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在“收藏熱”和藝術品市場紅火的時候,書法圈的“打醬油”人物也在蔓延,偽裝成“大師”、“精品”欺世盜名,沽名釣譽,誤導視聽。筆者從事藝術類媒體工作,經常有熱心的朋友向我推薦藝術家,其中有才藝出眾者,但也常碰到“打醬油”性質的“藝術家”。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打醬油需要漂亮的包裝。他們往往擁有炫目的頭銜,如什麼院長、會長、主席之類。但如果細細去查其所謂的畫院、協會,大多來路可疑,有的掛什麼“國際”、“中國”之類的,其實就是山寨版的“地方組織”;有的甚至是子虛烏有的“皮包公司”。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現在專門為“打醬油”跑江湖提供漂亮頭銜、獎項以及著錄等的“皮包公司”都已形成了一種產業,六百元就能買個帶“中國”開頭的所謂“全國級”書法協會“副主席”! 當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新聞的時候,另外一種“包裝”又新鮮出爐了。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筆者曾收到過一張令人噴飯的名片,上面寫道:“徐悲鴻弟子之近鄰,自幼得其指教”。看來這人屬於非常“老實”的,沒弄那些花裡胡哨的頭銜,或許認為“遠親不如近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和徐大師徒弟作鄰居,那也是非一般人所享受的榮譽!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據說還有人在簡歷上自稱是“齊白石的保姆之子,自幼隨母在齊翁身邊,得以耳濡目染”者,煞是可笑!還有自己姓蘇就是蘇東坡的第多少代孫子,姓米就是米芾的後裔者……按照這個理論複製下去,誰都能與中國的歷史名人攀上親戚,我姓劉,還是劉邦、劉備的後人呢,難道就代表我也遺傳了祖先的雄才大略?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整這些玩意兒有個屁用!其實,這種牽強附會的說辭,不過是掩耳盜鈴、扯虎皮當大旗的把戲而已。難怪現在有些書法家名片印滿了各種頭銜,以至於名片是三折的,像奏摺似的。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其實真正有修養、有真才實學的書法家是非常低調內斂和謙虛的,不靠花裡胡哨的包裝忽悠人。有的名片上面簡潔素雅,僅僅有名字和聯繫方式,最多加上個一個職業頭銜,像啟功先生生前用的名片,還有我見過的畫家李曉松和任清的名片,都很簡單幹淨,我認為,這就很好,很令人尊敬,名片其實就是一張寫有名字用以聯繫的紙片,而不是“明著騙”。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打醬油大師自有其獨到之處,能令真正的藝術大師都自嘆弗如。參加筆會時,他們出場前呼後擁。曾見一“大師”學人家範曾也叼著大煙鬥穿著唐裝,在全場人滿時最後威風八面地出場,直奔已有先遣弟子事先守住的一張位居大廳中央的主桌。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美女弟子左右磨墨鋪紙。他遲遲不開筆,左顧右盼,噴雲吐霧,作思考狀,吊足觀者胃口。正當眾人懈怠時,此大師突然大喝一聲,一支大筆吸足了墨彩,重重地朝紙上揮灑下去,觀者中弟子的驚呼聲又連成有序的互動。一番折騰後,大師突然將筆灑脫地扔進大水盂,濺起一片黑透的汙水,旁邊觀眾紛紛躲閃驚呼,因為若躲閃不及立馬全身汙穢。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女弟子們則在觀眾群中開始宣傳:“大師的作品要×萬元一尺,供不應求” “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都有收藏。“拍賣更要到十幾萬元一尺。”有分工拍照的弟子,見領導離大師近了,趕緊猛拍一氣。在女弟子散完一通名片後,有商人狀的黑壯漢早已上前,或與大師爭相合影的,也有一邊去與女弟子竊語詢價的……做足了這些“氣氛”,你別說還真有“上套”的!然而,這和那些走街串巷搭臺雜耍氣功以推銷羊毛衫、狗皮膏藥、鐵勺者,有甚區別?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打醬油”類型的書法家們勤於結交名流、領導,樂於拍照留影,以增光環效應。筆者曾聽說當地一書法家經常往北京跑,往人民大會堂鑽,往中國美術館擠,因為這些地方經常舉辦高規格的會議和展覽,經常有國家級大領導出席,而參加這些會議就能有機會與國家領導人和書法大腕合影。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其實現在有些掛“國”字頭的研討會、論壇一類活動,只要交錢,收到“邀請函”並不是什麼至高的榮譽,那些組織者抓住人們的虛榮心理,專門在最高殿堂舉行,其實現在什麼單位都在搞活經濟開放政策,最高殿堂也不是當年的“高處不勝寒”了,只要你交的起租賃費,最高殿堂也能“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就為那些善於投機鑽營的“大師”創造了機會。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有的書法家見了人家領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獻上自己的“大作”,然後叫跟隨的朋友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忙拍照,弄的人家領導既驚喜又尷尬,不知所云。只要相機一按下快門,便變成了“國家某領導收藏了其大作”的說辭。有的借出境遊的機會舉著“文化交流”的旗幟向人家老外獻上自己的作品,合影後回國印冊子上就變成了“某國首相收藏了其大作”的語句,我就奇了怪了:自己揣著小九九主動送給人家,怎麼就說成人家“收藏”了呢?何謂“收藏”?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一個“收”字就說明了是人家主動找你,而不是你主動“推銷”,這樣的“收藏”有何價值?鬼知道人家回頭就把你的大作扔到垃圾桶裡呢!古代的書法大家,淡泊名利,隱居山林,寄情書法,修身養性,不屑與官府世俗往來,雖然清高孤傲,但保持著一種真正文人的品格,其畫作故能格調高逸。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而如今的書法家,見了領導屈躬獻媚,迎懷送抱,沒有一點文人的骨氣,說白了,就是為了討點好處,讓自己的“大作”早日變成官商雅賄的替代品而已。可以想象,這樣的作品能給觀者帶來多高的精神享受?不是“打醬油”是什麼?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令人悲哀的是,“打醬油”存在著還真有它的市場,一些一知半解的老闆們、收藏者被其華麗的包裝和自己的虛榮心理所矇蔽,還在津津樂道地享受著“打醬油”。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書法圈的“打醬油”沽名牟利,讓人投資受損還在其次,更嚴重的是,由於其登龍有術,這些人的名利雙收會誤導社會公眾對藝術的理解,誤導公眾把這些品位低下、技藝拙劣的“水貨”,當作真正的藝術品,扭曲人們對審美的理解和判斷,把江湖賣藝耍把式的做派當作是大師風範,在此請問,真有那個水平嗎?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真正藝術家和作品的價值被褻瀆,是非標準被混淆,這才是我們和收藏圈裡最大的損失。

書法圈的打醬油大師,請問你們真的有那個水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