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梁爽

理性天蠍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點燃你自律的心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有天我在上班路上,收聽一檔付費音頻。

聽完最新一期,意猶未盡地往前翻,想找以前聽過還想再聽的課程。

於是發現一個現象,這個節目前3期節目有20-30萬的播放量,第5期後就不到10萬,現在到50多期了,徘徊在2-3萬。

這個現象讓我挺感慨的,我覺得這檔節目每期不到10分鐘,實用性、啟發性和趣味性,在橫向比較中算是出類拔萃的。

就連這麼一檔嘉賓有趣、內容有料,還是自己花錢買下的節目,虎頭蛇尾的現象都這麼嚴重。

我翻翻我所有報過名的付費課程,播放量逐期下降是普遍現象,真是買課一時爽,聽課火葬場。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想起之前一個知識付費平臺的人找我談合作,我希望他們能送我們平臺的讀者幾個免費聽課福利。

他卻說,據他們做過的調研,別說免費福利,就算自己花錢,都有很多人難以堅持到最後,他們更願意從全課聽完、反饋度高和積極參與的聽眾中,抽出幾個來返還學費。

看來做事三分鐘熱度是很多人的通病,相較之下,我覺得自己還不錯哦,不管是付費課程,還是免費資源,只要我下定決心要學,基本都能堅持到底。

更何況我根本不滿足於只是聽完課程,而是想從自己所學的課程或資源當中,用我的“吸心大法”,把別人值得我學習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大化地長在我的身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儲備。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對於我常聽的課程,不管是付費的,還是免費的,我一般把它們分為3類,見識類、觀點類和技能類。

1,見識類

我把公知出品,內容有趣,比較偏人文,關注面寬泛,對實際生活影響間接的節目歸為見識類。

我看過某些公知的不少節目,是他們的路人粉,當他們開付費節目時,喚起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情感,當他們開免費節目,我聽到喜歡的內容也會打賞。

像是高曉松的《矮大緊指北》、許知遠《豔遇圖書館》和梁文道《八分》之類的。

聽這類音頻時,我很放鬆,聽著公知們講講旅行的見聞、人生的感悟、對熱點事件有態度有角度的溫和評價。

常被他們安利上合口味的書影,有段時間一上班車就點開矮大緊,他介紹的讓他掖著被角哭的美劇《This is us》,能量密度很高的電影《三塊廣告牌》,我把片名記在手機備忘錄裡,一有時間就去找資源來看。

見識類的節目,我一般在通勤末端收聽,比如一上車或快到家這兩段,主要功能除了幫我擴充見聞外,還能瞭解公知們的精神食糧,順便切換工作與生活的心緒。

2,觀點類

我把內容有用,從日常場景提煉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對我自己生活和職場影響比較直接的節目歸為觀點類。

舉例,蔡康永的情商課,馬東的職場課,陳果的哲學課,老奇葩的說話課,協和的醫學課等等。

這類的課,我一般用通勤路上的中間時段來聽,課程普遍精短,這些課程一般聚焦於實際生活中的某個場景的應對策略、情商、心態等。

這類課我是怎麼聽的?

  1. 腦子裡試圖還原嘉賓所表述的場景,有時嘉賓拋出問題,我會暫停一下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再聽他的觀點和做法;
  2. 有些話題讓我驚豔,或許點醒我,或許啟發我,我聽完後在心裡回顧一遍,嘉賓剛剛的論點、論據、論證分別是什麼;
  3. 等我到家,拿出課程筆記本做筆記,課程筆記本我推薦活頁筆記本。對照著平臺的文稿,把框架和金句摘抄下來,翻翻聽眾的總結或提問,有問題就留言提問。
  4. 我有時在車上覺得沒東西聽,會再翻翻以前的課程,有些適用於當下情景的課程會二刷,課程筆記也會不時查閱。

聽課-複述-筆記,這麼一課三吃下來,覺得這錢沒白花。

這類的課程對我很有用,增加看待和解決問題的角度,給寫作以選題啟發和素材儲備。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課程筆記本,首頁是目錄,後面是具體的課程筆記,這本記完,下本我要換成活頁筆記本,不然空幾頁不好計劃)

3,技能類

很多對於某一領域上的深挖,我把這些課歸為技能課,講課人算是素人,但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拿到專業認證或取得一些成績。

職場上,我會根據自己目前的職場短板報一些課程,精進一下辦公軟件,升級一下搜索能力,學習一下信息整理等。

生活上,感興趣的我會去嘗試一下,像是有理論依據的達人講穿衣搭配,幫模特訓練過的老師講瑜伽體態,最近還想聽職業配音員講如何美化發聲,讓自己近視度數越來越低的人如何保護視力……

這類課程我最重視,很少在車上看,而是用早起或晚上回家的時間,專門來學。

  1. 手腦結合,像是一些電腦實操課程,我會邊聽邊按暫停,自己親自操練一遍;
  2. 聽完課程以後,對照文稿整理筆記,這類筆記是針對自己的盲點,已知的就不記;
  3. 實際應用,我會把有些工作中用得到的操作方法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辦公室的電腦旁,直到熟練運用。
  4. 講課人本人也是學習對象,不管是本職工作,或業餘愛好,這些素人把一個領域鑽得挺深,他們把鑽研力和表達力,變成了自己的賺錢力,這種經歷和精神蠻勵志的。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1. (我辦公電腦上會貼很多這種便利貼,熟練掌握就換一批新的)


如何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把知識長在自己身上


要是我以前的同桌或前後桌看到我這篇文章,可能會懷疑我是不是轉性了。

畢竟我以前上學時,除了感興趣的課比較投入外,經常在不感興趣的課上睡覺發呆看閒書。

但我工作以後,確實覺得學習就是捷徑,以前學以致用時,沒好好把握,現在用以致學,不打馬虎眼。

現在,知識付費的概念被炒得由盛漸衰,作為一個消費者,推廣者,也有人找我去做這類分享的人,我有點自己的小感悟。

  • 我不喜歡知識付費這個提法,我認為只是一種角度分享,就是花錢聽聽別人的經歷和心得,聽了未必會緩解焦慮,升職加薪,他們說得也未必全對。
  • “知識付費是場偽需求”,“大V不是為了傳播知識,而是經營粉絲”之類的討論,跟我關係不大,我要不要報一個課,主要取決於自己的需求度、興趣度和預算額。付款之前自問2個問題,期待通過這課緩解什麼難題,時間和精力是否允許。
  • 課程或節目是豐儉由人的,預算有限就多花時間,我記得以前千辛萬苦地找免費資源的日子,淘到不少新東方的音頻課,我同學考公務員也沒花高昂的報名費,就在網上找李永新的免費視頻看。總之,不管花時間或花錢,找到的資源一定要不擇手段地榨乾它。
  • 有些人的需求不是學習知識,而是一種讓自己覺得自己在努力的幻覺。實在不合適可以止損,但因三分鐘熱度把好課晾在一邊需自省。自己賺的辛苦錢,一定要花得其所。
  • 知識付費,絕對不是付費了就有知識,任何你接受到的資訊都是碎片化的,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歸納和內化,才能形成自己的體系。

以上,共勉,有好的學習方法,咱們留言區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