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深化拓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成風化人 樹時代新風育時代新人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樹人之基,首先在鑄魂。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新時代樹新風育新人。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宣傳思想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全省中心大局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化拓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豐潤道德滋養。

弘揚時代新風,以核心價值觀成風化人,煥發城鄉文明新氣象

“紅事需要三四十桌酒席,一擺就是兩三天,還要請歌舞團……”提起以前村裡辦婚慶,滄州市海興縣小山鄉曹莊子村的村民都怵頭。近年來,曹莊子村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並制定了村規民約。村幹部帶頭抵制婚喪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紅白事不設席,不擺酒,不請吹唱班,來賓、幫忙人員一律吃大鍋菜……

“如今辦紅白事,省心省力又省錢,帶得村裡的風氣也越來越好了。”鄉親們說。

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文化力量。目前,全省推進貧困地區建立村規民約5051套,佔全省貧困村總數的68.57%,紅白事理事會4978個,佔比67.58%,有效培育了健康文明、勤儉節約、崇德向善新風。

“青磚灰瓦白牆,戲臺公園廣場,學習貫徹宣講。鬥志昂揚,我要富奔小康。”這是圍場半截塔鎮要路溝村村民周國維自己填的一首《天淨沙》。周國維是村裡第一批發展光伏項目的村民,自家屋頂已經安好了光伏發電板,一年可獲利3000元。

從“要我富”變成“我要富”,村民的思想轉變,得益於省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的文化扶貧。工作隊組織幹部、黨員、群眾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邀請縣文工團送來宣講十九大精神文藝演出,組織文明家庭、致富帶頭人評選,為貧困群眾脫貧注入思想和精神動力。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河北加強宣傳教育和道德引領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用優質精神食糧,改變貧困地區文化生態。

總結推廣脫貧經驗,探索精神文明助力脫貧新舉措。5月31日,河北組織召開“履行社會責任 實施教育扶貧”座談會,總結推廣全國文明校園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教育扶貧的經驗做法,探索精神文明戰線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舉措、新途徑。同時,在承德、邯鄲等地開展試點工作,推動文明校園助力脫貧攻堅。

精神聚合力,文明生動力。

在“雙創雙服”活動中發揮精神文明作用,通過開展文明禮儀規範行動、綠色節儉強化行動等,提高窗口單位為民意識和文明行政、文明執法、文明服務的整體水平;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的過節方式;努力推進誠信建設,誠信體系建設加速完善,誠信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深化,讓“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成為社會新風尚……

培育時代新人,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激發正能量

“一個由9人組成的管理團隊肩負重大使命,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讓百年鋼廠重現活力,書寫了一段‘中塞一家親’的故事——他們就是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9月7日,省委宣傳部在“燕趙楷模·時代新人發佈廳”,錄製發佈了這一團隊胸懷祖國、愛國奮鬥的先進事蹟,引來無數網友關注和點贊:“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創建全省第一家網上警務室,開通我省首個民警實名微博“@片警呂建江”,自掏腰包建起“河北失物招領網”……被中宣部追授為“時代楷模”的石家莊市基層民警呂建江,用愛民為民的真情撞擊著人們的心靈深處:“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會把他記在心中。”

先進典型就是鮮活的價值觀,也是有形的正能量。河北不斷挖掘宣傳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典型,激勵全省幹部群眾奮力投身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

彰顯初心力量、40年踐行黨的宗旨的優秀共產黨員沈汝波,全國道德模範鄉村醫生劉貴芳,抗洪英雄王生廷王雙廷兄弟,“新時代白求恩式的最美軍醫”步建立,西高莊村“當家人”王煥榮,棉田裡的“育種魔術師”楊保新……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選樹了21名省級道德模範,3人獲評全國道德模範,總數居全國第二;推選330名“河北好人”,萬餘名市縣級“身邊好人”,40人入選“中國好人榜”;推選2017年度河北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650個,其中15個入選全國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總數列全國第4位。

榜樣的力量,心靈的震撼。河北組織開展“德潤燕趙”先進典型基層巡講活動14場,市縣兩級開展先進典型巡講675場。“中國好人”谷嶽潘,“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劉長英,“全國道德模範”張青彬,“河北省道德模範”王萍,“全國優秀志願者”宋美錄……各條戰線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走到百姓身邊,講述真情故事,10餘萬基層群眾現場聆聽,用淚水和掌聲表達對凡人英雄的敬意。

一座座道德燈塔昂然屹立,激勵、引領著更多人在新時代自覺地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

截至目前,全省註冊志願者520萬人,註冊志願服務組織3.48萬個,積極開展常態化志願服務。其中,有390多支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圍繞種植、餐飲、電商、旅遊等,為農民增收提供政策諮詢、技能培訓、創業指導;“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2018年河北省優秀童謠徵集推廣工作、“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深入開展,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了向上向善向美的種子。

把握時代要求,以創城提升文明素養,提質美好生活

“古城門、青石街、大花園……咱正定真是越來越漂亮啦!”9月1日,離鄉多年的六旬老人馬淑娥回到故鄉正定,置身街道中央,景美了,路寬了,空氣清新了,讓老人感慨萬千。

觀城市容貌,即知人文風尚。在精神文明“五大創建”中,文明城市創建是龍頭。

黨的十九大以來,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新關切、新期盼,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常態創建,我省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努力推動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面貌優化、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文明素養提升。“文明牽著民生,創城的各項標準均對應著民生的方方面面。”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城市中的很多文明問題都是貼近人民群眾“最後一米”的小事,解決好老百姓“生活的一天”的問題,就能讓群眾更接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原來樓下到處是雜草,有的還私搭亂建圈地,小廣告滿天飛,樓道堆滿各種雜物,自從開展創城啟動拆違工作以來,路面平整了,綠化整潔了,小區變美了。”秦皇島海港區先茂裡小區居民對自家老舊小區的變化和社區幹部的創城故事讚不絕口。

改變的是環境,提升的是素質,受益的是百姓。通過創城,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城市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各地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幹成了許多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好事實事,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普遍提升。創城,創出了社會文明友善的好風尚,人居綠美亮淨的好環境,幹部務實擔當的好作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我省文明城市創建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唐山複檢蟬聯“三連冠”,石家莊、秦皇島、邯鄲和正定、遷安一舉入列,實現複檢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縣城“大滿貫”,獲評地級以上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二。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表彰了第一屆河北省文明城市(縣城、城區),除獲全國稱號的自然當選外,另有5個地級市、10個縣級市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城市”,15個市轄區獲評“文明城區”,30個縣獲評“文明縣城”。

統籌協調力度,強化省級推動;加強培訓指導調度,進行現場觀摩座談;堅持常態督導暗訪,實施季度測評通報……“創城是持久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至2020年是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週期,我省將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建設,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著眼於全民文明素養的提升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省各項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也紮實推進——

文明村鎮創建,評選省級文明村鎮217個,78個村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總數居全國第三;文明單位創建,落實文明單位複查退出機制,對文明單位實施動態管理,96個單位獲評全國文明單位,總數居全國第二;文明家庭創建,指導推動各地各單位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好公婆、好兒媳、好妯娌、孝心子女等家庭角色評選活動;文明校園創建,評選“首屆省級文明校園”80所,27所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總數居全國第四……

靜水流深,潤物無聲。全省宣傳思想戰線將更加自覺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與時代同頻共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熔鑄起燕趙兒女奮進新時代的道德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