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真的比中國父母更好嗎?對美國父母的誤解,答案都在這裡了

來源:留學家長報(ID:parentsdaily)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別人家的孩子算什麼,‘別人家的爹媽’才是真的了不起。”

從小到大,我們在無數的雜誌、報紙、電視節目上看到的美國父母,基本上都是作為中國家長的對立面出現的。

美國父母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只希望他們健康成長……

美國父母不會干涉孩子早戀,反倒會主動鼓勵他們和異性接觸……

美國父母在孩子十八歲後就不會再給他們一分錢,讓他們儘早獨立……

美國父母不會干涉成年子女的婚姻,不會給他們施加壓力,更不會逼婚……

而我們小時候呢?不許貪玩兒,不許吃零食,被帶去上各種輔導班,更不許早戀,一不小心還會招致一頓毒打。所以,這些大洋彼岸的父母,跟自己家裡的比起來,簡直是一股清流。

而當我們對某一人群的認識只剩下一種觀點的時候,那肯定就是在犯錯誤。

一、美國父母從不過分管教孩子,給他們非常大的自由,鼓勵他們早日獨立?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獨立(Individualism)的確是深植於美國精神中的品格之一。獨立精神在美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之重,甚至被看作是導致美國離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覺得某件事,某個人不能再給自己帶來快樂了,那麼美國文化就鼓勵離開。婚姻如此,父母關係也是如此。

但是,早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的一本暢銷書《Between Parent and Teenager》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parents)。說的是某些家長天天圍著自己的孩子轉,就像一個直升飛機一樣。他們事無鉅細,從孩子的飲食起居,到學業戀愛,都要插一手。他們的子女像是一臺計算機一樣,靠他們輸入的各項指令生活

Up until I left forcollege my bedtime was 9 every night, I wasn't supposed to be on the phone past8:30, I wasn't allowed to go outside by myself, couldn't have friends overafter 7, couldn't go to a boys house until the summer after high school. I hadto show my parents my grades every semester to show I was successful. I rodethe bus until my senior year because he wouldn't take me to get my licenseuntil I was. 17. He pretty much told me i had to attend a certain collegebecause it was x amount of time away from home.

-20 Children Of HelicopterParents Were Asked: 'What Was The Worst Thing They Put You Through?'

"離開家去上大學前,我每晚的上床時間規定是九點。晚上八點半以後我不能接電話;我不能自己出門;我不能留朋友到七點以後;高中畢業前都不能去男生家裡。每個學期我都要向父母彙報成績來證明自己很優秀。我高四前,都是坐公交車,因為十七歲前我爸爸不讓我有駕照。他總是告訴我要上X大學因為這所學校離家只有X小時……"

——《我們和20個直升機父母的孩子聊了聊,他們讓你經歷過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這是個例嗎?

很遺憾,不是。這甚至正在形成一股社會風氣。

Quora上有一個提問“直升機父母已經是社會趨勢了嗎?”(Is helicopter parenting today a societal norm?) 裡面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到了“美國父母對子女的保護,已經延伸到了他們的課外活動,他們嚴禁自己的子女參加各種有可能受傷的活動,甚至還會親自出手調解小夥伴們之間的糾紛。”這個答案獲得了將近八萬的瀏覽,七百多次“點贊”。所以,這段話的中心思想就是,總有一種家長管得太多。世界青年是一家,大家能平平安安長大,都不容易。

二、 美國父母從不干涉子女戀愛問題,不管是早戀還是婚姻,都不干涉?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上文提到的美國離婚率高的問題,似乎就印證了美國婚姻文化的自由。比起中國離個婚就好似一場世界大戰一樣,美國離婚容易得多,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更小:自由date,自由戀愛,自由結婚,自由離婚,自由再結婚。呵呵,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首先,從早戀的問題上說起,上面提到的直升機父母,什麼都管,自然也包括子女的戀愛婚姻。我們以前經常聽到什麼“美國父母從子女十三四歲起就開始鼓勵他們去交男/女朋友”“甚至會親自接送他們去date”“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談戀愛,甚至會覺得他們不正常……”相信這些的同學,很有可能是有一段被父母扼殺的美好初戀,或者是連芽都沒發出來就被弄死的。

初戀是美好的,但同學你還是要面對現實啊!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早戀對象,其實心態很微妙。他們更注重的是自己孩子的溝通能力的培養,和異性的交流當然是溝通的一種。而且父母其實是把自家孩子的小男朋友小女朋友當成是玩伴,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這些可能和他們童年一起玩兒蹺蹺板堆沙子的小夥伴沒什麼區別。

而一旦認真了,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別忘了,美國一直把未成年少女懷孕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看待,很少有父母會鼓勵自己的孩子早早就為人父母的。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而談到早孕的問題,就說到了婚前性行為。

我們以前總認為美國人很開放,電視劇電影裡一言不合就脫光。韓劇裡那些只靠語言和輕微肢體動作的撩來撩去顯得太純情了。

但實際上,美國是一個宗教立國的國家,清教徒文化在美國是主流,尤其是在保守的南方。許多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是嚴禁發生婚前性行為的。連未來的兒媳婦兒女婿來家裡做客,都要嚴格分房睡,決不能越雷池半步。最後,終於到了瓜熟蒂落,可以談婚論嫁的時候了。

美國父母從不干涉子女擇偶,給他們完全的自由去挑選自己的伴侶?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朋友的一個好哥們兒,一個成長在一個保守的基督教家庭的白人小哥,愛上了一個黑人女孩。兩個人天雷勾動地火,早就認準彼此了。可偏偏沒想到,小哥的父母說什麼都不同意:種族、門第、信仰……各種差異,造成了一對現代羅密歐和朱麗葉。儘管小哥反覆據理力爭,和父母吵了很多次,最後還是無奈和心愛的黑人女友分手了。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我是很驚訝的,但之後也能理解,婚姻終究是兩個家庭的事,再多的自由獨立民主真愛至上,有些時候也不能完美填補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之間的鴻溝。這點上,全世界人民又都一樣。

三、美國父母不會干涉自己子女的學業,包括他們將來專業的選擇?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事實上,美國很多父母不僅干涉,而且幾乎是把子女的教育看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任務。從他們的績點到課外活動,從專業到將來的就業,只有他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摻和不了的。

我有很多朋友在一所CharterSchool任教,這所學校將中文列為交流語言之一。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所有的孩子都要學中文。這些中國老師說,很驚訝的一點是美國父母也非常重視成績,他們想方設法讓自己孩子拿到Straight A。如果有哪門不小心拿到了A以下的成績,還要想辦法和老師溝通,幫孩子找其他渠道掙extra credit,找tutor什麼的。這點倒是和我們中國家長不太一樣,因為我們很多爸媽除了找老師,送我們上輔導班,還可能順便加上一頓毒打…

到了申請大學的時候,家長們更是八仙過海,想法設法幫孩子找各種實習,送他們參加各種特長班,就是要幫孩子們打造一份漂亮的履歷。總聽各種大牛宣傳自己如何獨立自主,從來不讓父母操心,最後被藤校錄取。但大牛背後總有無數中牛、小牛,還有他們老牛一樣的父母。

而對於大學專業,美國父母完全不操心?他們完全不會給子女付學費?

好了,你一定知道答案是什麼。當然不是!

如果父母完全不操心,完全不干涉,美國就不會有熱門專業這一說了。總不能所有人生來都對會計、計算機、金融、法律感興趣吧。有一次參加學校的Ted,我旁邊坐著的是另外一所大學的英語系教授——一個非常有氣質,講話字正腔圓的白人老太太。她講她自己以前讀本科的時候,想要選擇歷史系,卻被父親嚴厲指責了,告訴她說歷史系畢業是找不到工作的,所以她就被迫選擇了商科。在她畢業工作了幾年之後,心裡還是割捨不下對文史的熱愛,於是重新申請了文學的Phd,並順利找到了教職,才終於圓夢。

所以,在現實面前,所有父母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會完全放任自己的子女,會能夠完全忍住不去幹涉他們的前途。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好了,美國父母現在好像已經沒有優點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還有一個誤解說:大多數美國父母從不支付成年子女的學費生活費,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打工。

但真實情況是,在美國各州的最低工資中,最高的華盛頓州一小時也就9.5美元。比起動輒數千上萬的學費,再加上生活費,靠一個學生全部承擔,實在是太過吃力。所以,大部分美國家長仍然會為自己的孩子支付學費生活費,這筆錢有的是一次性付清,有的是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設立一筆教育基金,每個月往裡面存入一點錢,一直到子女上大學的時候拿出來。

美國現在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在一次演講的時候,談到自己的父親,就動情地說到:自己父親儘管收入微薄,但從來都會在開學前及時地將學費準備好,她到現在都記得父親給她支票的時候自豪的表情。

所以,美國父母不管18歲以後的成年子女,依然是被編織出來的一個假象。

我們說世界大同,又說文化差異。美國父母和中國父母完全一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過分地誇大差別,甚至抹殺相似性,強行營造一種帶著光環的刻板印象,則是在加劇信息不平衡。自由民主依然是美國的主旋律,但舐犢情深,在對子女的關懷、對他們前途的擔憂、對他們生活的照顧上,天底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滾燙的,甚至,連缺點都一樣。

而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愛,所以不用羨慕別人爹媽,擁有的就好好珍惜吧!

美国父母真的比中国父母更好吗?对美国父母的误解,答案都在这里了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