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爲什麼膽小、謹慎、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我國頒佈的《幼兒工作規程》,明確地把培養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目標。現在的家庭多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素質發展,忽視了孩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塑造和培養,卻不知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在學習上獲得更大的成功,也才能穩步的發展。


你的孩子為什麼膽小、謹慎、自信心不足?


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

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

自信心是孩子積極參加活動的內向力;

自信心強的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能積極地與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勇敢面對困難,大膽嘗試。

孩子缺乏自信表現有哪些方面?

依戀父母,適應新的環境時間長;

缺乏主見,喜歡跟在能力強的小朋友後面,聽從別人安排;

上課很少發言,回答問題手足無措,聲音小;

不敢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往往畏縮、迴避、獨處或獨自遊戲;

遇到問題輕言放棄,而不是努力解決;

害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逃避可能有難度或挑戰的活動;

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經常要求成人的肯定,如“老師我做的對嗎?”

在遇到有難度的問題時,經常說“我不會”。

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一)內因-孩子的先天氣質

美國哈佛心理學家卡根,把兒童氣質劃分為行為抑制型和行為非抑制型。

行為抑制型(高敏感型;內向型)

拘束、剋制、謹慎、小心、溫和、謙讓,而且經常又有高度的情緒性和低社會交往性,他們的行為表現為敏感、退縮、膽怯。

這類孩子的優點是細緻、謹慎、觀察能力強,他們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勵和引導,並給予助力。

行為非抑制型(高度放鬆型;外向型)

活潑愉快、無拘無束、精力旺盛、衝動性強,特徵是不怕生、善於交際、善於適應新環境。

這類孩子的缺點是脾氣急躁、容易衝動、情緒不穩、而且專注力弱。

(二)外因-家庭教育環境

不當批評與否定

經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甚至指責、訓斥孩子,懷疑孩子能力,使他們形成對自己錯誤的認識,從而對自己缺乏自信心。

與別的孩子的比較

由於各種因素可能導致兒童發展水平不一致,橫向比較,如拿其他孩子優點與自己孩子缺點對比,往往使兒童認為自己很差,懷疑自我價值,嚴重影響他們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父母盲目讚揚

兒童不能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進而在解決問題時出現評估過高而實際能力不足,評價與實際嚴重不符,從而導致自信心不足。

過度保護與照顧

過度保護,父母包辦,實際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扼殺了其主動求知和探索的慾望,家長的過度照顧,同樣使兒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獨立能力、活動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長久這樣會造成他們不善於交際,有較強依賴感,遇到困難缺乏挫敗感,進而導致自卑。


你的孩子為什麼膽小、謹慎、自信心不足?


父母如何進行干預

自信心是孩子面對各種問題必不可少的內在需求,一個性格健全、充滿自信的孩子,才能面對成長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問題。作為父母可以從如下方面採取行動,進行過程干預,以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獲得健康的品格:

1.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兒童與父母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能給兒童營造安全感,從而有利於兒童更好的學習接觸外界,更好的建立自信心。

2. 良好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參加一切活動的基礎條件,是樹立自信心的根源所在。兒童在同伴中樹立威信,往往先從體能的競技開始,故良好的身心健康是兒童樹立自信心的基礎。

3. 寬鬆適宜的家庭氛圍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幼兒有安全感與價值感。在愛與肯定的包圍下,孩子才能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才能體會到自我價值。以此為基礎,才能積極的進行一切活動。

4. 給予肯定及鼓勵

由於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自己不具備完整的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認知往往依賴於外界的評價,所以在平時家長應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需要對孩子表示肯定和鼓勵的,一定不要吝嗇,同時,需要注意表揚應針對具體的事件,而不是籠統的說“你真棒、你好聰明”等。

大人的肯定和鼓勵,能使兒童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是可以做到的。給孩子認識自己的機會,從而提升孩子自信心及戰勝困難的勇氣。

你的孩子為什麼膽小、謹慎、自信心不足?


5. 教會孩子做好準備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與失敗,挫折是自信心發展遇到的障礙,也是培養自信心必須跨越的鴻溝,因此在自信心培養時,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教會孩子時刻做好準備。

6. 適當的引導及挫折教育

如孩子因搭積木失敗而暴躁不已,特別是在看到其他孩子成果時,更是氣急敗壞。這時我們需要教會他如何處理問題:

首先,要安撫他、平靜他的情緒;其次,要和他一起找原因,鼓勵他繼續;再次,他找到原因是沒有把小桌子放平,導致積木不穩,最終,成功搭好積木。在這過程中,他重拾自信,也學會了新的東西。

7. 賞識教育,賞識要發自內心、要及時

只有發自內心的賞識,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賞識的力量,從而讓孩子有效的建立自信。

一般孩子在取得成就後,及時給孩子賞識,效果最好,孩子容易從賞識中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如果不及時讚揚,過後補救,往往效果不如及時賞識好。

8. 言傳身教,良好的示範

兒童處於模仿期時,父母是孩子首優的模仿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得體大方充滿自信的應對各種事件,那無形中也會給孩子樹立自信的榜樣。

9. 放手讓孩子做能做的事

孩子能力是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發展的,沒有鍛鍊機會,孩子獨自性培養將無從說起,因此家長在孩子行動上必須解放其手腳,為孩子提供實踐機會,放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達成目標時,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10. 讓孩子體驗成功,激發孩子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優點,例如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畫畫好,有的動手能力強等,應該針對自己孩子優點,揚長避短,善於找到孩子閃光點,讓孩子樹立“我也行,我很好”的信心,讓他在自己的優勢科目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利於自信心的建立。

11. 調整期望值,不盲目攀比

忌諱說“為什麼鄰居家的孩子可以做到,你卻不行?”“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會,就你啥也做不好?”等等。

每個孩子發育水平不同,發展先後亦不同,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衡量和做對比,更不能盲目攀比,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適時調整期望值,從而保證孩子在自信心建立過程中,不屢受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