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公司需要創新和主動調整

中國財富網訊(高曉鍈)“最近我總是被問到,宏觀經濟形勢什麼時候能好?言下之意就是企業不好是因為宏觀大勢不好。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24日下午在中國網財經主辦的第一屆中國上市公司發展論壇上指出,宏觀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關係目前還存在很多誤區。

投資者應該“用腳投票”

資本市場成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前提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很好,如果經濟形勢上行但上市公司卻發展不好,可能是對宏觀經濟有貢獻的好公司不在上市公司裡。

左小蕾表示,市場經濟存在利潤導向和企業自主調整的兩個基本原則。在她看來,上市公司的發展目前存在制度建設、投資者成熟度和上市公司經營三個方面的問題。

左小蕾認為,在制度方面,首先要發展一級市場,讓好企業上市;第二,要讓不好的上市公司退市;第三,要發揮場外三板市場孵化器的作用,培育更多的上市公司。同時,她強調,IPO不能做調控的工具;第二,《證券法》不可把持續盈利修改成持續可經營;第三,市值管理要寫入《證券法》;第四,推註冊制的改革不可與市場化發行劃等號。第四,不可做虛假的重組和搞純粹資本運作式的借殼上市。

“資本市場市場化,不是經濟學上的意義。”左小蕾建議,作為投資人風險意識特別地重要,“如果有了這樣的意識,我們就用腳投票,這樣會有利於上市公司的成長,但目前我們在這方面是一個短版。”

企業需要創新和主動調整

“在中國創新領域裡的有教育類公司、軟件類公司、創新類公司等很多很優秀的公司,但可能不是上市公司,但是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因此,她認為,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上的創新、升級、技術進步永遠是存在的動力。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在這方面花的工夫都不太夠,“概念”太多。因此,主動調整才是生存之道。能夠創新,能夠不斷進行結構調整,才可能就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才可能生存下去。

“我曾經跟著投資人去美國考察,發現一家公司未來價值確實不錯,但是還處在技術轉換過程中,至少三五年技術才能夠成熟。但是投資人說,可以投資。因為他有一個上市公司,把這個新概念放進去,公司就是創新概念,股價就能上漲,然後就可以套現。”她說,上市公司如果搞虛假重組,進行純粹資本運作式的借殼上市,這都是不利於上市公司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