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以房養老結束二次試點 4年僅成交99戶

日前,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擴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開展範圍的通知》,決定將“以房養老”擴大到全國範圍。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以房養老”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了。

2013年,以房養老保險被正式提出;2014年7月,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率先展開相關試點。2016年,時保監會決定將試點延長兩年至2018年6月30日,同時將試點範圍擴至所有直轄市以及江蘇、浙江、山東等省的部分地級市。

第二輪試點工作已經正式結束,以房養老也毫無懸念的推向全國,但四年來的試點成績可謂“慘淡”。

第一輪試點截止日為2016年6月30日,全國只有60戶投保。第二輪雖然擴大了試點城市數量,但正式投保戶也只增加到了99戶,竟未過百,以致於只好對外改變統計口徑,以“139單”聊以自慰了。

而且,目前僅有幸福人壽一家公司銷售以房養老相關保險產品,保險公司的“積極”程度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為什麼“以房養老”試點遇冷?

以房養老也叫“倒按揭”,是“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通俗叫法。

簡單來說,就是老人將自己名下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目前主要是保險公司),期間可以繼續居住、使用房屋,並按月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之後金融機構獲得房產的處置權,處置所得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理想美好,現實打臉。以房養老不被國內市場認可,原因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絕大多數家庭秉持傳統的“子女養老”理念,而且房產也一定要留給兒女;

二是每月給養老補償金額太少,而且機構給房屋的估值也相對不高;

三是金融機構興趣不大,尤其在房地產調控加碼、房產稅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出於風險考量,不願意入手太多的房產。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實際上,就算是在養老保障與保險市場都很成熟的國外,以房養老產品在商業保險領域仍屬“小眾”。

100萬的房子,一年到手2萬6,以後房子不歸你,划算嗎?

按照保險公司現行的“以房養老”協議,首先,第三方評構會評估房產價格,這直接決定了老人未來每個月能拿多少錢。這裡需要注意,並不是市價賣多少錢就給你估多少錢,而是根據房子的房齡、質量、結構、環境等等因素綜合而定。

假如房子被評估為100萬元,老人今年60歲,每月可以領取的養老保險金為2514元,但前提是要每年繳納2544元的“延期年金”,相當於就是保費,而且是要一直繳到86週歲。

86歲之後,保費無需再繳,每月仍可按照2514元的標準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算一筆賬:老人每年能領取2514元×12=30168元,扣除2544和一些其他細枝末節的費用,每年大約淨得26000元,成功活到86歲,養老金合計可得約68萬元;進一步計算,如果要拿回等值於房子評估價的100萬元,至少需要活到95歲。

怎麼樣,你有信心活到95歲嗎?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賣房理財養老,划算嗎?

我們換一種算法。

還是上一個例子,如果把按市價把房子賣出去,淨得100萬元去理財,再用收益去租房,如何?

目前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在3%~4%、5年期國債大約4%~4.2%、1年期銀行理財約在4.5%以上,總之,就算對風險很敏感,只做穩妥的理財,一年拿到4%的收益也是妥妥的,100萬一年就是4萬元。

而如果租住同等房屋,按多數城市租售比2%來計算,一年房租約2萬元,換句話說,你只用了五成的利息就把房子租了回來,而且每年也不需要繳納保費等七七八八的費用。稍微有點理財技巧的,每年多賺1%收益,每年就多1萬塊——關鍵是,這100萬始終在自己手裡攥著,誰也拿不走。

需要強調的是,任何投資理財都有風險,所以小金也並不建議大多數人賣房理財,尤其手裡只有一處房的朋友。例舉這個方法,更多隻是用來與以房養老做對比。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80、90後,以房養老變數太大

說完了爺爺輩,再說說80、90後。

跟爺爺輩的人不同,大多數80、90後們的房子都是花大錢買來的,光是每個月的按揭就是一筆不菲的支出,而且一按揭就是二三十年。粗略計算,按照目前4.9%的貸款基準利率,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貸款80萬,分期30年,月供至少4000+。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30歲貸款買房,前30年省吃儉用養房子,60歲還貸完畢退休,後30年指望房子養我,但“倒按揭”給的錢,比我當初給銀行的月供少太多,最後這一輩錢也沒剩下、房子也沒落著,都不知道在忙活啥。

最後再說說房價,如果未來房價漲了,那我們可就虧了,因為抵押之後的倒按揭金額是恆定的;反過來說,如果未來房價跌了,不排除未來保險會要求補充抵押物,否則可能會降低倒按揭金額,到手的錢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說“以房養老”並不划算?

所以,無論未來房價是漲是跌,以房養老都不划算,甚至不如把房賣掉做穩妥理財來的划算。除非以房養老產品做出大幅的修改與調整,否則只能繼續淪落為極度冷門的“小眾”產品。

不過,以房養老也給我們80、90後們敲響了警鐘:趁年輕,多掙錢,多運動,組建起美好家庭,不然晚年只能以房養老,你說多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