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衆

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眾

知道這個“戲劇電影”的名詞是幾年前了,但一直沒有真正看過在大銀幕上展示的戲劇經典。直到昨天晚上,終於看到了百老匯電影中心與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帶來的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 Live錄製的《裘力斯·愷撒》,享受了一場大銀幕上的戲劇盛宴。

《裘力斯·愷撒》是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介於悲劇和歷史劇之間的劇作。在莎士比亞總共37部劇作中,《裘力斯·愷撒》不算很有名。它講述了兩個人物的悲劇故事。一個是鼎鼎大名的古羅馬軍事統帥裘力斯·愷撒,一個則是領導了刺殺凱撒行動的古羅馬元老院議員馬可斯·布魯圖斯。前者因為卓越的軍事才華受到後人的頂禮膜拜,被稱為“凱撒大帝”,開啟了羅馬帝國的獨裁時代,最終被自由主義者和忌恨的陰謀者殺害。後者則是一個把“捍衛共和”高掛在嘴上的正人君子,在自己內心的權欲和卑鄙者的挑撥下刺殺了凱撒,但終因能力的欠缺和良心的譴責而自盡。據歷史記載,參與刺殺凱撒的60多人最後都沒有活過3年。

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眾

我之所以在第二屆國際戲劇影像展的12部電影中選擇《裘力斯·愷撒》,完全是因為其中的主角本·衛肖。其實,我最想看的是卷福主演的《哈姆雷特》,不料一開票就賣完了。退而求其次,我才選了本·衛肖的《裘力斯·愷撒》。前幾年,看過BBC拍攝的《空王冠》第一季,本·衛肖飾演的驕矜脆弱又喜怒無常的理查二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海報上看到他的名字和圖像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部《裘力斯·愷撒》。

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眾

本·衛肖飾演的理查二世

一開場,這部由尼古拉斯·希特納導演的《裘力斯·愷撒》就給人一個意外。長達20分鐘的搖滾樂表演震耳欲聾,將我們帶入了現代城市的喧鬧中。穿著現代服裝的裘力斯·愷撒一眾人等魚貫登場,而觀眾卻成了傾聽凱撒演講的古羅馬市民。對莎士比亞經典劇作進行現代改編,已很常見,我有精神準備,但沒想到這還是一次沉浸式演出。

沉浸式演出近幾年才興起,用表演者與觀眾混合在一起的方式,讓觀眾獲得“沉浸”在劇情中的感受。幾年前,我在山西平遙觀看實景演出《又見平遙》時,第一次體會到“沉浸式演出”的魅力。這次雖然是觀看電影,體會不到《裘力斯·愷撒》沉浸式演出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但這種表演方式對於《裘力斯·愷撒》這部劇作來說,確實再合適不過了。

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眾

《裘力斯·愷撒》的4位主角

因為《裘力斯·愷撒》就是對政治和民眾的嘲諷。這種嘲諷放在今天,依舊沒有過時。劇中最經典的一幕,凱撒被刺後,布魯圖斯和安東尼在廣場上對民眾演講時,我啞然失笑:這個場面和現代人熟知的無數競選總統的演講場面何其相似乃爾!一方面是政治家的搖唇鼓舌,煽動欺騙,一方面是民眾的趨炎附勢,隨波逐流。沉浸式演出把莎士比亞這部《裘力斯·愷撒》的政治諷刺性發揮到了極致,令人反思政治人物的反覆無常和廣場政治的毫無理性。這時,我想到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在瑞典說的那句名言:“文學遠遠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人打架,文學教人戀愛。”看著舞臺上那些政治人物以正義的名義,行使著卑劣的手段,我們才會領略莫言的睿智。

莎士比亞這回嘲諷的是政治和民眾

凱撒遇刺油畫

不過,這部《裘力斯·愷撒》並不完美。非常遺憾的是幾個女性角色的加入,尤其是凱歇斯的人物設定。莎士比亞的劇本中,凱歇斯是刺殺凱撒的發起人,是這個陰謀的最主要角色。他是凱撒的密友,救過凱撒的命,既有政治謀略,又有軍事才華。連凱撤也說,他是“一個危險人物”。但這部《裘力斯·愷撒》中他卻被置換成一個女性角色。儘管飾演者米歇爾·菲爾利很盡力,但畢竟難以承載這個人物的分量。當布魯圖斯把這些反叛者召集在一起討論時,幾位女演員令人非常出戏。她們就像在玩一場“過家家”的遊戲,根本不可能承擔這個刺殺陰謀,不可能贏得與屋大維·凱撒和馬克·安東尼的戰爭。

當然,瑕不掩瑜,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最頂級的戲劇演出,無疑是幸事。希望NT Live繼續延續下去,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戲劇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