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爺成了「車王」,溥儀聽說後給了一個箱子,從此人間蒸發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一大批王公貴族,這些王公貴族平時嬌貴慣了,只知道在北京街頭提籠架鳥,吃喝嫖賭。清朝沒滅亡時朝廷還給他們發薪水並賦予各種特權,清朝滅亡他們好日子也隨著結束。很多王公貴族只能變賣祖業來揮霍,最後很多王爺貝勒們甚至流落街頭,成了要飯的乞丐。

照片上這位王爺是清末的克勤郡王,克勤郡王是清初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一家,可以說是清朝權貴階層的頂層人物,然而對於末代克勤郡王晏森來說,這都是過去的歷史了。

1910年,也就是溥儀退位的前一年,年僅十四歲的晏森繼承王位,成為了大清王朝的末代克勤郡王,但是好景不長,領了兩年的薪水之後,大清國就滅亡了。

晏森家中陷入困境,只能遣散奴僕,開始變賣祖業度日。按照常理來說,很多王爺都是先變賣自己家中的古玩字畫,然後才賣祖宅的,但是晏森卻年輕氣盛,一出手就把自己的祖宅給買了,而且賣主就是民國的總理熊希齡,當然買了多少錢,這位末代王爺從來不和別人說,估計當時年僅十六歲的晏森很有可能是被人坑了。

可是這還不算完,僅僅過了一年,晏森手裡的錢就不夠花了,不僅把自己家中所有的財產和田地都賣了個一乾二淨,連自己的祖墳那塊地也給賣了。

按理來說,這筆錢也不少,維持自家的生計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但是過慣了闊綽日子的鐵帽子王爺忍不了沒錢的日子,依然是吃喝嫖賭。

結果沒過幾年,家裡連下鍋的米都沒了,沒辦法,晏森只好幹起了拉洋車的買賣,開始買賣還不錯。

因為北京城誰都知道,拉車的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帽子王爺晏森,抱著好奇心理,剛開始多人坐他的車,日子久了新鮮勁一過,客人也少了。但晏森"車王"的名號傳遍了京城,其祖上的墳墓也被戲稱為"車王墳"。

不過,有一個人的心裡是真不好受,他就是溥儀。作為曾經的皇上,看到自己的鐵帽子王過著給人拉車的活,溥儀的心裡自然不會太好受了,因為雖然說大清已經沒有了,但是自己畢竟還活著,在自己的心裡,曾經的王族還是應該有一點的尊嚴的吧。

後來,溥儀專門找到晏森,給了他一隻大箱子,而晏森拿著這隻大箱子離開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或許,溥儀給這位大清曾經的鐵帽子王的,無非是一些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好讓他過得好一點,別再為別人去拉車,也算是維持了大清的最後一點的尊嚴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