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速遞!即墨山東頭村自發成立冷鏈配送,碼頭直送到餐桌

半島記者 李曉哲

新“鮮”速遞!即墨山東頭村自發成立冷鏈配送,碼頭直送到餐桌


今年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山東頭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祭海節和開海節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田橫的小漁村,“鮮美田橫·山東頭”的招牌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特色村莊評選中,山東頭村更是成為青島市唯一一個入選村莊。人氣旺了,買海鮮的人自然多了,面對著這一豐收景象,今年山東頭村創新生產模式,不僅統一了品牌銷售海產品,還自己打造了初步的冷鏈體系,將新鮮上岸的海鮮銷售出去。下一步該村將不僅升級冷鏈系統,還籌劃成立漁業合作社,打造區域性海參分揀中心,讓漁民的收入多起來,豐收的味道更濃。

新“玩法”讓漁民增收20%

新“鮮”速遞!即墨山東頭村自發成立冷鏈配送,碼頭直送到餐桌


配送工作人員準備將打包好的海鮮裝車。

今年開海後,山東頭村的船老大王加錫喜不自勝,到碼頭來買海鮮的人越來越多,船一上岸海鮮就被搶購;而且,他們村裡還成立了自發的冷鏈配送,通過這個體系,他家捕撈上來的梭子蟹、刀魚當天就能送到市民餐桌上,絕對新鮮的保障下也是收入的保障,王加錫說,“以前來碼頭上買海鮮的人少,也沒有這個配送,很多魚打上來之後要先拉回去保存起來,再慢慢賣。今年撈上來的海貨基本上當天就賣出去了,開海後我們家的收入大概增加了兩成。”

現在山東頭村海鮮銷售是個越滾越大的“雪球”,在山東頭村一個顧客群裡,“田橫月灘 合眾共享”是群主,她也是地地道道的山東頭村本地人,每天她都蒐集碼頭上有什麼海貨信息發到群裡,然後不忘@所有人,並接受群裡顧客的詢問,下單,還要接受顧客的反饋。“我們村裡有一個專門的信息群,都會彙總碼頭上的信息,我再把信息傳到顧客群裡面。”

而這只是物流配送的“終端環節”,就拿當季最肥美的梭子蟹來說,在接到顧客訂單後,村裡有專人負責揀選,船還沒到岸就挑出其中品質最好的螃蟹,裝箱、加冰,貼上統一的logo;接著,每天發往城區的五六輛車將這些海鮮馬不停蹄地送往周邊區域,儘可能縮短海鮮運輸的時間,真正實現從碼頭到餐桌的鮮美速遞。當然該村也跟順豐、同城速運等快遞公司合作,讓更遠距離的人們也能嚐鮮。

今年中秋節假期,當地的海鮮銷售量出現了小井噴。這期間,由於海貨市場價格變動巨大,所以無法預知價格,在顧客群裡群主建議大家自己到碼頭選購,少量安排配送。通過快遞銷售的重點是海捕對蝦、海參等,假期前後光對蝦就銷售了幾萬只,銷售額達到了四五十萬元;而從開海冷鏈物流試運營到現在,這種模式的營業額達到近百萬元。“我們現在還沒大規模宣傳,還在考慮之後如何更進一步,到時候更多的漁民參與進來、有更先進的設施和配送體系,將會給漁民帶來更可觀的收益。”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山東頭村村主任王吉寧說。

統一品牌配送保證“鮮味”

新“鮮”速遞!即墨山東頭村自發成立冷鏈配送,碼頭直送到餐桌


工作人員在分揀螃蟹。

雖然現在的冷鏈配送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是這讓山東頭村看到了這一模式的前景。王吉寧說,“之所以考慮發展這一模式,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之前遊客來碼頭上買海鮮,因為海鮮分季節,捕撈上岸的也肥瘦不一,遊客自己掌握不好挑選的方法,我們就想自己設分揀的人員,將最好的產品挑選出來賣給顧客。從村裡的角度來說,這也是產業振興的一條路子。”他說,這一模式將村裡一部分閒散人員發動起來,年輕人可以開車配送,婦女可以分揀海鮮,增加了不少就業崗位。

王吉寧還介紹,今年山東頭村統一使用了“鮮美田橫·山東頭”的logo,就是想打造統一品牌,引導漁民培養品牌意識。記者在碼頭上看到,不少當地漁民身穿統一的馬甲,掛著統一製作的標牌,正面是收款碼,背面則是山東頭村的介紹和標識,漁民在推薦自己的海貨時也會說“我們是山東頭的漁民,東西你放心”。

“我們的漁船都是當天去當天回的,周邊海水水質是一類水質,海鮮的鮮度還是很明顯的。梭子蟹、蝦虎、八帶、帶魚、海螺……你能想到的海鮮我們這都有,尤其是我們這的小雜魚很出名,很新鮮。還有蝦虎肉扒出來後也是迅速冷凍再包裝,保持最好的鮮度。”王吉寧說了這麼多,直讓人對當地海鮮心生嚮往。也正是因為此,很多人慕名而來。

而他說,正因為此,才更要保護好這塊招牌。以前也會存在拿南方海鮮冒充本地海鮮銷售的情況,而統一品牌的打造讓村民們意識到本地貨的好,增強了他們的自豪感,對於海鮮品質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就拿八帶來說,田橫周邊的八帶不僅鮮美,在配送的過程中也絕對不加水,這樣一來蒸出來的口感也非常好;而不瞭解這一點的市民遊客購買的時候感覺不出來,吃的時候才有體會。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這種對於家鄉海鮮的自豪感和對品質的追求,延伸到免費導購服務上。“我們還提供免費導購,過節提倡遊客到碼頭上自己買。這幾天每天幾十個人來,有些我們就直接把船老大電話告訴他們,時間長了他們就成朋友了。”他說,這種方式雖然不賺錢,但也宣傳了自家海鮮,並且拉攏了一批忠實的回頭客。

打造海鮮物流個性化定製

9月25日下午,王吉寧還和村裡人商量著成立漁業合作社的事情,商量如何分紅、入股之類的,希望通過村集體的力量將山東頭的海鮮品牌集體往外推。現在該村成立了管理團隊,成員有10多人。“只要質量受我們監控都可以加入進來,統一運用品牌,服務第一,顧客至上。”他說,目前這個工作正處於配送階段,為了做口碑,即使出現極少數質量不達標的,顧客投訴過來也無條件接受,這也得到了很多顧客的認可,現在點對點的顧客達到2000多。“我們想把村裡的貨源全部給集中起來。這包括村裡有很多小販,他們到漁船上收購,如果說他們的質量達到我們的要求,可以集中配送,會讓他們增收不少。還有很多微商也可以加入進來,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集中推廣。”

而談到下一步山東頭村的打算,王吉寧說,以後想把冷鏈物流做大做強,也想做深加工。“目前我們正在做設計,場地正在準備,設備也正在考察。希望做成海鮮物流的個性化定製。我們也想讓遊客來體驗一下我們海鮮配送過程,比如海鮮篩選等。”他對此很有信心。未來,山東頭村也想建設田橫最大的海參分揀中心。“我們田橫海參品質比較好,是全國最大的育苗基地之一,跟福建、大連等海參養殖區的互動緊密,具備這個條件。”

總之,一幅壯麗的圖景在山東頭村村民們面前鋪展開來。王吉寧說,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他們就是希望通過盤活勞動力,整合海上資源等資源優勢,打造適合他們村發展的產業模式。“我覺得目前試運行的效果還行,我們村這段時間來說,內生動力慢慢產生。產業還是要靠農民自發的內生動力。”

■延伸 鮮美山東頭

山東頭村位於即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橫門灣西側。自然山海資源獨特,是山東頭村的特點之一。

村莊有500餘年民間祭海活動歷史,近年依託山海島灘灣獨享資源,深度挖掘歷史文化,組織舉辦祭海節、開漁節、動力傘比賽、帆船比賽、沙灘風箏會等節會活動。村莊主產業以漁業捕撈、水產養殖、海產品加工為主,現為即墨區最大沿海海鮮交易市場。村莊統一註冊“鮮美田橫·山東頭”農旅產品商標,突出產業帶動,走漁旅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利用電商平臺,大力推進“互聯網+”“旅遊+”發展模式。

近年來,山東頭村確立了“旅遊+、漁業+、互聯網+、服務+”三產融合的新型農村發展道路;圍繞旅遊特色小鎮發展主線,還實施街巷硬化工程、田橫廣場建設、農田水利、道路交通、便民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漁業致富、旅遊增收的發展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