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獲得第90屆奧斯卡電影獎最佳影片提名的8部電影中,《華盛頓郵報》是我最晚看到的。很多人都說,它和兩年的《聚焦》一樣,都是反映新聞媒體衝破阻力揭露黑暗的政治題材電影。我卻有不同看法。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雖然電影《華盛頓郵報》講述的這個冒著巨大風險披露美國政府越戰秘密報告並且出庭應訴贏得勝利的故事,確實是典型的歌頌新聞媒體揭露黑暗的“第四種權力”的故事,但是導演斯皮爾伯格並沒有侷限於僅僅展示華盛頓郵報與尼克松政府的鬥爭,而著力塑造了《華盛頓郵報》老闆凱瑟琳·格雷厄姆這麼一個極富有性格的女性人物。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凱瑟琳·格雷厄姆的父親尤金·梅厄是著名的猶太金融家,曾擔任過美聯儲主席和世界銀行首任行長。1933年他買下了瀕臨倒閉的《華盛頓郵報》。1946年,凱瑟琳·格雷厄姆的丈夫菲利普·L·格雷厄姆接管《華盛頓郵報》。1963年8月,患上嚴重抑鬱症的菲利普突然開槍自殺身亡。凱瑟琳·格雷厄姆不得不接過《華盛頓郵報》,出任董事會主席和發行人。影片一開頭,她就從噩夢中驚醒過來,面臨破產的《華盛頓郵報》不得不走上市的道路,而投資者對當年這張名不見經傳的華盛頓地方報紙還缺乏信心。凱瑟琳·格雷厄姆作為唯一一位女性,參加了《華盛頓郵報》的投資說明會。雖然寫好了幾頁發言稿,她卻一言不發。會後這些投資人當著她的面,明確表示對女性掌門人有所顧慮,甚至要她放棄董事會的位置。在這樣的危難局面下,越戰秘密報告又呈現在她面前。一個立志於做賢妻良母的女人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影片中有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得到越戰秘密報告後,凱瑟琳在家裡連通了報社決策者的連線電話,聽取了所有人的意見後,她深思熟慮了一會兒,說了一連串的let's go,把她此時此刻的顧慮和決心表露得淋漓盡致。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之後,郵報總編輯本·布拉德利的妻子對丈夫說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分析:“我相信很多人也沒想過,她會處在這般境地。當你不斷被告知,你還不夠出色,你的意見不重要,他們不僅僅忽略你,甚至視你為空氣,而你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經習以為常這麼久了。所以,作出這個決定,冒著失去她視為生命的公司和她的財產的風險。我認為這很勇敢。”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凱瑟琳來到主持越戰秘密報告起草的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家裡,面對這位在她丈夫突然自殺時給予她巨大幫助的密友,她的心情非常矛盾。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看到凱瑟琳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選擇的艱難。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深夜,凱瑟琳和女兒促膝相談,讓女兒把丈夫去世時她寫下的致辭提綱讀給她聽。在這段母女深情對話中,凱瑟琳在家庭、親人、家族事業、新聞理想之間的艱難、痛苦選擇溢於言表。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在報紙即將印刷的關頭,凱瑟琳果斷地回應投資人撤資的觀點:“這已經不再是我父親的公司了,也不再是我丈夫的公司,這是我的公司。那些不這樣想的人,不應該在我的董事會里面。”這時,我們又看到這個外表懦弱女人的堅毅、果決。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在整部電影中,我們多次看到凱瑟琳在女性的注目中走過的鏡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在最高法院。這些場合中,她都沒有發言,但我們從圍觀女性的眼光中,看到了對凱瑟琳的敬重和崇仰。在這個男權世界裡,女人實在不容易。這是影片刻意渲染的核心主題。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感謝梅麗爾·斯特里普為我們奉獻了這麼一個偉大而鮮活生動的女性人物形象。依我的看法,她應該獲得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更感謝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他為我們奉獻了一部不同尋常的新聞題材電影。就像當年他導演的《慕尼黑》一樣,他總是能從一個人所共知的公共事件中發掘出獨特的內涵,給予你足夠的感動。《華盛頓郵報》成功披露越戰秘密報告固然歸功於正直的新聞工作者,但更值得大書一筆的,卻是凱瑟琳這個偉大的女性。

被一個真實的偉大女性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