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讚,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孝親尊師,教育的根本,現在也需要

中國古人,在教育子女時,一定看中其德行教育,而所有德行教育的基礎就是——孝親尊師。對父母的孝順和對老師的恭敬是一個孩子一生順利幸福的德行保障,這裡深有學問,只可惜當下社會只看到這種教育思想的不好,而看不見其有益的一面。隨著當下社會的發展,孝順父母的人越來越少,尊敬老師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主要是現代社會缺乏這種認知,年輕人都在忙著自己的生活,而看不見“孝親尊師”這種美德的好處和力量。今天我們很多家長都在頭疼怎麼教育孩子,其實古人的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萬石君石奮像

以孝、敬治家,一門五卿士,號萬石(dàn)君。

西漢時期,有一個人叫石奮,人稱萬石君。石奮為人恭謹無比,年輕時追隨漢高祖劉邦,在劉邦身邊做近侍官,他雖然不通儒術,但待人恭敬,做事謹慎,深得劉邦賞識。漢文帝在位期間,因為石奮行事謹慎,任命他擔任太子太傅職務。漢文帝去世後,太子劉啟繼位,他就是漢景帝。漢景帝重用石奮,使他官居九卿之位,享二千石(九卿、執金吾等中央機構的主管長官,皆為中二千石。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漢景帝末年,石奮告老還鄉,漢景帝依舊給其上大夫的俸祿,並且漢景帝允許他每年朝見天子時可以上殿不趨,下朝不拜,不過石奮從沒有這樣做過,經過皇宮門樓時,石奮一定要下車小步急走,表示恭敬,見到皇帝的車駕一定要手扶在車軾上表示致意。

漢武帝劉徹時,皇太后認為當時的儒生言語大多文飾浮誇而不夠樸實,萬石君一家不善誇誇其談而能身體力行,就讓萬石君的大兒子做了郎中令,小兒子做了內史。所以像石奮一家人這樣總是將禮儀和恭敬放在第一位,在當時是也是極少數的。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石奮非常重視對晚輩的教育,他治家以謹嚴著稱,教子有方,四個兒子個個成才。石奮的四個兒子都因為性情溫馴,對長輩孝敬,辦事謹慎,官拜二千石,其子孫都以恭謹孝順聞名於世。漢景帝曾經感慨地說:“石奮和四個兒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人臣的尊貴榮耀竟然集中在他們一家。”此後,漢景帝就稱呼石奮為萬石君。自石奮開始,石家做到二千石高官的總計達到13個,可以說一家整整出了13個部級以上高官,這在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到石奮小兒子石慶當家時放鬆了對子孫的教育,石家子弟染上了很毛病習氣,陸續被免了職,石家也漸漸衰落了下來。

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石奮一家人: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其萬石君、建陵、張叔之謂邪?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塞侯微巧,而周文處讇,君子譏之,為其近於佞也。然斯可謂篤行君子矣!”。班固在《漢書·石奮傳》中說他“恭謹,舉無與比。”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行端表正,身體力行示範恭敬,“身教”重於“言傳”

石奮年老後,享受上大夫的俸祿告老回家。即使是閒居在家,他也仍然保持行事謹慎的作風一定要穿戴整齊,嚴肅謹慎。石奮在外面做小吏的子孫晚輩回家看望他,石奮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見他們,並且從不直呼他們的名字。

當年錢學森的廚師曾經給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說:“你父親很了不起!”錢學森的兒子想:“我父親了不起全國人民都知道啊!”廚師接下來的話,讓錢學森的兒子陷入了深深思考,廚師說:“你的父親每次來吃飯時,都要穿戴得整整齊齊,即使是大熱天,從不穿背心和拖鞋出來用餐,這是你父母對我們這些為他服務的工作人員的尊重。”恍然大悟的錢永剛這時才意識到,每逢過年過節,父母總會給工作人員送食品,這個一條煙,那個一瓶酒等。錢學森夫婦的這種行事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待人接物。錢學森的家教也是這樣,重在以身作則。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道德之威,其教不肅而成,其家不嚴而治

荀子說:“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亂髮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恐懼,並不能很好的安家教子。

石奮的子孫中有人犯了過錯,石奮從不責斥他們,而是自己絕世。其他的子孫看到石奮的樣子,就紛紛責備那個有錯誤的人,再通過族中的長輩向石奮求情,最後,犯錯誤的人很慚愧,往往裸露上身向石奮表示認錯,並表示堅決改正。

有一次,石奮擔任內史職務的四兒子石慶在外面喝醉了酒,回家進入里門時沒有按照應有的禮儀下車步行。石奮聽到這件事後不肯吃飯。石慶酒醒後,非常慚愧,袒露上身向父親請求恕罪,石奮仍不允許。石奮的長子石建和家族中的很多人都袒露上身為石慶向石奮求情,石奮才責備說:“內史是尊貴的人,進入里門時,裡中的父老都急忙迴避他,而內史坐在車中依然故我,不知約束自己,本是應該的嘛?”說完就吩咐石慶走開。從此以後,石慶和石家的弟兄們進入里門時,都下車快步走回家。石奮對子孫督責甚嚴,他的子孫都能遵從他的教誨,像他一樣做人做事。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父慈子孝,孝悌傳家,代代不衰

建元二年,王臧下獄自殺,郎中令缺出,需人補授,竇太后記起萬石君,因說道:“儒生平時滿口仁義道德,到得行事,往往與言不符。今萬石君一家,並不研究文學,看他為人處世,卻是腳踏實地,可見凡事不在多言。”遂下詔拜萬石君長子石建為郎中令,少子石慶為內史。石建此時年屆六旬,鬚髮盡白。石建擔任郎中令職務,每逢休假回家時,常常先進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詢問父親的情況,然後將父親的內衣拿到去門外的水溝邊親自洗滌。

石建在本職工作中極其謹慎,時刻注意維護皇帝的尊嚴,每次他對皇帝進行勸諫,總是選擇只有皇帝和他兩人在場的時候暢所欲言;而在舉行朝會的時候,他總是裝出不善說話的樣子,不說任何損害皇帝尊嚴的話。皇帝對石建的謹慎非常讚賞,對他非常尊敬,給予他很高的禮遇。

石奮的小兒子石慶曾經擔任太僕(掌管皇帝車輛、馬匹的官員)職務,一次,石慶為皇帝駕車外出,皇帝問駕車的馬有幾匹,石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用馬鞭一一點數馬匹後,才舉手示意說:“六匹。”石慶在石奮的幾個兒子中是性格最為簡略疏粗的,做事尚且如此小心謹慎。

後來,石慶擔任齊國丞相,齊國上下都敬慕石慶的家風,齊國不用發佈政令就非常安定。齊國的民眾感激石慶治理齊國的功績,為他立了“石相祠”。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漢武帝確立太子,委任石慶為太子太傅。七年後,漢武帝任命石慶為御史大夫。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漢武帝任命石慶為國家丞相,封他為牧丘侯。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萬石君去世。大兒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扶柺杖才能走路。過了一年多,石建也死了。萬石君的子孫們都很孝順,然而石建最突出。

當時,石奮一家孝順謹慎的生活作風聞名天下,成為眾人仰慕的道德楷模,其家族成就的背後是其良好的家風,值得後之人學習。

西漢最牛父親,司馬遷和班固都點贊,一門五卿士,13個部級官員

後記

當下,家教喪失已經成為嚴峻的問題。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弒父殺母,不聽管教,為禍社會的敗家子比比皆是。可是很多很提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能解決的。需要有良好的家教,這既是中華民資的傳統美德,也是立身處世的基石。石奮以孝、敬治家,垂範子孫,所以“諸子孫鹹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