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飛機出事故時,寧願墜機也不讓乘客跳傘?


近些年飛機失事成為我們關心的話題,最轟動的馬航H370失聯,直至今日依然讓無數中國人痛心,你們知道嗎?飛機客機失事時,寧願墜機也不讓乘客跳傘,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

首先組織上百人穿戴傘包,並有序從客機的艙門跳出,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傘包扣具複雜,高空還需要氧氣面罩,事故大部分發生在起降階段,降落傘是沒有用的。如果在高空,大部分事故災難也是突發,生死時速根本來不及組織數百人跳傘。

比如馬航客機被導彈擊中,比如洛克比空難那樣的爆炸恐襲,即便是機械事故,失事的前奏往往是飛機失控,一旦飛機進入俯衝甚至螺旋,即便飛機不解體,人也很難從艙門逃離。

其次乘客沒有接觸過跳傘,很容易出現事故,跳傘需要過硬心理素質,相當的專業知識和大量訓練,開傘時機有講究,落地同樣需要選擇。崇山峻嶺、河流、高壓線等地方不能跳傘,外傘兵跳傘不過2500米以上,像汶川那樣5000米跳傘是極少數。

客機飛行高度一般在7000米-12000米之間,平流層和對流層間嚴重缺氧、特別寒冷,空氣流動相當劇烈。這個高度對跳傘運動員也屬於極限挑戰,由於飛行在高空,為適應人的生理,客機是高壓機艙。一旦打開艙門,人會像炮彈一樣被彈射出去,無法打開降落傘,還有可能被吸入發動機而死亡。


我們知道客機出事概率極低,大約十萬分之一,如果緊急迫降成功是幾乎不會有任何人員死亡的,而跳傘傷亡率極高,穿戴不當容易受傷,甚至有被傘繩或操縱索勒窒息的案例。綜上所述,寧願墜機也不能跳傘是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