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爲網際網路巨頭

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等系列國產手機已經給小米帶來巨大的壓力。小米的高性價比策略正在被絕大多數廠商所模仿,這種方式已經不不在管用快樂。至少現在沒有看到除了“高性價比”這個優勢喪失殆盡之後還有什麼大招,或許小米應該發生點變化了,以一個嶄新的方式展示在大眾眼前。

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

伴隨著小米這家高增速企業的一直是數之不盡的爭議,喜歡小米的人可以極盡讚美之詞,但討厭小米的人也絕不在少數。與發燒友和米粉對應的則是為之更多的米黑,“小米手機永遠搶不到的期貨”這是米黑最常見的口頭禪。

我從來不否認小米是一家優秀的企業,或許成就越大爭議就越大。雷軍作為這家爭議企業的掌舵人,影響著中國數十家互聯網企業,金山、YY、獵豹、迅雷還有曾經的UC,這些企業聯合起來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很重要的一極力量——雷軍系。小米作為雷軍創業的最後一站,幾乎動用了其數十年的資源積累,我們看到了小米猶如閃電般的迅速崛起,但現在或許離其流星般隕落的日子也已經不遠了。

不知道細心的朋友有沒有仔細研究過雷軍最近的微博,以前我們看到雷軍所發佈的微博大多都是關於小米產品本身,而現在看到的卻更多是小米的讚美之詞。雷軍微博下面的負面評論也越來越多,小米現在存在的問題不可置否。

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

變化越來越快的智能手機市場,期貨打法已經不合時宜

小米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期貨模式,但不得不承認這為小米初期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小米的期貨模式一般前期定價都非常低,而且超級限量出售,甚至有可能會做一段時間的賠本生意,然後給自己做免費的廣告,在來年春天利潤非常高的時候,再用高利潤來大賣熱賣。這在以前的智能手機市場或許可以無往而不利,小米的高性價比和互聯網打法讓無數手機廠商摸不著頭腦,小米手機的性價比甚至可以超越許多手機廠商的旗艦機,這對消費者無疑極具吸引力。但就現在日新月異競爭更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來說,小米的這套方法已經嚴重落伍。

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

小米8的定價是2699元,而小米6 64GB的元直降500元,定位2299元。儘管RAM保持了一致的6GB,但是CPU、屏幕、ROM的速度、電池配置、整體做工等各個方面小米8都是全面超越小米6的,但差價只有400元,且不說這種定價從一開始就是不合理的。

小米6同樣的期貨模式,但等到那時候的購買人群已經發現,小米6 並沒有那麼高的性價比了,因為即使是三星S7、LG G5這些高端手機也隨著價格的降低,基本接近小米高性價比的地步。更何況這半年的時間差也給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無數的改變,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已經出現了數十款。

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購買到小米的時候,小米已經不再是一個新品手機,而是一個上市半年多的過時產品,也沒有太高的性價比。而其他手機廠商,比如三星、華為、一加,都是剛推出價格很高,然後再根據市場的反應來逐步降價,比如三星受到蘋果的影響然後上市,華為推出新品,從開始的4999元(中國國內市場)降到4499元,然後隨著時間推移再下降到3999元。手機廠商的旗艦降價後,再逐漸降價,等到小米出世,其實三星,華為等高端機也沒有特別特別貴,如果買港行的,也就3000元左右。

而這時候小米(雖然官網可以原價購買到,但我們永遠搶不到)從黃牛處買的價格也需要加價,和國際一線廠商的差價並不大,誰有性價比大家都知道。再到了後期,三星等產品都降到了3000元以下了,而小米終於可以用2000元左右的價格買了,這時候大家發現,其實三星、華為等已經蓄勢待發,而小米卻已經過時,也不是市場上最具性價比的手機產品。

紅米或許是小米公司最成功也是最失敗的產品

現在的小米或許很後悔當初與小米3同步推出的紅米手機,799元定價的紅米憑藉著超高性價比確實徹底絞殺了整個國產山寨機市場,小米的品牌更是藉著這股風吹到全國三四線城市。小米已經成為全民手機的代名詞,能夠買到一臺紅米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極具吸引力。

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

小米一開始的定位也許並沒有錯,紅米主打低端市場,小米3進軍更高端的市場,形成梯度價格使企業更具競爭力。但或許是紅米的太過成功,小米主打高端市場的小米3嚴重滯銷了。小米3或許是小米公司爭議最大的一款產品,我們姑且不討論這款手機的產品和體驗如何,但紅米的定價無疑搶佔了本屬於小米3的市場份額。

小米公司或許高估了米粉們的消費購買能力和更換手機的頻率,小米3的定價失敗為這家仍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帶來了海量的庫存。我們其實看到小米3現在很難賣動,即使小米3早已經放開購買,我們再也不用搶了,小米3的庫存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有消息甚至稱小米3的庫存價值已經超過6億元。

現在的小米何去何從,也許沒人知道

一直以來小米從來不承認自己是一家手機生產廠商,更多的是以互聯網公司來標榜自己,MIUI也一直被認為是小米鐵人三項中最重要的核心。但絕大多數MIUI用戶仍然是小米手機用戶,這就像一道圍牆,牆外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牆內的世界有多精彩。小米想要實現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夢,仍需寄希望於小米手機的出貨量。

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

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等系列國產手機已經給小米帶來巨大的壓力。小米的高性價比策略正在被絕大多數廠商所模仿,這種策略已經不可持續。自少現在沒有看到在“高性價比”這個優勢喪失殆盡之後還有什麼大招。雷軍近期也轉發了一條著名電子商務觀察者魯振旺的微博 “最近雷軍的微博越來越關注華為了,說明越來越把華為當對手了,兩強相爭,鹿死誰手?”,間接承認華為已經成為小米手機最大的競爭對手,華為背後的工業設計能力、渠道資源、包括正在崛起的海思處理器,都是小米無法匹敵巨大的優勢。

越來越不酷,越來越沒有高性價比的小米手機到底能走多遠,小米能否憑藉MIUI成為互聯網巨頭,這也許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