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人,又是一年團圓時,你還記得以前是怎麼過節的麼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如今,一年裡有好多好多的節日,如熱鬧的春節,肅穆的清明節,朝陽的端午節;還有那歡快的兒童節,莊嚴的建黨節,歡慶的國慶節。中國有那麼多有文化傳承、風俗民情的節日應該好好過一過,於心於身都有益處,多好!比如,中秋節——一個象徵闔家團圓的節日,在故鄉有其獨特風味,一是看月亮,二是吃油餜(自家做的月餅),這兩件至今還記在心裡。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到了秋天,天氣一天涼似一天,八月十五,處於秋天的中間,此夜,故鄉的天空有時無雲,有時有幾朵雲在不緊不慢地移著,向什麼方向移,那要看當夜的風怎麼地吹。吃過晚飯——晚飯在這夜是比較豐盛的:有包子,有豆腐,好點的還剁點豬肉,畢竟是過中秋嗎!飯吃飽啦,走出家門到村邊的大曬坦裡看月亮。月亮還沒有完全出來,躲在東邊鳳凰山山頭下,小時候也弄不清楚,怎麼月亮總往鳳凰山上爬起來呢?鳳凰山那邊又有一些什麼呢?大了點才知道,那是東邊,太陽和月亮都要從那邊爬起來的。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慢慢地有光輝從山巔射出,銀白的光穿透樹林,灑滿天空。

突然,一輪明月從鳳凰山巔滾了出來,圓圓的,形如玉盤。

故鄉中秋的月亮特別大,天空無一塵土,看得透明。

我們小孩子看月亮喜歡一邊走一邊看:走在村裡的石板路上,抬頭盯緊月亮,月亮緊跟著我,我走它也走我跑它也跑,我突然停下腳步,它也“剎”一下停著不走了。問小夥伴:“月亮跟不跟你走的?”“跟我走的呀。”這個月亮怎麼回事?怎麼什麼人都跟呢?一時有些氣憤,不過,故鄉中秋月確實是太亮太圓啦,繼續走,讓它什麼人都跟著,大家都有份——這麼一想,心就舒服了。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還記得一件事情,就是在老家中秋節這夜裡,月亮出來後家裡的大人帶著小孩,揹著一個稻杆扎的人教小孩對著月亮往地上摜,“噗、噗、噗、噗”摜得越厲害,摜得越響越好。大人解說是趕“長毛”。“走長毛”是老輩口頭中的一句俚語——你那麼慌里慌張做什麼?走長毛了?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家鄉的“月餅”叫油粉餜。做法是:畚來麥粉,一邊澆水一邊用手搓揉成粉塊,用手掌一下一下壓薄,塗上一小匙菜油或豆油,摺疊後又壓又塗上一匙油,反反覆覆做四五遍,把大粉塊摘成一個一個小粉塊,塌(壓)成薄薄的圓的餅,中間放上拌好的餡。餡有豆粉餡,黑芝麻餡,有鹹餡有甜餡,菜板上弄點芝麻,包好後兩面反覆一壓,扁了,餅兩面嵌入稀稀拉拉幾粒芝麻,像幾隻黑螞蟻在爬著。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做好放鐵鍋裡煎烤,吸一二支菸工夫,餅熟了,有一股子麥子清香,有幾絲芝麻清香,還有幾縷六月豆清香。

中秋油粉餜吃了,剩下的——一定要剩下,就貯在瓦罐裡,上山斫柴時包幾個,油粉餜就山坑水可當一餐午飯。

午飯裡有中秋的味道。

難忘故鄉中秋!

故鄉中秋難忘!

文章略有刪減

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淳安人,又是一年团圆时,你还记得以前是怎么过节的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