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鼓吹"數學思維課」遭質疑:打著'招牌"教做練習題

未來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李盈盈)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教基廳〔2018〕9號)。試行辦法指出,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

曾經,奧數等各種競賽被當作小升初的擇校“敲門磚”。然而,2018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被稱為校外民辦培訓機構的“緊箍咒”。《通知》強調,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 ”“提前教學” “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2018年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受到嚴格監管,罪不在奧數本身,主要是由於市場上的諸多機構舉辦奧數競賽,學生藉機把學習奧數當成擇校的敲門磚,慢慢地,奧數學習就越來越功利化,也失去了興趣培養的初衷。”在線教育機構洋蔥數學副總裁王斌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火熱的奧數培訓被戴上“緊箍咒”,喪失了政策的東風,數學培訓能否逆風而行?

校外培训机构鼓吹

正在進行數學思維訓練的學生。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線數學培訓經常打著“培養數學思維”的旗號 忽悠低齡學生的家長

自2018年2月教育部開始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現象以來,培訓機構多年主打的“奧數”教學隨即被“數學思維訓練”的概念所取代。

在國家嚴控奧數培訓和競賽的當口,行業內的線上數學培訓會面臨什麼問題?

王斌認為,目前,行業內的線上數學培訓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多打著“數學思維培養”的旗號,進行碎片化內容教學,頗受低齡學生的家長歡迎。能夠按照國家課標教研的系統化課程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課程研發難度大、週期長和成本重。

面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數學思維課程,不久前,浙江省特級教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中國數學教育界的“先驅”張天孝直言很多課程只是打著“數學思維”的招牌,他說:“真正對孩子有意義的思維訓練對體系的要求非常高,課程如果沒有系統性、計劃性,那就不能算思維訓練課程,只是做練習題罷了。”

作為在線數學培訓的從業者,王斌告訴未來網記者:“奧數的初衷重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而且,據很多家長反映,他們給孩子報的數學班學的幾乎都是奧數內容。

儘管國家已經在逐步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招生,但是,今年春天,記者在北京某些學校的小升初開放日活動現場看到,不少家長手持學生的精美簡歷向學校負責人推薦自己的孩子時,奧數競賽獲獎、英語考級、鋼琴考級等證書仍然是錄取有望的最好利器。

如今,國家禁止超綱教學,學奧數似乎遇冷,數學培訓還會教哪些內容?

王斌告訴未來網記者,數學是一個極其龐大和複雜的系統化學科,其知識點之間存在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只有掌握一個知識點之後,才會解鎖高階內容。這對企業的教研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僅僅主打有趣和數學思維是不夠的,關鍵要通曉學科的頂層設計,還要擁有系統課程的教研能力,最終要對學習效果負責,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學懂知識。

“線上視頻教學讓抽象數學概念可視化”

儘管奧數競賽收緊,數學賽道似乎有望成為教育培訓領域的另一個風口。

有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K12領域融資總額為 31.27 億人民幣。在英語成為一片紅海之際,數學成了 K12新的資本窪地,洋蔥數學、天賦通等數學教育品牌都先後獲得大額融資。

9月20日,英語培訓起家的51talk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舒婷創立的麥斯數學被曝獲得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不久前,掌門1對1的在線素質教育研究院也特設“大數學”“學習力”研究中心,課程均採用情景教學模式,嘗試實現沉浸式趣味化教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佈的《2018中國K12在線教育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學生、小學初中學生更偏好於在線教育直播和動畫課程教學,三四線城市學生和高中生更偏好於應試類實戰練習。

那麼,與線下相比,線上數學教學的優勢在哪裡?

“區別於英語需要死記硬背,數學則關鍵在於理解,因此動畫視頻相比真人授課更適合數學教學。”王斌認為線上數學培訓有三大優勢。

首先,在線數學最明顯的優勢是抽象概念的可視化。比如講立體圖形、函數和曲線等抽象的概念時,如果老師通過口頭講解或者在黑板上畫平面圖的方式很難懂,而利用在線途徑尤其是視頻的直觀形式讓學生可以秒懂。

據北京市海淀區的一位媽媽講,她兒子在讀小學四年級,每天她下班一回到家,小朋友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要她的手機。媽媽問他“你用手機幹什麼?”兒子告訴她“我要看洋蔥數學。”這位媽媽不放心,就偷偷地觀察他到底在幹什麼。“我發現他真的是在看教學視頻,自己邊看邊笑,他不僅看有趣的數學、物理、化學課程,還做在線科學實驗,簡直把這個APP當成了學習知識和休閒娛樂的樂園。”

其次是便捷。學生不但可以免除奔波,隨時隨地在線學習,還能按照個人情況,隨時後退、快進或暫停,反覆學習和進行個人思考,這更加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此外,沒有“真人老師”的動畫在線課程屬於人機交互,其顯著的優勢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實時數據採集,無論是視頻數據、練習數據還是行為數據,均可以被機器隨時記錄。實現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診斷薄弱環節、自動調節難度、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推送個性化課程內容和練習題,以及進行學習成績預測等。

王斌預言,未來,藉助普遍應用的人工智能,在線教學的優勢會更加凸顯。“讓AI像個‘隱形醫生’一樣,不但可以診斷學生的薄弱環節,還可以對症下藥,即時向學生推送個性化的課程內容和練習題,並依據學生的個人偏好智能調整學習策略,為其制定專屬學習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