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中國古代社會以農業為主,田黍桑事乃是國家社稷之根本,諸子百家莫不為其爭鳴,然而文人的理想追求卻不在山水間,而在那條坎坷又曲折的仕途之路上。在唐詩宋詞的世界裡,縱使我們看慣了滿紙菸霞,縱使我們垂淚了相思渾家,但我們始終能在字裡行間尋得詩人們的意氣風發!

入仕,是寒窗苦讀數十載的目的,而寄情山水,則是人生冥思的終點。在很多著名的田園風光詩詞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能夠將刻霧裁風、枕山棲水玩到極致的人,他很可能是一個仕途上的失敗者!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彭澤的縣令,僅八十多天後便揮袖而去,他在《飲酒》中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遍了俗世紅塵後,才會發現原來農村更加紅徹;

陸游被政敵彈劾,罷歸故里,他在《遊山西村》中寫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醉農家臘酒,二醉留客足雞,人生兜兜轉轉,田園才是歸宿;

賈誼被貶,李白為其鳴冤,他在《田園言懷》中寫下:"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在李白看來,賈誼之舉尚不如喂著小白牛犢,飲著山間清泉!

被貶夕陽間,而作田園詩。古代文人的性情,大抵如此。但若要在這份不得已而為之的風光中遴選出那一座最有詩意的山村,恐怕極為不易,但是小解卻有一個評判標準:讀完一首詩詞,愛上農村生活,這樣的句子能否為最呢?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這首詞便是辛棄疾被貶江西時所作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表面看,這首詞似乎未用任何雕飾,也沒有引經據典或搖曳采薇,只是將一些平凡而易見的事物描述出來,讀來率性自然。但實際上在這層恬淡下,卻隱藏著詞人精心的構思,聽完小解的解讀,或許你會豁然開朗!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上闋中點綴的月、鵲、蟬等意象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卻是作者匠心獨到之處:月兒明亮,亮得驚飛了鵲,鵲驚,而搖晃了別枝;清風徐過,恬靜淡雅,蟬聲一叫,倍感清幽。"驚鵲"、"鳴蟬"與夏夜的靜謐形成對比,更增添了趣味性。

下闋打頭,詞人將眼界擴大到山村之外,在星雨的綿柔之下,他用"路轉"與"忽見"兩個動作,將自己沉浸於山村風光而忘卻了路途遠近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著夏夜、星雨、稻香等造就的夢幻意境。

古詩詞中最詩意的一座山村,讀完這首詞,你會徹底愛上農村生活!

那麼為何這首詞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呢?這裡辛棄疾使用了一種藝術手法,叫做情景交融。此詞雖然採用很多的意象,但各有特點,使人不感到重複,反而這些意象深入到了生活最細微之處,深入到了記憶最深情的地方。

所以每當我們去讀,就會把自己安插到詞中去,那份珍藏心底已久的美好記憶就會被重新挖掘出來,再次勾勒一遍,令人韻味無窮,不由得愛上這座山村,愛上農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