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12種估算方法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口算、重視估算”,並且對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確的落實點。掌握估算方法,對提高選擇題和判斷題解題速度非常有幫助,在考試做完題後檢查的過程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學生角度來看,“估算”主要問題有兩個:

一是學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選擇用估算,往往很多學生一看見有“大約”,就開始估了。

二、學生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選擇用什麼樣的估算方法。

今天,就分享講解估算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們正確掌握這一知識點。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要想做題快,12種估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小學數學估算方法

 什麼是估算?為什麼要估算估算要用什麼方法?估算對學習有用嗎?小編整理如下信息,希望對鄭州小升初的同學們有幫助。

  第一學段估算的核心是在具體情境中選擇適當的單位。在對大數進行估計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單位也很重要。估計書本的長度時,通常以“釐米”為單位;估計教室的長度時,通常以“米”為單位;教室到學校操場有多遠,就應當選用“米”作單位。而從家到學校有多遠,就要選擇“千米”作單位。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就要用“光年”作單位。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熟悉一些常見的計量單位,真正瞭解其長短,大小和輕重等,並在頭腦中建立起相應的表象。

  那麼在小學階段為什麼要把估算做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估算有利於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範圍,是發展學生數感的重要方面;估算為判斷計算器、口算和筆算結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據;在具體情境中估算,有利於學生提高判斷、選擇的能力;估算有利於培養學生做事的計劃性;估算對學生後續的數學學習有重要作用。

  估算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湊整的方法:如湊成一個整千、整百、整十的數。

  2、取一箇中間數:如53、57、51 和59這四個數求和,這些數都很接近35,有的比55多一點,有的比55少一點,就取一箇中間數55,直接用55×4,就大約地計算出了這幾個數相加的結果。

  3、用特殊的數據特點進行估數: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4、尋找區間,也就是說叫尋找它的範圍 ,也叫做去尾進一:以278為例,去尾就是隻看首位,那麼只看首位的時候,估得的結果就是它至少是200;進一就是首位加一,這樣就是它最多可能是300,這樣得到一個範圍,就是尋找它的區間範圍;

  5、大小協調:兩個數,一個數 往大了估,一個數往小了估,或者一個數估一個數不估。

  6、先估後調。

  7、利用乘法口訣湊數: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數乘一個整十數、整百數或整百整十數,如果乘積最接近被除數,則這個數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數 6 乘整十數 60 ,其積 360 最接近被除數 358 ,那麼整十數 60 即是所求的商。

小學數學估算方法的教學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有時候一個粗略的數據就可以達到目的。然而,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更加重視精算的教學,往往不重視估算這部分內容。

但如何在教學中確實可行地開展估算教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與估算技能,利用估算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人們的研究和嘗試還遠不如精算教學的多。我在新課程改革的幾年裡,在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學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下面結合三年級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估算教學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1、 對估算的認識

估算是指根據具體情況及有關知識,對事物的數量或算式的結果作出大概的推斷或估計。在實際生活中,它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計算工具飛速發展、計算器廣泛使用的今天,估算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估算能力是指學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等認知過程,獲得一種概略化結果的能力。從表現特點看:精算能力是一種程序化、精確化、外部化的認知能力,其認知過程表現出較強的線性特點,各步驟之間具有較嚴格的時間順序,相對而言,估算能力的認知操作就更類似一個並行式的加工過程,表現出較強的直覺化、跳躍化、內隱化特點。

2、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的關係

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是學生計算能力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在學生的計算過程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較好的互補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協同性。估算能力可以對問題進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確性上相對較差,需要對答案進行再檢查驗證;精算能力則較為程序化,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但可以有效保證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目的,在不同階段選擇性地使用兩種計算能力,取長補短,以提高認知效果。

3、《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規定了估算的教學內容和估算意識、技能培養的要求。第一學段的具體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又在教學建議指出:“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二、估算意識與估算技能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1、自創生活情境,感知估算的意義

我們現用的三年級教材裡,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加了很多讓學生用估算解決的具體情境,如購物付錢、購買公園門票、租車等,但還遠遠不夠。在目前情況下,學生在估算方面的體驗不多,他們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況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問題時一般都想到準確計算。所以教師要多創設一些需要用估算來解決的具體情境,讓學生不斷地感受用估算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體驗,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自己創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激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感受估算與生活的關係,體驗估算對解決問題的作用與意義。

下面以自我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快樂的一天”為例進行說明。

情景一:“淘氣乘車” 教師通過語言敘述情景,並用多媒體配合演示畫面,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淘氣和機靈狗高高興興坐上了86路汽車,(畫面上的時鐘八點),當汽車行駛到廣場時,(出現汽車行駛路線圖)淘氣接到笑笑的電話,問他:你什麼時間能到?淘氣想了想又看了一下表(時鐘八點二十)說:如果不睹車,估計九點鐘到。機靈狗說:不對,八點半能到。你們說:淘氣和機靈狗誰說的更有道理?

在這個情境中,由於沒有給出汽車行駛的速度及路線的長度,學生不能通過精確計算,得出到達時間;在引導學生對鐘錶和站牌的觀察後,同學們發現了八點從亞運村出發,到廣場是八點二十,坐了三站地用了二十分鐘,又分析出從廣場到希望小區還有五站地,十分鐘不可能到,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所以淘氣估計九點到比較有道理;還有的同學從線路的長短上分析後估計得出:後面行駛的路線比前面的路線長,所以用的時間比二十分鐘多,現在是八點二十,到八點半還有十分鐘,不可能到,所以大約九點到比較合適。

情景二:“笑笑買飲料”淘氣和機靈狗要來家做客,笑笑家的飲料不多了,想到超市去買飲料,笑笑帶多少錢合適呢?

剛出現這個問題時,學生回答得很隨意,有說50元的也有說100元,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想,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要想估計帶多少錢買飲料合適,就要根據一聽飲料多少錢?一共買幾聽飲料來進行估計。根據生活經驗學生知道一聽飲料大約3元,每人喝2聽飲料就可以了,這樣估計下來帶20元買飲料比較合適。

這些自創情景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了親近感,真正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體現了估算的意義,而且長此以往,有利於增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動捕捉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觀察力。

3、 利用學生的數感 促進估算策略的形成

估算具有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感的重要意義,而這些意義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而必須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在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體驗。

“估算策略”是指為了達成估算目的、解決問題,在估算過程中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它是一系列有計劃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面對同一個問題,由於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不同,所採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對於不同的問題,採用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

4、培養先估再算、先估再驗的習慣,有利於估算的意識的形成

估算不僅是一種技能,還是一種良好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學生才能自覺地注意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教學中,教師要作好必要的引導與示範,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計算教學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通過觀察對結果進行估計,然後再進行計算,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並逐漸形成先估後算的計算習慣。如果教師長期注意在計算中培養學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驗的習慣,學生嚐到估算的好處,將有助於找出問題所在,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也就有利於養成估算的習慣,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估算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估算能力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忽視估算能力的培養就有可能使學生數學能力片面發展,導致學生在精算能力方面獲得較多培養機會的同時,估算能力與數學應用技能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從而影響了數學技能和數學素質的綜合提高。學生估算能力的高低,它不僅有賴於他豐富的知識經驗,更反映了他的綜合能力。因為我們對一個問題或事物作出評估時,要以自身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然後經過觀察、分析、比較、鑑別、猜想、綜合、判斷,最後才能作出評估。所以,學生的思維越敏捷,認知水平越高,知識經驗越豐富,估算能力就越強。反過來,學生的估算能力越強,就會促進其思維進一步發展,在以後解決問題時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敏捷,方法更靈活。

總而言之,估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學生時時處處注意觀察生活中的許多常量,並積澱成生活的常識,可見,估算策略的積累與估算意識的培養也需要教師長期有意識地創設活動去體驗、去探究。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加強估算教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就一定能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