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號」簽到2099年?提速降費要有誠意

“靓号”签到2099年?提速降费要有诚意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被指借“靚號”變相額外收費一事持續發酵。自9月24日澎湃新聞報道了手機尾號6789的移動用戶張先生遭遇“靚號”降低資費被拒一事之後,截至9月27日晚,澎湃新聞又接到消費者靚號資費問題投訴40起。

多位消費者通過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反映,其使用的手機號被劃定為靚號後,每月被設定了最低消費額度,且部分合約年限長達99年!

手機號碼本質就是一個符號,是不是“靚號”,功能、使用價值都一樣。從這點看,本就不存在所謂靚號和普通號的區別。

當然,現實層面,“6789”這樣的連號也好,“8888”這樣的“吉祥號”也罷,或囿於習慣性的社會偏好,或純粹是滿足個體的虛榮心,它們都更受歡迎,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類號碼都難免被賦予更多溢價。

一定程度上說,電信運營商對所謂“靚號”設置最低消費等限制,也正是對這種溢價的標價。這套規則也被多數人所默許。有網友在相關新聞的跟帖中就表示,只要事前簽訂合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毛病。

但圍繞“靚號”合理性的爭議,真不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可以解釋這麼簡單。

首先,“靚號”的邊界模糊。到底何謂“靚號”,解釋權完全在運營商,也缺乏具體標準。其中的“主觀性、隨意性、無邊界性”,顯而易見,這真的合理嗎?通訊號碼作為國家資源,運營商有沒有權利對之進行分類“標價”,並獨享溢價收益?

其次,運營商對“靚號”的溢價變現,也涉嫌違規。《電信條例》和《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中,均禁止電信經營者“向用戶收取選號費”和“以任何方式限定電信用戶使用其指定的業務”。目前圍繞“靚號”的合約規則,不管是限定最低消費標準,還是要求預存話費,雖未言明是“選號費”,但實際就是打擦邊球。

再者,即便是合約規則,也存在著不誠實的情況,很難說是真正的平等契約。不少用戶就反映,當初說好的三年後可以任意更改套餐,“到期”後卻被說是“終身”限定,或者只能改多不能改少。

更嚴重的一點是,“靚號”被指成了炒作資源。很多時候,消費者獲得“靚號”一般要通過“特殊渠道”,一些號碼甚至在網上炒出了天價。這裡面是否有運營商的推波助瀾,值得審視。

綜合言之,運營商對“靚號”的特殊合約,並非存在即合理。其中有著多個面向的問題,關係到號碼資源的規範管理、運營商的經營邊界、用戶權益、公平消費等等大問題。特別是在提速降費的大背景下,只能升不能降的最低消費限制,且動輒合約到2099年,更顯其不合理與霸道。

手機“靚號”,是該有一個敞亮的說法。不能再由消費者大戰風車,監管部門應該拿出更明確的態度、更有痛感的執行力。拿掉“靚號”的溢價,天塌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