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七成校外培訓機構被嚴查 專家:對「黑戶」斷水斷電

未來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趙亞超)“截至9月10日,全國已有2986個縣(市、區)啟動專項治理工作,944個縣(市、區)基本完成專項治理,全國摸排校外培訓機構數達38.8萬所,發現問題26.59萬所,整改5.4萬所,摸排中小學校21.1萬所,發現問題2139所,整改632所。”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介紹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成果。

此次專項治理源於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對規範校外機構發展提出多項具體意見,包括加強培訓機構辦學許可審查、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預付學費週期不得超過3個月、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學科培訓的教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等基本要求。

9月11日,教育部又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健全整改信息通報制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掌握各地市縣整改進展情況,並繼實時按要求更新校外培訓機構整改進展情況,教育部每月15日和30日通報一次。

26萬多所機構存在問題,佔全國校外培訓機構數量的近70%,問題都集中在哪?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廣州執法人員對一家培訓機構進行突擊檢查。來源視覺中國

證照不全 有城市培訓機構“黑戶”多達八成

在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須經縣級教育部門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後,再按所屬類型到相關部門申領登記證書或營業執照。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需到分支機構或培訓點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履行審批手續。

但經記者梳理,隨著各地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深入,校外培訓機構證照不全的問題非常突出。

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溫州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訓機構5840所。其中,有證有照905所,僅佔15.5%;有證無照8所,佔0.1%;無證有照2384所,佔40.8%;無證無照2543所,佔43.5%。

今年9月10日,武漢市公佈了辦學行為規範的“有證有照”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和完全不具備辦學資質的“無證無照”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15個區共421家不合格校外培訓機構被曝光,黑名單中甚至還存在部分“無名培訓班”。

在廈門市公佈的培訓機構黑名單中,也是將有無辦學資質作為審查重點。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廈門市思明區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 來源廈門市教育局

而據大連市本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大連市共排查了3923所校外培訓機構,其中1391所上了“白名單”,2532所上了“黑名單”。黑名單中的1906所被責令停止辦學。

記者在大連市校外培訓機構信息公示平臺瞭解到,列為黑名單的培訓機構大多為無證無照、無證有照。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大連市校外培訓機構信息公示平臺截圖

從各地教育部門公佈的整改措施來看,對於校外培訓機構並不是一棍子打死,一些社會口碑不錯但不符合辦學條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到位拿到辦學資質後仍可繼續辦學,即登上黑名單的機構整改到位也可恢復辦學。

怎麼申請辦理辦學資質?

那麼讓培訓機構心心念唸的辦學資質,怎樣才能申請辦理?

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在申請辦學資質前,舉辦者首先需要確定創辦營利性民辦學校,還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明確之後再前往相關的行政部門提交手續。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是指舉辦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餘全部用於辦學。因此,舉辦者只需要在教育部門或人保部門申辦《辦學許可證》後,再前往民政局申辦《民非登記證》,即可完成辦學資質資料的辦理。營利性民辦學校,則是舉辦者可以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餘依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通常,培訓教育企業會選擇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培訓公司)。因此,舉辦者也需要在教育部門或人保部門申請《辦學許可證》,然後前往工商部門註冊《營業執照》,申請的經營範圍要含有培訓等業務。

舉辦者如果創辦一家營利性民辦學校,首先需要向所在地教育部門提交申請報告及一系列的相關證明,比如:課程設計、內部管理制度、培養目標等。在教育部門審批通過獲得《辦學許可證》之後,方可前往當地工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

高投入、難達標 “一證一照”為何難?

此前朝陽區教委及公安、消防等多部門對培訓機構情況進行檢查時,就發現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存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封鎖、私拉亂接電線、消防器材配備不足、飲水機衛生許可證書不全等安全問題。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西安市蓮湖區教育局對轄區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突擊檢查。

有一些開在居民樓或者老舊寫字樓的培訓機構,沒有消防通道或者消防措施不合格,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同樣,工商部門審批對於辦學機構的場地面積和消防安全等都有相應的規定,所有材料遞交後,需要等待工商部門工作人員的審查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是否頒發《營業執照》。舉辦者只有在相關部門獲得證、照,方才具有辦學資質。

但有業內人士告訴未來網記者,現在很多校外培訓機構沒有相關資質,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申辦證照的條件非常嚴格,不少機構無法滿足相關辦學條件,只能繼續當“黑戶”。

“在老校區搬遷和新校區選址的時候,一定要符合當地辦學許可證所要求的面積、層高、消防,目前主流政策是要求300平米以上,大部分城市對層高也有限制,而且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寫字樓和商鋪都能找消防公司改造的,有可能這個樓本身就是消防隱患單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選址最後確定的時候找消防公司來看:有沒有雙出口、這個樓本身何不合格、噴淋煙感能不能做、消防栓裡有沒有水……”該業內人士表示以上海為例,辦證最難的就是面積、租期以及消防。而上海目前要求300平米以上、三年以上租期(房產證上房屋用途:商業用地或綜合用途),消防審批和竣工手續。

他還表示從目前全國規範化辦學的趨勢來看,300平米甚至500平米的以上的基礎要求是主流政策,所以建議還是直接將校區選址直接定位於300平米以上,並通過消防手續最為安全,謹防當地政策近期發生變化。

未來網記者也從一位在深圳市從事辦證業務的人員瞭解到,在深圳市,辦理辦學許可證最困難的就是場地和消防。場地需要200平米以上,5樓以下,需要有1名校長和最少5名教師,而教師除了需要有教師資格證外,其中20%也要具備中級職稱證。除外還需要滿足消防的各項安全要求,但辦學消防許可證不等於場地原本消防許可證,是專門的辦學消防許可證,包括有無雙出口、應急通道、煙感噴淋等。

她告訴記者,辦證總體來說很困難,投入也非常大的。在滿足了辦學各項要求後,他們可以幫助完成辦證的一系列後續工作,收費高達6-10萬。

違規辦學也是重災區 動態監管平臺能制止?

除了辦學資質問題,培訓機構重災區還有違規辦學。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蘇州工業園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排查治理工作,圖片來源於網絡。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規定了文化課程類培訓不得超出培訓對象所處年齡階段的課程標準,嚴禁拔高教學要求,嚴禁加快教學進度,嚴禁增加教學難度;未通過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審核的文化課程類培訓班次不得招生培訓;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核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組織義務教育段學生參加任何競賽活動;嚴禁與中小學校聯合招生,嚴禁將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嚴禁民辦中小學校通過培訓機構推薦生源或搞變相招生考試等。

在溫州市公佈的數據中,違規開展學科類的培訓機構共345所,超綱教學77所,提前教學76所,強化應試181所,存在與招生掛鉤等違規辦學行為的11所。

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介紹說,北京共有校外培訓機構近1.3萬家,其中未取得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機構707家,目前2700多家機構已完成整改。同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標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堅決查處了一批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

未來網記者在對有證照資質的培訓機構走訪調查中,工作人員也暗指能夠提供各類違規培訓,工作人員稱“我們乾的是服務業,對於家長提出的要求儘量都要滿足”。

整治違規辦學,各地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記者從杭州市瞭解到,“上城區培訓機構名錄庫”建立了臺賬銷號制度,及時更新機構信息和狀態,實現對培訓機構的動態監管。從培訓內容、培訓班次、招生對象、教師資格及培訓行為等方面,規範已取得辦學許可證的培訓學校的辦學行為,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以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

10月,上城區還將利用市級監管平臺發佈“上城區培訓機構電子地圖”,方便群眾全面清晰瞭解上城各類機構業務範疇、辦學信息公開和信用狀況,規範校外培訓市場秩序。

另據新疆網報道,烏魯木齊149個合法教育培訓機構已和市教育局簽訂承諾書,向社會鄭重承諾:避免“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主動向主管部門備案並公佈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

烏魯木齊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宗江則表示,一些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髮展規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各區縣教育局將成立專項整治工作組,進入學校摸排。首先摸清學生在哪個培訓機構上課、什麼時間上課、都學些什麼,再去培訓機構核實教學內容。特別針對語文、數學等進行嚴格調查,最終達到規範一批、取締一批、管理一批的效果。

上黑榜培訓機構仍繼續招生 專家:大可採取斷水斷電強制措施

經未來網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已發生不少起登上黑名單的培訓機構,不整改到位“頂風作案”的情況。

據浙江在線報道,一家名叫“智能優學”的培訓機構,上了黑名單,自行關停後,又轉戰到了新的地方繼續辦班。

全国七成校外培训机构被严查 专家:对“黑户”断水断电

在杭州市拱墅區公佈的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上,“智能優學”排在第一位

隨後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的一位王老師回應在接到相關舉報後,教育局已經去實地檢查過,目前能確定“智能優學屬於無證辦學階段,是違規的。

在武漢,登上武昌區培訓機構黑名單的“怡學教育培訓”等多所培訓機構也被曝出仍照常開課。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就表示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會同工商、公安等部門,對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開展地毯式檢查,取締違法違規辦學。尤其是對登上黑名單的培訓機構,更要加大日常巡查監管,處分無資質人員。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教育與管理系教師徐胤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則建議,對列入黑名單的機構,在未整改合規前,大可採取斷水、斷電等強制措施,增加一系列懲罰性措施,違規成本提高後,“頂風作案”自然就可以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