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今天是9月10日教師節了,很多家長又開始糾結起來:到底要不要向老師表達一下謝意?送什麼樣的禮物更好?給老師的禮物送不出去怎麼辦?

於是,最近,家長群裡經常出現類似下面這樣的對話:

“我建議咱們班送兩位主課老師每人一束花和一個蛋糕,費用大家平攤。”

“送巧克力吧,讓老師有個甜蜜好心情。”

“我和孩子一起,給老師動手做了手工禮物,表達自己的心意。”

然而,家長們私下間的對話,“畫風”卻又大不一樣……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看來,這送與不送,怎麼送,送什麼,都成了令家長們“頭大”的事。好好的一個教師節,竟讓家長們瞻前顧後、坐立不安,儼然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

統一收班費給老師買禮物,家長們真的都願意嗎?

一些班集體統一收班費給老師送禮物,很多家長認為這樣更公平,而平攤下來費用也不多,還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感謝之情。但真的是所有家長都這麼想的嗎?

津雲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不少家長實際上是被迫送禮。“家長群裡有人呼籲,緊接著幾個家長積極應和,根本沒有考慮的時間就開始接龍報名了。眼看著別的家長都報名,自己如果有疑義,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其實我本來是不想參加這種活動的,但又礙於面子,為了十幾或者幾十塊錢提出反對意見估計得遭到白眼,想想就算了吧!”一位家長說道,“其實我私下和幾位家長聊了一下,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被‘忽悠著’就把禮送出去了。”

如果不送禮,怕自家孩子被區別對待

“我最近一直在打聽周圍朋友是不是都給老師送禮了,要是大家都送了,我覺得自己也送一些,講究個公平。”小范的心理,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其實大多數家長都處於這種觀望狀態。

有的家長認為做人坦坦蕩蕩,只要做好家長應盡的義務,讓孩子認真學習、尊重老師即可,並不需要送禮。可是聽聞有的家長給老師送了禮物,有些家長就開始坐不住了,開始擔憂不送禮的話,自己的孩子會被區別對待,忙不迭地加入送禮隊伍中。

家長們之所以盯著別人的家長怎麼做,是生怕自己做得不對,得罪了老師,又不想無謂地多花錢,很是糾結。這種“送禮的不一定會被記住,而不送的恐怕會得罪人”的心理,成了一種典型的“囚徒困境”,讓每個家長一聽到別的家長送禮的消息,就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生怕自己一個疏忽大意,讓孩子“遭了殃”。

送禮被拒絕,家長更焦慮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發佈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明確禁止教師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觸碰這條紅線者,最重可予以開除或者解聘。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其實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本來並沒有什麼尋求“特別照顧”的意思,有些家長甚至只是單純的“花錢求個心安”,但一旦遇到送禮不成,被老師當場拒絕或者事後退回,這些家長們內心的焦慮感可就更加直線上升了。

“自己家孩子自己最瞭解,在學校調皮搗蛋,一定沒少讓老師費心,本想借教師節的機會給老師送點禮物,絞盡腦汁也沒送出去,我正為這事兒發愁呢。”市民駱先生正為教師節送禮的事犯愁。

駱先生說:“其實也沒有其他的意思,就是覺得老師平時辛辛苦苦教育學生,過節了,表達一下對老師的感謝。老師一概拒收禮物,我倒不知道怎麼辦了。”

實際上,一旦收到貴重禮物而拒絕或退還,作為老師也會惴惴不安。一方面要堅守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教師的職業操守,另一方面又不免擔心家長會因此而產生額外的心理負擔。難怪一位教師在網上評論道,“家長你越淡然,老師我就越舒坦”了。

最好的教師節禮物究竟是什麼?不妨來聽聽老師們怎麼說……

新華南路小學王欣彤:“其實說句心裡話,老師們都知道家長的心思,一句節日快樂,我們就很高興了。主要是平時常溝通,能互相理解,這比節日祝福還讓老師們舒心。”

天津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王麗:“家長們特意準備的貴重禮品、禮金、購物卡我們是堅決不能收的,而孩子們送上他們親手繪製的賀卡,手工作品,我們就會欣然接受。一張畫、一朵花,其中飽含了孩子們純真的祝福。老師們更希望孩子們用優異的學習成績、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品質來回報老師的辛勤付出,這才是教師收到的最好禮物。”

紅橋區第二十幼兒園張虔:“每到教師節,總會有家長用贈送禮金、禮品的方式,表達對教師的感謝,這樣的行為會影響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的塑造,也不利於建立公平的教育環境。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為老師送上一聲問候、一張賀卡、一條微信、一份信任、一分支持、一點尊重和理解,表達對老師的祝福。”

五十五中學張月鑫:“老師更在乎的是家長的認可和理解,一句問候、一聲感謝、一次家長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支撐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最大動力。”


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送不送禮,怎麼這麼糾結!


看來,平時多督促好孩子的學習,多支持和理解老師的工作,就是對老師最大的感謝了。作為老師,要時刻牢記自己最基本的職責,無論學生和家長是否表達了心意,都要把每一名學生教好、管好,堅守師德,堅持飽滿的敬業熱情,才能讓家長們吃下一顆“定心丸”。而對於家長來說,對老師要予以理解和信任,對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充滿信心。同時,家長之間要相互理解、尋求共贏,而不應因一些攀比、虛榮的錯誤心理,讓自己和其他家庭陷入到“雙輸”的境地中,反而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滋生了錯誤的觀念。

教師節本應是學生表達對老師感激之情的節日,這種感謝發乎真誠,不應該夾雜著功利心理與謀求“特權”的目的。滿懷疑慮的家長和惴惴不安的老師,無法教育出具有積極健康人生觀的孩子。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比於貴重的物質禮物,孩子的健康成長,或許才是老師們在教師節最想收到的那一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