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在鄉下過中秋:幹完活才能吃月餅,真的好幸福!

文:遠方的心月

中秋節又不約而至,在家鄉的大街小巷裡,四處滿溢著月餅的氣息,白天,路上看到很多來來往往走親戚的人們。看著眼前的一幕幕,當年在鄉村過中秋的歲月,襲上心頭。

當年我在鄉下過中秋:幹完活才能吃月餅,真的好幸福!

中秋來臨時,是農村最為繁忙的日子,田間的高粱熟了,需要去收割、玉米黃了,需要去掰回來,棉花和綠豆需要採摘,唯有水稻和紅薯,還需一些時日收穫。

記得兒時,家家種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為了儘快騰空地裡,各家各戶都急著把玉米拉回家,然後在院子裡選擇一個角落,直接倒在地上。

有一年的中秋,父母一直忙到晚上七點多才回到家。看著院子裡堆著像小山一樣的玉米堆,我心裡恐懼顫驚。父親叫上我和妹妹,和媽媽一起剝玉米皮。

在明亮的月光下,滿院子都是撕裂玉米皮的聲音。母親給我和妹妹佈置好了任務,只要把跟給每個人的玉米堆剝完,就可以吃到一塊月餅。

一聽這話,我和妹妹頓時來了精神,要知道,能夠吃上月餅,可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於是,我們學著母親的樣子,把玉米外邊的皮,用力的拉掉,上面僅留下五六個葉片,便於父親捆紮。


當年我在鄉下過中秋:幹完活才能吃月餅,真的好幸福!


父親任勞任怨,他默不作聲的在堂屋西頭的三棵大槐樹上,認真的綁著架子,父親把捆紮好的玉米,一摞摞的搭在上面。大概在9點半左右,我和妹妹都先後完成,於是,母親兌現了承諾,給我和妹妹每人發了一塊月餅。

那年的中秋節就是在這樣的忙碌中渡過,吃月餅的快樂,取代了一些的勞累。記得當時,那塊月餅我也沒有吃完,只是啃了一個邊,我不想把這個得到的幸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消滅,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夠吃上一個月餅,簡直是難以形容的奢侈。

在鄉村,到中秋節時,每次家裡走親戚,為了節省,母親總是按要走的親戚數目多準備兩包,每家四包點心,按照禮尚往來的風俗,人家是要返還一半禮品的。


去第一家帶四包禮品,返回兩包,再加兩包去第二家,以此類推,最後剩兩包就給關係比較近的親人,正好不讓還禮。所以每次帶出去的月餅是沒有機會帶回來的,這更讓幼小的我對月餅垂涎欲滴。


當年我在鄉下過中秋:幹完活才能吃月餅,真的好幸福!



記得有一次,我被月餅的香味誘惑的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的拆開油紙,小心的用手掰了一小塊月餅,然後攥在手心裡,趕緊把紙封好。跑到院外,偷偷的舔了舔,深深的吸了口氣,真香真甜!

後來,看到母親並沒有發現,就又做了幾次案,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取一小塊月餅,然後偷偷的跑到家後,細細品嚐。最後,還要舔一舔指頭。我好盼望哪天能有人帶著月餅到我家做客,可最終也沒有。

再後來,生活條件好些了,月餅漸漸成為尋常禮品,我也就不用再偷偷品嚐了,每年都有機會吃到各種味道的月餅。

但現在的孩子,已經無法體會到那種幸福的感覺了。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品味著生活的忙碌,陶醉在秋天的收穫裡,大人愉快,小孩高興,那種真實美好的感覺只有當過農民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時光流逝,如今,年輕人紛紛到大城市打工,每逢中秋月圓之夜,農村留守的老人和遠在大城市的孩子們,相隔千里,也有了月圓人不圓的淡淡鄉愁,在家的難免有點冷清,在外的或多或少,總有一種獨處異鄉為異客的悲涼。


當年我在鄉下過中秋:幹完活才能吃月餅,真的好幸福!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今年的中秋節,看著兒子打開月餅的那一刻,那種溫暖的記憶,頓時溢滿全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