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話說: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學醫?

前段時間,香港2018年文憑試(相當於內地的高考)放榜。據調查,今年的9名狀元,有4個想學醫。香港近6年來,唯一一個拿到9科全優的18星超級狀元也選擇學醫。毫無疑問,醫科又一次成為“香港狀元最愛專業”!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六年香港共產生50名狀元,其中30人選擇了讀醫!

反觀大陸,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的調查報考顯示,1977-2016年,各地區省級高考狀元中僅有12人,也就是不到1.5%,選擇了學醫!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更是無一人選擇醫學。這樣的數據對比既尷尬,又引人深思。究竟是什麼,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選擇學醫?


醫生有話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學醫?

醫生觀點:香港與內陸的情況對比,待遇和收入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香港的醫學生在入學時就有高額獎學金,這是在內地高校做不到的;香港醫生的收入,也是內地絕大數醫生所不能相比的。

醫生觀點:從執業環境上來說,有62%的醫師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醫療糾紛,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62%的醫師認為執業環境沒有改善,50%的醫護人員認為工作沒有得到社會認可。從身體狀況上來說,二三級醫院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均在51小時以上,23.6%的醫師不休年假,31.1%的醫師認為身體狀況對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響。

醫生觀點:醫生不是收入最高的職業,卻是學歷要求最高的職業之一。現在在國內對學醫文憑要求越來越高,讀完專科讀本科,讀了本科讀研究生,讀了研究生讀博士……讀完出來孤身一人,成為了典型的大齡青年。


醫生有話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學醫?

醫生觀點:醫生的工作壓力大,永無止境的倒晚夜班,手機24小時不能關機,隨時待命加班;沒有節假日,一年只有兩季,淡季和旺季,淡季是大家身體健康,旺季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醫院還有各種大考小考,理論考,操作考,讓人應接不暇。

醫生觀點:醫生的職業發展需要年限長,風險高。讀完本碩博,得規培,得輪轉,得論資排輩,工作壓力大,晉升難,醫鬧多,猝死多。誰還敢學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