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

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生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或許無法切身理解到為生活所迫的那種悲壯與掙扎,為了一袋米,為了一把菜,甚至可以將人逼上絕路。那些遠在不同時代和破落鄉村的人們的處境,是最能體現出人性的。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許三觀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誠然不是一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他只是那個年代的眾多普通的農民的縮影,卻擁有著戲劇性的一生。

許三觀這一生靠賣血度過了許多難關,賣血賺錢,這種艱難的生存環境像是會吃人血人肉的社會,毫不留情。許三觀處於一個尚在摸索發展的大社會中,他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時代的悲劇。

有時候人就像卑微的螻蟻一般,勤勤懇懇,只是為了有口飯吃,有條路走,就拼的滿頭大汗。

二、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媳婦,他請許玉蘭吃東西,一下午就花掉了八角三分錢,成功擠掉了圍在許玉蘭身邊的何小勇,還讓許玉蘭為他生了三個兒子,許三觀給他的三個兒子取名為許一樂,許二樂和許三樂。

三個兒子越長越大,流言也開始滋長,人們都說許一樂長得一點也不像許三觀,倒是有何小勇的模樣。

許三觀聽到了,想著自己被綠了,也從許玉蘭那得到了證實,原來先前許玉蘭和何小勇真的有一段呵!許三觀心裡發火,拉著許一樂去找何小勇算賬。

何小勇家比許三觀還窮,他是死活不認的,許三觀怒氣衝衝,他最喜愛的兒子便是一樂,但一樂卻是別人的孩子。

後來因為方鐵匠的兒子取笑一樂而被一樂打傷住院,許三觀原本並不想替別人的兒子還債,但是不付錢方鐵匠就要帶人抄了他的家,於是許三觀只得又去賣了一次血。

三、

許三觀的第三次獻血是包含著對許玉蘭的報復心理的。

林芬芳摔傷了腿,許三觀在去看望她時,在對方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發生了關係,憑什麼我要為別人的孩子獻血,卻不能為其他的女人獻血?許三觀這樣想著,於是去賣血買了一大堆東西送給林芬芳。

林芬芳的漢子氣勢洶洶地跑來質問和辱罵,這事鬧的沸沸揚揚。但很快許三觀就忘記了這事,他也無暇去搭理這事,因為大躍進來了。

這場時代的浩大劫難匆匆而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而當它離去時,留下的卻是無數個彷彿被颶風摧毀的村莊,滿目瘡痍,對窮人來說,從新開始,並不是個容易的事。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大環境下的貧窮是大範圍的,許三觀一家吃不飽飯,家裡沒有糧食了,兒子又吵著要吃麵,於是他再一次去賣了血,賣完血後,他帶著全家人去吃了熱騰騰的面。卻唯獨不帶一樂。

一樂在得不到兩個爹的認同下,傷心地離家出走,而許三觀還是刀子嘴豆腐心,一邊罵他,一邊帶他去飯店吃了麵條。

許三觀雖然只是個小角色,也有愚昧狹隘的一面,卻也有寬容、善良的溫情一面。

四、

文革之災的陰影和影響是巨大的,貧窮和階級的分化依舊存在,許三觀的第六次賣血,是為了討好的兒子的隊長,為了兒子的前途,他買了一堆禮物,喝酒請吃飯,哈腰說好話。

中國父母骨子裡對孩子前途的渴望和付出是讓人既動容又悲憫。

許三觀經歷了那個特殊年代的各種鉅變,原以為兒子們都長大了,就不用操心了,沒想到許一樂在外工作,被檢查出患了肝炎,病情嚴重,被送往上海救治。

許三觀再次踏上賣血的路途,他先借錢讓許玉蘭去上海,然後自己一路靠賣血籌資。

抽血是要有間隔時間的,許三觀沿途賣了4次賣血,在第3次時身體終於吃不消了,他暈倒被送去醫院,反而被輸入了700毫升血液。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許三觀醒來後,強烈要求將不屬於他的300毫升血還給醫院。看到這時,人物的悲劇真是讓我覺得鼻酸,人生苦難重重,有人蓋著暖被吃飽喝足在喊著生活沒有意義,也有人為了活下去擠破頭腦,向來是越‘貧賤’的人更能體會到人生的艱苦,也更有韌性,就像死不透的野草,生生不息。

五、

許三觀的最後一次賣血,是為了他自己,縱觀他這一生,都是在時代的洪流下身不由己的行動,經歷了這麼多苦難,許三觀一家在最後也終於趕上了改革的潮流,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已經年邁的許三觀,為了吃炒豬肝和黃酒,決定最後去賣一次血。李血頭已經死了,年輕的血頭否定了他的血,許三觀老了,他的血也沒人要了,他感到委屈,回想起這四十年來,他一次次地靠賣血度過了難關,現在卻告訴他,他的血沒人要了。

許三觀老了,曾經在身邊的人也一個個沒了,只有許玉蘭還陪著他,幫他點了三盤炒豬肝,一瓶黃酒,還有兩個二兩的黃酒,陪著他罵那個血頭,然後許三觀對許玉蘭說:“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

生命的苦難永遠在不斷更新,但曙光也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