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提到英國人,有個不容忽視的標籤是“紳士”。英國人對禮儀的講究,已經到了連處女座都會覺得有點太“形而上”的地步。

“對不起”和“謝謝”基本是英國人開口言、閉口語,一張嘴,準有一個會先溜達出來。每天說上十來個“對不起”、“謝謝”是常事。

英國人在公共場合的自制能力確實非常驚人,比如默不作聲地排隊,但遇見有插隊的,大家頂多飛幾個責怪的眼神,基本上也不會太多地干預,也許對方是有急事,總之自己自律就好。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可以想見,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天天長大,孩子們對各種規矩和禮儀耳熟能詳,自然對媽媽們偶爾的放縱也會報以怪異的眼神和各種口頭警告了。

除了社會的整體影響,學校的教育對孩子和家長們也有很大的影響。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哲學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裡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

老師並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裡,“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為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為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

英國有一個小學,曾在畢業的所有小學生的成績單裡附上了一封信,這封信讓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除了成績,你還有其他更多值得在意的事情。我們就來看看這封信吧。

親愛的同學:

你這次小學畢業考的成績已經附在這封信裡了。因你的成績,我們對你感到非常的驕傲,我們覺得你已經盡了你最大的努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這些考試成績其實並不能反映出你是有多麼的獨特和特別。因為出這些考試題的叔叔、阿姨們並不像你在學校的老師一樣瞭解你們每一個人,更不會像你們爸爸媽媽一樣瞭解你!

這個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們當中有些人才小學就已經會說兩種語言;你已經能熟練演奏音樂,能唱歌,會跳舞;你能給你的小夥伴們帶來笑聲,你能作為一個你小夥伴信賴的人;你也許能寫詩或者寫歌,甚至你踢球踢的也很好;你也許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顧的很周到;你去過許多美妙的地方、能說出許多美妙的故事和經歷。

這個考試更不會告訴他們,你是一個善良,深思,可信賴的人;你每一天都在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你的分數只能告訴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所以,分數只是分數,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分數而自豪,但是請永遠記住,我們人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證明自己是卓越的,考試絕對不是唯一的一種。

不要妨礙別人

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從小教育小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水嶺,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國小學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生、學習用具收拾整齊等都在道德教育範圍之內。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其實有很相似但也許更為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對待別人。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拿交規來說,為什麼可見度良好時不能打開車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為什麼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開車時如果考慮別人的處境,考慮可能會給別的道路使用者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著考慮自己行車的安全。一部英國交規,處處體現著這個並未明說的道理。

對別人真心地尊重,讓對方舒服,從而自己舒服,這樣的社會能夠順利運轉在一個有著共識的基礎上。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英國人待人強調謙遜有禮,對待自己,則非常注重內在文化修養的薰陶。作為老牌的禮儀之邦,英國人對孩子能否成長為無懈可擊的紳士、淑女尤為看重,相應的訓練大約從孩子4歲就開始了,有一半以上的女孩被送去學習芭蕾舞和弗拉明哥舞,以鍛造優美身材和尊貴氣質,而男孩子則被送去學習騎術和國標舞,以訓練處變不驚的氣度和挺拔的身姿。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這一系列形體和禮儀的訓練會在孩子滿6歲、從幼兒園畢業時迎來第一次大檢閱—英國孩子6歲時就要參加自己的畢業舞會。舞會通常在幼兒園最大的圓形活動室舉行,所有的場地佈置和食物預備都由孩子們自己完成。

一大早,孩子們便由爸爸媽媽開車送來,做烘焙點心、調製飲料、吹氣球、剪紙花等準備工作。越近舞會時間,有些生性害羞的孩子便越緊張,通常幼兒園老師會準備一大堆羽毛面罩—對於那些不夠自信,生怕無人邀請或邀請別人怕被拒絕的孩子而言,面罩可以讓他們放鬆。

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

英國擁有世界一流藏品和管理的博物館,在英國全部是免票的。還有演出週期最長達兩個月、票價最便宜(每場有200-300張5鎊的站票)的古典樂音樂會——BBC夏季逍遙音樂會,以及各種免費或極低票價的露天流行音樂會; 遍佈全英各地的世界遺產和英國遺產系列裡包羅萬象,從古宅、庭院、城堡、花園到教堂;遍佈鄉鎮各地的免費圖書館,以及各種體育活動和場館……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可以說,只要人們有閒暇和愛好,就可以免費或者花費極少地參與各種文化活動。

所以,這邊的孩子除非有特別鐘意的電影,偶爾約朋友去放鬆一下以外,更常見的情況是,相約去自然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看展覽,當然人數多一點時,會約去滑冰或者打保齡球。

假期來臨,家長們如果沒有休假,也會給孩子報音樂、網球、足球、混合體育、戲劇、美術的日託夏令營。這裡從來沒有什麼補課夏令營,即使是科學皇家學會為了提高中學生的數學而開設的專業夏令營,也不是課業學習的性質,而是純粹的啟蒙。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這些耳濡目染的文化藝術“小招”還會被用在孩子們日常學習上。英國孩子的作業,經常是跨學科的,比如關於亨利八世的歷史作業,最後要畫圖表,或者做連環圖來表達;物理學的串聯、並聯,最後要做成各種亮燈的建築,或者機車;數字設計,最後的成品是可控的恐龍或者3D打印的手機殼……除了蒐集基本的知識點,學生們需要花更多時間表現這些知識點。

即使沒有用在學科學習上,這些點點滴滴的文藝薰陶也絲毫沒有被浪費,最直接的表現在孩子看待事物的廣度、思考問題的深度,和與人的談吐上,就這幾點,一個從小穿梭在各大博物館的孩子,和一個圍著一方書桌轉的孩子之間的差別不言自明。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

讓孩子們早日去了解世界

讓孩子們把世界帶回中國


英國教育,如何教孩子優雅、誠實與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