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新規

中國銀保監會28日發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標誌著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將迎來一系列變化,新規也將對22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1.降低理財門檻

新規規定單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單隻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銀行理財的門檻降低,這讓一些覺得網上理財不安全的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2.不承諾預期收益

根據新規,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不得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理財產品宣傳銷售文本中只能登載該理財產品或者本行同類理財產品的過往平均業績和最好、最差業績,並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資者“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這和新規當中的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票相輔相成。因為股票市場風險較大,銀行並不能向投資者承諾預期收益。也就是說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會存在風險。

3.規範購買過程

新規延續現行監管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麵籤。並且私募理財還要有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規範銷售渠道,實行專區銷售和雙錄新規要求銀行通過本行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理財產品;通過營業場所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的,應實施專區銷售,對每筆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銀行理財新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