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九月份的娛樂圈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但大部分都家庭倫理劇,比如劉強東性侵案配著奶茶妹妹的大奶宣言多集三流生活劇,張雨綺的從砍人到離婚的上下集法制片,中間穿插著吳秀波各種爆料。這些所謂熱點小編一直都沒寫,個人覺得,什麼"守得雲開見月明""下輩子都不可能原諒你,永遠恨你"這點男女破事兒,說多了都跌份兒。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今天想聊聊吳秀波的事,是因為吳秀波事件突然升級了,像司馬懿一樣忍了數日的吳秀波回應了,出手就扭轉了整個事件的風向,從狗血的小X撕X變成商戰權謀了。​

來,看看課代表記的筆記。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總結下來,就是《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因超過10億元收益分配,引發的了至少五個訴訟。

先歪個樓,這樣看來《虎嘯龍吟》還沒上星不是劇品質的問題,也不是吳秀波個人的問題,更不是大家以為的虧本問題。期待風波過後,這部劇能上星。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再來捋一下時整個事件的間線。

十個月前,即《軍師聯盟》第二部還未播出時,幾家投資方之間的矛盾已經惡化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

三個月前,6月11日,已經開過庭,案件在江蘇庭審直播網上進行了全程直播,案件還在審理階段。

中秋節那天,吳秀波桃色新聞爆了出來。

結合在一起,很多網友福爾摩斯上身,有了如下的推斷: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這裡面的事兒太複雜了,遠遠不是八卦能解釋的,這是資本的博弈,血腥而殘酷,甚至已經邁過法律的界線。

結合各路的新聞,大膽的猜測一下,這可能是一個懷璧其罪的故事。

吳秀波想做一部承載人生態度和理想的戲,就是《軍師聯盟》。但是做歷史劇本身就意味著風險,加上吳秀波又是個對戲劇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每一場戲精工細琢地磨,橫店酷暑,怕演員熱著出不了好戲,史無前例地給戲棚裝了百來臺空調。這部劇做到半途,不僅時間超出了正常週期,預算也超支了,還面臨無法按時交片的違約風險。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考慮到風險,投資方決定撤出,將投資權轉讓到吳秀波公司的名下,吳秀波也放下豪言"四個億我賠得起",讓張永新導演踏實地拍片,"我把所有風雨給你擋在外面"。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這戲拍成了,還拍好了,收視口碑齊豐收,最後竟然掙錢了。

沒想到,當初籤轉讓合約之時,投資方留了一手,在吳秀波公司高層安插"臥底",給合約蓋了個假公章。公章既是假的,合同效力存疑,戲虧了還好,兩不追究,若掙錢了,就意味著辛苦賺的錢要被這幫飽食者吃掉一半。於是就有了前面說的那幾場膠著在一起的訴訟。

案件審理過程中,投資方發現自己的臥底已被揪出並逮捕,眼看著法庭見勝訴無望,但那10億足以讓人瘋狂,於是寄希望於利用民意和輿論來綁架審判結果。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很多年前,蔡康永曾寫過一本書名為《有一天啊,寶寶》的書送給小S即將出世的孩子,裡面一個觀點大意是,在商人資本家的眼中,人是沒有五官或姓名,只是一個數字、一個造成他市場佔有率往上或往下一點點的黑點,是能讓他們賺錢的棋子。曾經以為只有我們這些普通人是黑點,原來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之後,在資本的眼中,也只是一顆棋子,聽話還好,不聽話,有你好看!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至於八卦裡一直攻擊他人設崩蹋的,只想說,他幾時賣過"痴情人設"或炫過是"寵妻狂魔"嗎?他倒是在採訪中說過,16歲戀愛、一生大起大落,42歲才成名想認真做點事,要是真的有人設,他也應該是"浪子人設"吧。而指責他是渣男的所謂 "三不原則",請看看截圖,原話是這樣的:

吳秀波事件,看似桃色新聞,背後卻是一場商業風波

他還說過:"那個年代愛上一個人,不是因為他有房有車,而因為那天下午陽光很好,你穿了一件白襯衫。"這麼純粹美好的事情,咋沒人寫呢。

不想替誰洗地,也不想看誰被斷章取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