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現代人經常敲鍵盤,很多時候提筆忘字。有時候用到了,突然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漢字都不會寫了,寫錯字更是屢見不鮮。

經常易錯的字,還真不是那些罕見的生僻字,也不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而是感冒的“”、冒險的“冒”!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絕大多數人都以為“冒”字上面就是個“曰”,下面是個“目”。錯就錯在這裡,“冒”字的上面並不是“曰”,而是“冃”。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這個“冃”就讀mào,它與“曰”的區別是,下面那兩橫不與別的筆畫相連。

古文字中的“冃”是個象形字,就是畫了一頂古人的帽子,那兩橫是帽子上的裝飾物。

由“冃”組成的“冒”,上面是一頂帽子,下面是一隻眼睛,帽子蓋在眼睛上,這隻眼睛其實是代表了整個的腦袋瓜。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最早的“帽”就是“冒”,並沒有那個頭巾的“巾”。因為一個“冒”字還表示別的義項,負擔太重了,後來人們又給“冒”加上“巾”,造出個形聲字“帽”,“冒”“帽”分工。“冒”專管“向外透出”等意義,“頭上的帽子”這個意思交給“帽”專管。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帽”字的演變歷程是:冃-冒-帽。

 

還有“”字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周”字“口”上部是“土”,而不是“士”,

是不是已經寫錯了多少年......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這個呢:“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肺”字右邊不是“市”字,而是一豎到底!

再者:“尷尬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尷尬"左邊不是“九”,而是“尤”字少一點

同時“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黃”字中間是“由”字,而不是“田”字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黃庭堅“黃”字書法

 

還有:“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考”下半部分,那是“巧”的右半部分,所以應先寫橫,然後豎彎鉤 。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一筆一劃都凝聚著祖先的心血,一筆一劃皆有來歷,我們作為後人切不可臆造,必須深刻理解漢字的含義,才能認真寫好規範字!

“湊活”還是“湊合”?“坐鎮”還是“坐震”?下面這些你都能寫對麼?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太尷尬,這些字99%的人都寫錯!

常見錯別字

1.沒有“安祥”這個寫法。“安詳”不能寫作“安祥”。“翔實”與“詳實”可通用,提倡用“翔實”。

2.“傢俱”不能寫成“傢俱”。

3.“倆”是“兩”、“個”兩字的合音詞,“倆”字後面不能再接“個”或其他量詞。

4.“筆畫”與“筆劃”。用於文字、一筆等義項時,可以通用,但習慣上用“筆畫”。凡是指用手、腳或物做出某種動作時,一般用“畫”字,如“畫十字”“指天畫地”“指手畫腳”。

5.“諸”就是“之於”的意思,“公之於眾”不要寫作“公諸於眾”。

6.“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為它如蜜一樣甜而誤寫作“哈蜜瓜”。 

7.“生”與“身”。“終生”多指事業,如“終生當醫生”;“終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終身受益”。“親生”指有生育關係的,如“親生子女”;“親身”指自己,如“親身經歷”。“出生”指生下來,如“出生於1995年”;“出身”指個人早期的經歷和身份,如“出身農民家庭”。

8.“首當其衝”不是指“首要位置”“領頭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如:“洪水襲來,這個村首當其衝”是正確的,“在文化建設方面,北京首當其衝”這種寫法是錯誤的。

9.“表率”一般不寫作“表帥”。在用作動詞時,“統率”也可寫作“統帥”,但提倡用“統率”。

10.表示確定數目的名詞,後面不能加“們”字,如不能說“三個孩子們”;但名詞前的數量短語是不確定的數目,可以加“們”字,如可以說“全體同志們”“那些孩子們”“諸位先生們”。

11.“不盡如人意”不能寫作“不盡人意”。 

76.成語“明日黃花”出自蘇軾重陽節寫的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說菊花明天就要過節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這裡的“明日”是相對寫詩的“今日”而言。後來,“明日黃花”所指範圍擴大,用它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昨日黃花”是杜撰的詞語,不宜使用。

12.“佈署”不是一個詞,它是“部署”的誤寫。

13.“年輕力壯”不要用“青”;“年青有為”不要用“輕”,“年輕人”不要用“青”。

14.“蒜薹”“菜薹”不要寫作“蒜薹”、“菜薹”。“苔”是指長在潮溼地方的一種隱花植物。“薹”字沒有簡化,“苔”字不是它的簡化字。

15.“報道”與“報導”讀音不同,提倡用“報道”。

16.“會合”與“匯合”。都表示聚集,但“會合”含有一些相會、見面的意思,如“兩軍會合”。“匯合”沒有相會、見面的意思,而且多用於水流聚集或類似的喻義。

17.“您”字後面,不能加“們”字,但可以加上數量詞,如“您二位”“您三位”。

18.“截止”與“截至”。不能說“截止今天”,而應說“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19.“長年累月”不能寫作“常年累月”。

21.“差強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這個詞是指大體使人滿意,不要誤用為表示“不合主觀意願”。

22.“彩”與“採”。一般來說,在表形的詞中用“彩”,如“精彩”“剪綵”“彩排”;在表示抽象意義時用“採”,如“神采”“光采”“興高采烈”。

23.“竄改”是指改動、刪改,被竄改的往往是具體的書面材料如成語、文件、古書等。“篡改”是指用作偽的手段改動和曲解真實的、正確的東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東西。

24.“辨”與“辯”。與言辭有關的,一般用“辯”。但“辨誣”也可寫作“辯誣”,“辨白”也可寫作“辯白”,“辨正”也可寫作“辯正”。“辯證”作為“辨析考證”時也可作“辨證”;但在中醫中用作“辨別症候”時不能寫作“辯證”。

25.沒有“無所是從”這個成語,“無所適從”不能寫作“無所是從”。

26.“分”與“份”。由於“身份證”在實踐中使用頻率較大,《現代漢語詞典》按約定俗成的原則,收入了“身份”這個並不符合字義的詞。但與此同義的“本分”、“緣分”、“成分”等仍用“分”。“縣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寫作“份量”。

27.對字畫習慣用“幅”,但對聯因為成雙,只能用“副”。用於臉部表情,用“一副笑臉”。表示中藥時,用“一副藥”或“一付藥”,但更常見的用法是“一服藥”。

 

28.“觀摩”與“觀摹”。“觀摹”指照樣子寫畫,特指用薄紙蒙在原字或原畫上寫或畫。“觀摩”則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觀摩大會”等不要誤用“觀摹”。

29.“該工廠”、“該學校”的“該”,是舊時的公文用語,現代的公文已很少用,發稿中提倡使用“這個工廠”、“那所學校”的寫法。

30.“騖”是指縱橫奔馳,也指追求。“鶩”是指鴨子。“好高騖遠”“趨之若鶩”中的“騖”“鶩”不是相同的字。

31.“宏大”與“洪大”。“洪大”一般指聲音和具體的情狀,如“鐘聲洪大”“水勢洪大”。“弘揚”也可寫作“宏揚”,但一般提倡用“弘揚”。

32.“候”與“侯”。“侯”字只有兩個義項:(1)姓;(2)古代貴族的一種爵位,如“諸侯”“封侯”。除此之外一般都用“候”。

33.“邁”是“英里”的音譯詞,不是指公里。

34.“一年之計在於春”不要寫作“一年之季在於春”。

35.“簡樸”與“儉樸”。“儉樸”只指生活方面。“簡樸”除了指生活方面外,還指語言、文筆。

36.“決不”與“絕不”。“決不”含有決心、決定的意思;“絕不”則含有“絕對”的意思。

37.“即”與“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觸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設的意思。“既”指已經達到、已經過去。

38.“記”與“紀”。“紀實”是指記錄事實,也指記錄真實情況的文字(多用於標題),一般不寫作“記實”。“紀行”不寫作“記行”。“紀念”“紀要”也可寫作“記念”“記要”,但一般提倡寫作“紀念”“紀要”。“記錄”“紀錄片”也可寫作“紀錄”“記錄片”,但“記錄”“紀錄片”是提倡的寫法。

39.“忌妒”和“嫉妒”是同義詞,常說常用的是“忌妒”。

  

40.“再接再厲”的“厲”不要寫作“勵”。

 

41.郵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寫作“名信片”。人與人互相介紹用的“名片”,不要寫作“明片”。“明星”不要寫作“名星”。

42.“偶爾”不能寫作“偶而”。

 

43.面向公眾說明某項事情的文字,應該用“啟事”,如“招領啟事”。

44.“起用”與“啟用”。“起用”多用於與人有關,如“起用一代新人”;“啟用”一般用於與物有關,如“新船閘啟用”。

 

45.“擅長”不要寫作“善長”。

 

46.“事蹟”不能誤寫作“事績”,沒有“事績”這個詞。

47.“醒悟”與“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覺醒過來,變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經過自省、內省、反省而明白、覺悟過來。

48.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