任務重,且行且珍惜

這樣的市場變化對於創業者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1. 種子輪投資者要求更高,獲得種子輪投資的成本也有所提高。

隨著大機構的入場,早期創業資金自然是更充裕了——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並不意味著融資就更容易。

硅谷VC的傳統理念就是,不同階段的投資就是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解除風險”(derisk)的過程,每一個階段承擔相應的風險。

以前,有一個MVP,或者初步證明了product-market-fit,就可以融種子輪。而現在,要達到A輪的要求,天使/種子輪投資人要寫更大的支票,也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因此,早期投資人不僅標準更挑剔,所要求的股份佔比也水漲船高。過去10年以來,這一階段投資人的佔比平均是20%,然而2018Q1,這一數字達到前所未有的26.7%。更多的稀釋,也讓創始人有更大的壓力在融A輪的時候,各項業務指標都達到更高標準。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2. A輪的投資標準也顯著提高。A輪投資人更重視業務指標,更momentum-base,也願意為確定性出高價。

Wing.VC是在Accel和Sequoia擔綱十餘年的VC老兵Peter Wagner, Gaurav Garg2010年創立的早期投資基金。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左為Peter Wagner, 右為Gaurav Garg

最近,他們做了一個不錯的研究:V21 - 選取了2010年以來,獲得21個美國頂尖VC投資的2,785個公司5,600筆融資。這些數據,對我們理解種子輪和A輪的投融資市場很有參考意義。

根據Wing.VC的V21研究,

隨著種子輪融資金額和估值的高企,A輪投資人的眼光也變得更加苛刻。獲得A輪融資的公司不僅成立年限更久(2.1年-->3.3年),更顯著的變化是,67%的A輪企業都已有收入,8年前,這個數字僅為11%!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如果你是在比較成熟的領域,比如SaaS, 零售等等,A輪投資機構變得更加“理性”,光是故事已經不夠,這些有成熟方法論和指標體系的領域,投資人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個milestone,更是足以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業績指標,證明你的企業是最後能脫穎而出的那一個。有了足夠的數據支持,才會下注。

總的來說,A輪投資人從原來的conviction-based,變得更加momentum-based。

3. 一次種子輪可能很難達到A輪投資人的要求,創業者需要做好在A輪之前需要多輪融資的準備。

Wing.VC的V21研究顯示,2016年以來,拿到頂級VC的A輪融資之前,創業公司平均需要融資2.3輪,也就是說,對於很多公司來說,一個天使輪一個種子輪還不夠,也難怪最近有各種五花八門的輪次,什麼Pre-A, pre-seed, Seed+… 把投資人和創業者都搞暈了。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把pre-seed等等A輪之前的融資金額都算上,2017年種子輪的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010年A輪的490萬美元,達到驚人的630萬美元。也難怪A輪之前融資輪次增加,畢竟對於很多早期公司,要A輪之前一次性拿到630萬美元,還是很有難度的。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當然,困難往往意味著機會。如果創業者能夠利用種子輪的資金實現足夠的traction,證明自己就是那個outlier,投資人寫起支票來也毫不手軟:

2018一季度,A輪融資估值中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7.5M,能支撐的runway也達到18個月——通常,18個月已經接近上限了。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天使/種子輪、早期和後期VC投資Pre-money估值中位數(百萬美元,2008-2018)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天使/種子輪、早期和後期VC投資各輪次間隔時間中位數(年,2008-2018)

在贏家通吃的局面下,一兩輪投資很可能就將幾個公司在現金儲備上拉開巨大差距,資本和市場的競爭都加劇,創業者在考慮自己公司發展節奏的時候,更需要與競爭對手及資本市場情況緊密結合。

既然把環境說得這麼嚴峻,按照M小姐日誌的傳統,當然需要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企業級服務投資領域的大神,RedpointVentures的合夥人Tomasz Tunguz 對2018年創業公司的融資就非常樂觀。多說一句,Tomasz Tunguz是專注於企業級應用領域的投資人,技術出身的他以data-driven的投資和市場分析出名,他的博客更新頻繁,可以說是很多關注B2B領域的投資人必讀博客之一。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Tomasz認為雖然投資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的startup上,寬鬆的資金環境對創業環境帶來幾個重要的變化:

  • 創業公司有足夠資金投資於機器學習等需要1-2年才能打造完成的“深科技”產品;
  • 更多的公司能夠投資於硬件,而傳統而言硬件領域time-to-market比軟件/SaaS都要慢,沒有足夠runway無法支撐;
  • 最後,更長的runway也意味著創業公司有更多時間做市場試驗,找到真正的product market fit

Tomasz甚至對於A輪投資人標準提高的論調也表示懷疑。他在不久前的一篇博客中說,根據他自己的數據,過去12個月以來看過的A輪公司(多為SaaS公司),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僅為$723k,並沒有很多創業者認為的百萬美元ARR硬指標那麼嚴苛。

但是Tomaz在自己的另一篇博客裡也提到過,對於SaaS這個比較成熟的行業,很多以前只用來衡量上市公司的指標,收入,用戶數,營銷和銷售效率等等,都被用於衡量早期公司,形成了“更有效的創業公司定價體系”"efficient pricing of startup"。

因為有充足的資本供應,儘管有著SV Angel這樣的急流勇退,Tomasz認為:

A輪投資環境仍然是2010年以來最強勁的牛市,鼓勵創業者抓緊機會,用深科技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投資人:投資策略分野,誰主沉浮

本來文章寫到這裡又該超字數了,然而從VC角度探討這一市場現狀對投資策略的影響,總覺得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硅谷Sandhill Road的VC大佬們,面對這一市場變化,在對未來判斷和投融資策略上出現了明顯的分野。

一個派別,走軟銀Vision Fund的風格,利用牛市不斷加碼,投資重心向中後期轉移。

典型代表有雄厚根基的老牌基金如紅杉,開始走軟銀Vision Fund的路線:紅杉資本在上週宣佈60億美元的新基金,Global Growth Fund, 將疆域不斷向中後期擴展,也確保有足夠實力為明星企業不斷加註。

當然這一策略的風險就在於,一級市場高估值是否能在退出時兌現。要知道,雖然獨角獸不斷湧現,資本市場卻不一定認賬。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另一個派別就是如文章開頭的SV Angel一樣,採用收縮早期投資的保守策略。

赫赫有名的Benchmark也採取了這一謹慎做法。一方面,在各路新老基金紛紛開啟十億美元基金圈錢大戰之際,Benchmark不僅堅守種子輪+A輪的早期投資策略,在投資節奏上也明顯放緩,從2008年一年投38筆,到2017年全年才做了7筆投資。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雖然在Uber等獨角獸上賺得盆滿缽滿,距離Benchmark開始上一期4.25億美元的基金也有4年之久,而一般VC每個基金之間間隔不過2-3年。這支90年代成立的傳奇基金,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小團隊運作,近年兩個新的合夥人更多是以更新換代而非擴張規模為目的。

靈魂人物Bill Gurley也在多個場合表示,不過度擴張才更容易賺錢,可見對市場真是慎之又慎。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同樣謹慎的還有USV的Fred Wilson。

Fred認為,現在雖然早期投資機構的回報看上去都不錯,但是根據VC投資週期來看,這些回報主要是來自於2005-2010年之間的投資。而估值變化最大的2010-2015年之間投資的回報,要到2015-2020年才能顯現出來。

同時,Fred也指出早期,尤其是種子輪的高風險,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很多傳統早期機構愈發保守的原因。

“種子輪非常困難。失敗的概率遠比成功概率大得多。你需要等待最長的時間才能退出。後期更大的投資機構進場後,你又會逐漸失去你的影響力。

……正因種子輪投資風險如此之高,估值才需要非常理性。當你有60-80%的投資打水漂的時候,你需要保證每個成功的公司都帶來10-20倍的回報:這就需要確保以正確的價格入場。

對於早期投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悲觀。

前面提到的Redpoint Ventures的Tomasz是理性樂觀派。他給出了早期投資擴張策略背後的邏輯:

高估值背後的牛市得益於大量後期投資人進入市場,提高了後期融資的可能性,對於VC的IRR和賬面回報都是利好。同時,併購和IPO的牛市也增加了退出的幾率。

從pitchbook的數據也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downround的百分比一直在穩步下降到近年的10%左右2018年一季度,晚期(成長期)的downround甚至只有4%,早期投資人也就更有底氣為好的企業付更高的溢價。

傳奇基金撤退後,硅谷VC和創業者如何應對市場新生態

另一方面,Tomasz也審慎地指出,這也意味著早期投資的准入門檻提高,portfolio的回報更集中於頭部公司。

當然,所有的水漲船高都要面臨價格調整的那一天。誰也不知道,音樂什麼時候會停下來——直到音樂停下來的那一刻。

既然談到融資談到錢,怎麼也得提一下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市場對傳統VC(抱歉我還是覺得“古典投資”這個詞有點怪異)的影響不可小覷。在美國最主流的創投圈裡,針對數字貨幣的基金不斷湧現。比如a16z由Chris Dixon牽頭的Crypto Fund, 紅杉資本的Matt Huang離開紅杉創立了針對數字貨幣投資的基金,等等。就連在保守的Benchmark,新上任的合夥人Sarah Travel也專注在看這一領域。

比起個人投資者當道、良莠不齊的ICO市場,這些傳統VC界的一線投資人會怎樣影響市場,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但是,就像Fred指出的,

在如此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把手中的新牌舊牌打好,對於所有投資機構來說,都是巨大挑戰。可以確定的是,這不是一個可以維持現狀的時代(This is most definitely not a time for the status quo)。

彼岸的M小姐 | 作者

M小姐的研習錄 | 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