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綠松石雕件是傳統的綠松石藝術品,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我曾在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玉器》圖片看到一種綠松石雕件蟬佩,商代的作品。圓雕成蟬形,雙目突起,雙翅呈對稱狀淺浮雕,尾脊刻人字形紋,腹下穿孔作佩系用。刻磨熟練光潔,精巧可愛。這可算作是歷史上最早的綠松石雕件了。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較晚的是我收藏的一件清代的綠松石鼻菸壺“漁夫與魚”。一個維妙維肖的漁夫身背魚簍(魚簍是玳瑁的),頭戴草笠,草笠是圓周為玳瑁,中間的頂子則是紅瑪瑙的,頂子拿下則是竹簍。懷裡抱一條魚,魚是黑的俏色,就像漢江的黑鯽魚,漁翁滿臉帶笑,特別有意味。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綠松石雕件的題裁非常廣泛,傳統的有觀音、菩薩、彌勒佛、羅漢、八仙過海和仙女,還有花、鳥、蟲、魚、梅、蘭、竹、菊。因為綠松石是顏色豐富的寶石,用它雕的工藝品,色彩豔麗逼真,清新怡人,特別吸人眼球。也是過去我們出口換取外匯的主要產品之一。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綠松石的題材工藝水平漸漸地拓寬和提高。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綠松石雕《九獅瓶》問世是一個標誌性的作品。它表明綠松石工藝水平已十分精湛,題材也與以往不同,作品的宗教色彩已完全淡化,而藝術的審美更加濃厚。五十年代後,綠松石雕件精品迭出,李博生的《戲味仕女》,王樹生的《劉海戲金蟾》,袁嘉琪的《高山流水》、《武當朝聖圖》,王德林的《毛澤東像》等大批巔峰之作,轟動海內外。這批大師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袁嘉琪大師的《高山流水》《武當朝聖圖》作為湖北的精華永遠收藏在人民大會堂湖北廳。這樣的作品無論從材質到藝術雕刻水平都是現在無法比及的。既沒有那麼好的綠松石原材料,也沒有那麼有造詣的藝術大師來從事綠松石雕件藝術品的製作。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綠松石雕件藝術品對綠松石材質要求非常苛刻。能夠作為雕件材料的綠松石被礦主叫“淨貨”。這樣的“淨貨”要顏色為全天然藍色,或綠色,不能有裂紋,不能有鐵線,最好也不能有其他雜色。其價格昂貴,是普通綠松石的數百倍以上。近年這樣的“淨貨”越來越少,毛料價格都在數萬元一公斤。成品更是價格狂飈,每克在四百元至千元左右,遠遠超過了黃金!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筆者酷愛綠松石,將綠松石帶上觀賞石的路子,可以怡情,可以想象,可以審美,可以保護資源。但是更愛綠松石雕件藝術品。因為她們才是綠松石的精華所在。方寸之內,天地之豐,可以把玩,可以鑑賞,可以清供,可以收藏,題材可以五花八門。地方不要太大,比一般古董升值快,比一般的古董好看,有朋友到武漢松石堂看綠松石,認為我不愛雕件。其實我的雕件藝術品大都放在家裡,關鍵是不想出手。純粹是一己之私,可以與家人,與朋友共享的。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雕刻件

最近,綠松石雕件藝術品行情看好,價格飛漲,成為收藏的熱門。有幾位朋友想轉讓幾件我的藏品,我總是心有不捨。他們說,你那麼多藏品轉讓幾件,也不影響你什麼。是啊。兩百餘件雕件藝術品放在紅木珍寶櫃裡,讓人看了可以禦寒,可以祛飢。過去窮怕了,現在有這點家底,過日子心裡不慌。人說,看美女可以養顏,我覺得綠松石也有同樣功效,每天看看這些藝術品,讓人心情暢快,幸福洋溢。誰願意把美麗相讓?

當綠松石雕件成了藝術品,它離永恆也就不遠了。

松石堂:sst18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