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CPI(消費者價格指數)與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是與我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兩個重要的經濟指標。

日前,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7月份全國CPI和PPI指標,其中CPI同比上漲2.1%,時隔3個月重回“2時代”。PPI則同比上漲4.6%,漲幅環比稍有回落。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CPI和PPI是如何統計的?

首先,CPI和PPI一般會在每個月的第二週由統計局公佈,其分別包含同比、環比兩個數據。

簡單來說,CPI和PPI反映的都是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情況。如果>100說明更貴了,<100就說明更便宜了。

CPI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統計各種日常消費品的價格變動,統計樣本包含食品、交通、醫療、教育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基本涵蓋了我們衣食住行醫的主要消費項目。注意,奢侈品不包含在計算範圍之內。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PPI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統計生產成本是貴了還是便宜了,統計樣本包含燃料類、有色金屬類、化工原料、木材、建材等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廣義的PPI,可以理解為全社會生產一個商品平均所花費的成本,比過往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為什麼CPI與PPI出現上漲?

分析問題的原因,你需要有一點基本的“推理能力”。

首先來看CPI,這個指標中食品類價格的權重較大,對結果的影響也最大,尤其是豬肉與蔬菜價格。

為什麼原因導致豬肉與蔬菜價格上漲?

首先,夏季本身天氣炎熱、氣候潮溼,不利於肉菜的存貯和運輸;其次是最近汛期多事,給各地生產和運輸帶來不便;最後是暑期來臨,旅遊旺季,各地對肉菜的需求顯著提升,基於供需原理,價格也必然上漲。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再來看PPI,之所以出現環比4.6%的上漲,與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成本價格上升42.1%有較大關係。同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上漲幅度也達到了24.6%。

為什麼原材料價格出現上升?

2017年下半年原油價格開始猛漲,國際原油期貨從不到45美元/桶上漲到了如今的67美元/桶,而我國對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達70%,國際油價連續上漲,必然造成進口成本的激增。

另外,國內成品油價格年內已出現“9連張”,7月份汽柴油價格同比上漲22.7%和25.1%。

同時,在PPI統計的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中,29個品種出現不同程度的環比上漲。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會直接促使企業成產成本的增加,進而導致PPI出現進一步的上漲;而在價格傳導機制的影響下,企業增加的這些成本也可能進一步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並促使CPI上漲。

CPI與PPI聯動分析,內涵更為豐富

表面上,CPI與PPI只體現價格因素,但二者結合分析,我們就能推理出更多有“內涵”的信息。

我們拿2017年2月的數據做例子,當時公佈的CPI是100.8,PPI是107.8,二者的“剪刀差”一度創下2008年之最。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生產一個商品的成本高了多少,在市場上銷售的價格自然應該貴多少。但2017年2月的數據卻反映出,雖然生產資料成本貴了7.8%,但消費價格只上升了約0.8%,也就是說,商品成本高了,但生產出來之後卻買不出價錢。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商品本應更貴但商家卻沒有加價,其中很大的原因,或許就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變差了,說白了就是“囊中羞澀”。真加了價,很可能買的人反而更少,商家為了保證基本的銷量,就必須犧牲利潤。所以至少從那個時候起,商家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再進一步分析,消費者為啥囊中羞澀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工資基本沒漲嘛!而消費者的另一個身份也是勞動者,如果工資沒漲,那就證明PPI指數的大幅上漲並不是因為“人工”,二是因為其他生產資料成本上升太多。

再再進一步分析,從具體的數據來看,2017年2月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了10.4%,按照供需原理,如果這些原材料漲得厲害,說明“供不應求”,而且這些原材料需求不可能來自普通消費者,那來自哪裡呢?

當時最火的行業就是房地產了。三四線城市地產顯著回暖,很多城市加快樓盤投資與開工速度。有數據表明,2017年1-2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315億元,同比增長27.3%。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問題推到這裡,基本清楚了,歸根結底又繞回“房子”上了。樓市的火熱催生大量需求,這些生產原材料都被這些“金主”買走了,價格能不出現階段性大漲嗎...

如果你願意,可以再往前想一步。雖然社會生產成本總體提高,但大眾收入並沒有提高的話,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就無法提升,長此以往,即便樓蓋好了,誰又能買得起呢?或者說,普通人購房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說,分析CPI和PPI數據,要有點推理能力,要肯多問一個“為什麼”。

這也就是為什麼貌似經濟數據良好,但我們普通人卻感知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吧。

分析CPI和PPI,你需要有一點推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