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國內藝術品保稅拍賣弊大於利

伴隨冬日而來的是藝術品市場揮之不去的寒冷,這場持續了多年的“寒流”未能在今年被驅散。上半年海內外春季拍賣迎著寒風如期而至,國內藝術市場的“自救”行動仍未停止。

開源節流

上一年,中國嘉德舉行2016秋季拍賣會新聞發佈會,首次推出“保稅拍賣品”,整個拍賣共推出100件保稅拍品。

一時間,“保稅拍賣”被看作是一項新的創舉,而事實上這種模式早有先例,近年來開始逐漸興起。所謂保稅拍賣,就是指在海外徵集,由某一拍賣公司委託,通過保稅區或自貿區進入中國內地參展、拍賣,在這期間拍賣公司可以節省一大部分由藝術品、文物入關審批所耗費的時間和審批程序,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可以節省將近25%的藝術品關稅和增值稅。所以,對於海外徵集的藝術品來說,保稅拍賣在價格方面或許更低,類似普通免稅商品。

然而正因藝術品本身不同於普通進口商品,所以對於買家來說保稅拍賣在本質上似乎並沒有真正省多少錢。以此次中國嘉德為例,保稅拍品是由嘉德香港委託,通過上海自貿區進入中國內地,由於拍品只是在自貿區內“暫停”,拍賣結束之後仍需返回中國香港。所以事實上買家只是在內地完成了拍品的賬面交割,可以使用人民幣直接付款,但後續提貨仍在中國香港,如果買家想要把拍品運回內地,依舊躲不過那將近25%的稅費。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國內藝術品保稅拍賣弊大於利

許多拍賣界大佬就是礙於高額稅費和安保、運輸等費用,讓天價“國寶”還徘徊在“門口”。《功甫帖》和雞缸杯至今在上海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

所以,對於買家來說,保稅拍賣在價格上是否真的划算尚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時間和效率上確實有一定的優勢。正如香港福義國際拍賣公司市場藝術推廣研究部龔繼遂所說的那樣,“國內拍賣公司保稅拍賣是對新的交易形式、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資產配置方面推出的一種新措施,它既兼顧了境外買家也兼顧了境內買家的顧慮和利益,是一種多方共贏的政策舉措。”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公司市場藝術推廣研究部龔繼遂文匯報金融觀察記者,“要麼是拍賣公司‘墊付’稅費,最終轉嫁給買家,要麼是保稅拍賣,買家自行完成藝術品入關所需要的稅費和路費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也不能說保稅拍賣完全沒有意義,把預展和拍賣放在內地的自貿區和保稅區,能夠讓更多礙於時間、路程因素的買家參與其中,無形中擴大了海外拍品的受眾面,也節省了因藝術品入關卻最終流拍而造成的損失,對於拍賣公司來說還是起到了開源節流的作用。”

國內拍賣公司此舉能否救市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保稅拍賣的形式確實有其便利性和挖掘潛在買家的意義,但把它看做“救市”良藥未免言過其實,況且究竟救的是哪個“市”更是值得商榷。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市場策劃部甘岱軍就直言:“保稅拍賣是在國際貿易中很實用、對國內政策很有效的一個貿易方式,能‘救市’。”

甘岱軍分析道:“從效率和經濟的角度來說保稅拍賣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買家會蜂擁而至,畢竟保稅不等於免稅,最終方便的是本身就有境外拍賣意願的客戶,對於習慣在境內購買藝術品的客戶吸引力有限。左右都躲不過那25%的關稅和增值稅,所以保稅拍賣並沒有拓寬境外藝術品流入境內的渠道,反而給資金流向海外提供了便利。”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國內藝術品保稅拍賣弊大於利

甘岱軍也直言,保稅拍賣有利於國際拍賣巨頭運作更多的西方藝術品到中國來,甚至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主導整個國內藝術收藏市場往西方藝術品方向傾斜。而對本土拍賣行,則沒有什麼利益相關。形成了一種類似在境外消費,貨品卻沒有流入境內的尷尬局面,與進口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就好像是本來遠在海外的‘誘惑’如今擺在了買家的眼前,從公司本身的運營層面上看無可厚非,畢竟有明確的政策條件可以依託。但如果說對於內地買家和內地的市場有什麼大的正面影響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有影響也只能是讓競爭加劇。”上述甘岱軍稱。

所以,保稅拍賣不僅起不到“救市”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境外和境內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就像甘岱軍所說,拍賣是否成功關鍵還是看拍品的品質,如果依靠拍賣形式的創新,忽視提升拍品的品質,恐怕不會有質的改變。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國內藝術品保稅拍賣弊大於利

這一年,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公司不僅保持了傳統板塊中的優勢地位,同時在拍賣門類方面也勇於創新和嘗試。得力於廣大藏家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穩中求勝,眾多活躍的資深藏家直接參與競拍,保證了成交率,同時也出現了不小的驚喜。不少主題與特色專場競爭激烈,成交遠超預期,新買家積極參與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信心,促成了更多的中檔價位作品的成交。特別是古代書畫作為紀伯倫的優勢項目,許多重要稀缺的作品大都是領域中最資深的藏家直接參與。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大量新鮮血液注入,不斷為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和活力。紀伯倫周先生fygj66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成立的第九個年頭,佈局未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進步的藝術品拍賣業,紀伯倫始終堅持誠信、專業的經營理念,並且不斷尋求正規化、企業化的發展方向,力圖把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打造成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一流平臺。

紀伯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6日在英國正式成立,並宣佈將與法國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布利索諾拍賣行聯合於3月21日在倫敦舉辦首場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會。2014年進入亞洲市場,在香港設立分部,成立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2015年舉行紀伯倫春季大型拍賣會,當時大陸委託深圳嘉利拍賣行徵集藏,2018年在中國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亞洲市場。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四個年頭,經過各屆拍賣會的成功舉辦,既表明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紀伯倫在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也將是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