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佛的境界

如來佛像也是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常見題材。如來佛像和觀世音像民間容易混淆。甚至有人認為菩薩觀音與如來佛是一尊神仙。其實大謬不然。如來佛就是佛家創始人釋迦牟尼,尊稱為如來佛祖。生活年代大概與我國的孔子聖人同時。這兩位東方聖哲都以他們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聞名於世。如來佛祖創建的佛教對世界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信徒逾億,顯示出巨大的影響力。

綠松石寶鑑:佛的境界

觀世音與佛祖的雕像是有很大區別的。較為明顯的區別是觀世音的頭冠上多有披巾,而佛祖的頭頂背後多有圓光。雖然觀音的頭頂也會有圓光,特別是觀音男身的時候,此外他們的臉形也不一樣。

綠松石寶鑑:佛的境界

佛教傳入中國,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是彌勒佛。據佛經記載,彌勒繼釋迦牟尼成佛後曾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渡眾生。彌勒佛有大肚彌勒佛和笑口彌勒佛,坐像較多,站像較少。“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非常符合中國人忍、讓、耐、受的生活哲學,樂觀,達見,一笑了之,受到普遍歡迎。反映在藝術上,如“五子鬧福”等,萬人敬仰的神仙,也有了親民的和力。讓人感到神即是人,人即是神。

綠松石寶鑑:佛的境界

佛祖像慣常使用的材料如同觀世音像,兩者不分伯仲。金、銀、銅、鐵、錫、木質、泥巴、瓷器樣樣都有。這是佛的境界。能大能小,能貴能賤。有錢人可以造一尊金佛,沒錢人可以雕一尊木質佛像。反正都要供奉,虔誠的心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現在文玩拍賣,唐代的銅佛、觀音,清代的瓷佛、瓷觀音動贏數百萬,上千萬。這些文化遺產歷經洗劫,留下來鳳毛麟角。價格拍高點兒,人們知道珍惜了。哪怕是僅僅從金錢的角度來愛惜來保護也可以。在那個特別的年代裡,這些寶貝被貼上“封、資、修”砸爛,越是珍貴越是毀掉。一座座古城都拆掉了,砸爛幾座破廟,毀掉幾尊佛像算什麼。那才是可怕的。

綠松石寶鑑:佛的境界

綠松石佛像為佛像造像開闢了新的材質。更美、更優良、更小巧,雖然存世不多,因為綠松石材料的限制,不可能大量生產,而且以後也會越來越少,愈來愈珍貴。不過,綠松石佛像多收藏個人手中,便於攜帶,便於保管,傳世的可能更大。所以,現在花上重金請一尊綠松石佛祖,將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運氣。

松石堂:sst18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