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璽玉在渭源縣大安鄉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時強調:築牢產業發展支撐 強力助推脫貧攻堅

8月9日,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王璽玉帶領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深入渭源縣大安鄉井兒山村、杜家鋪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他強調,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搞活機制,做大規模,築牢產業發展支撐,強力助推脫貧攻堅。

在杜家鋪村強順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時,王璽玉與合作社負責人進行了交流,詳細瞭解了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合作方式、市場前景等情況,重點詢問了合作社如何帶動貧困戶發展養殖產業、產業扶貧資金如何入股保底分紅等情況。王璽玉指出,要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之間利益鏈接機制,充分徵求群眾意見,堅持民主決策,履行合同手續,讓合作社真正發揮作用。

來到杜家鋪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王璽玉仔細察看了房屋的結構、樣式、功能、質量等,並與搬遷戶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詳細詢問政策補助落實等情況。王璽玉強調,要落實好政策支持,加強建設管理,完善功能用途,保證質量安全,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井兒山村委會,王璽玉重點檢查了“一戶一策”落實情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落實情況、完成情況進行了認真核對,一條一條梳理、一項一項比對、一個一個算賬。王璽玉強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要真正把“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做實、做細、做到位,確保精準脫貧到戶。

調研期間,王璽玉與渭源縣有關負責同志、鄉村幹部、貧困戶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王璽玉強調,產業發展是確保貧困群眾有相對穩定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地的關鍵所在。要因地制宜、找準定位,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讓貧困戶真正得到實惠。

王璽玉強調,要體現特色,做大規模。要持續加力,爭取選準兩三個產品,發展成為有規模、有質量的產業,成為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一是發展產業化種植。要多方取經,充分論證,慎重決策,穩步推進,充分發揮優勢,結合立地條件,探索發展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二是發展產業化養殖。要藉助縣上的優勢,利用好資源,把好的扶貧項目向全縣擴散,形成規模,靠數量賺錢,穩步提高科技含量。三是發展勞務輸轉。要以增加穩定收入為核心,在務工地點穩定、時間穩定、收入穩定上下功夫,爭取做到“游擊戰”變為“正規軍”。

王璽玉強調,要推進改革,搞活機制。要通過示範引導調整產業結構。村級產業要儘可能集中,不能太雜,每戶種植一兩種產品,全村就能形成規模,形成品牌,形成特色優勢產業。要通過示範擴大土地流轉面積。沒有土地流轉就沒有農業集中度,沒有集中度就沒有現代農業。土地流轉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調整結構,要創造條件儘可能流轉,形成規模。要把勞動力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省財政廳要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適當支持,用好補貼資金,降低農業成本,減輕貧困戶負擔。同時,可以把因家庭原因出不去和一些輔助性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公司,用市場化方式專門從事農業生產,既提高農業水平,又最大限度地把勞動力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要做實農業保險。要按照省上的要求,做實農業保險,確保中藥材、牛羊養殖等產業穩定發展,守住脫貧底線。

王璽玉強調,要抓準重點,精準施策。要根據扶貧的新情況、新形勢、新任務,盯準到每一戶。一要盯準特困群體。特困群體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對特困群體一定要實行多重保障。二要盯準脫貧目標。要根據脫貧的標準、收入和支出情況,按照“兩不愁三保障”逐一對照,對特殊貧困戶進行多重保障。對此,縣上要給予政策傾斜,鄉上要全力落實,村級要工作到位。三要精準施策。幫扶工作要從實際效果看,不要簡單從出發點和一般性項目看,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資金用好,把精準扶貧貸款用好,真正培育出能夠穩定脫貧的致富產業。

王璽玉強調,要盡職盡責,形成合力。要發揮好組長單位作用。省財政廳作為組長單位,要牽頭抓總,調動好各方面積極因素,發揮好部門優勢,採取有力措施,做實工作。要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對涉及全鄉的事,在基層層面不好解決時,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爭取最大支持。要發揮好領導幹部作用。在合法合理合規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對公益性崗位等要向大安鄉傾斜,要把最困難的群體保住,整體脫貧才有保障。要做實工作。要在過去的工作基礎上,認真總結,深入思考,堅持好的做法,研究存在的問題,切實改進方法,一戶一戶抓好落實,講求實際效果。(甘肅人大客戶端記者 高啟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