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港股IPO,包凡爲何和網際網路大佬都是哥們?

华兴资本港股IPO,包凡为何和互联网大佬都是哥们?

2018年9月27日清晨,港交所人聲鼎沸。

中國最大的新經濟(特別是互聯網產業)資本顧問服務商華興資本登陸港股。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說今天是他父親的生日,感謝了家人對自己創業十幾年的支持。另外他特別感謝了新經濟的創業者群體,給了他“風雨同路”的機會。

华兴资本港股IPO,包凡为何和互联网大佬都是哥们?

大佬的朋友圈

不誇張的說,整個互聯網圈大佬都是包凡的哥們兒。

2018年9月27日,華興資本上市登陸港股。馬化騰、李彥宏、王興、劉強東、沈南鵬、程維、姚勁波......等等大佬紛紛恭喜,回憶他們曾經和包凡“一同戰鬥“過的日子。

2015年年初,滴滴、快滴談合併時,包凡租下整個總統套房,拉來程維和陳偉星在屋裡談了三天。

兩個月後,58同城和趕集網談合併,包凡又把姚勁波和楊浩湧拉進總統套房待了三天,這次沒那麼順利,包凡在談判中悄悄發短信給姚勁波:“你是我見過的最有胸懷的企業家,要是我,早就不幹了”。

同年又2個多月後,王興撥通了包凡的電話,之後包凡促成了美團點評的合併......

更早之前,包凡操盤了 優酷和土豆的合併,愛奇藝和PPS,騰訊入股京東......2014年,京東IPO彩排,劉強東朝臺下的包凡喊,“老包,等會兒你也上來講講”。

近十年來,幾乎所有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重要資本動作,背後都有包凡的身影。然而,這只是包凡的一個小小側影。從包凡這個土壤中生出的機構華興,才是包凡的全部野望。

华兴资本港股IPO,包凡为何和互联网大佬都是哥们?

一起打怪升級,才能一起分享最後的寶藏

招股書顯示,華興資本2017年收入為2.12億美元,淨利潤為5810萬美元;2018年一季度收入9292萬美元,淨利潤達3567萬美元。

華興資本的主營業務由顧問服務、承銷與投資管理三部分構成。其中,財務顧問服務(FA-Financial Advisor)是華興資本收入的“大頭”,2015年-2017年華興資本“交易及顧問費”分別為1.12億美元、1.06億美元與1.07億美元,佔到總收入的7成以上。

華爾街有句著名諺語,“如果你幫別人拿肥肉,你也會粘得滿手油”,意指為成功者管理資本財富,也能獲得巨大收益。道理誰都懂,為何只有包凡包攬了中國新經濟領域幾乎所有熱門的資本動作,成為管理“肥肉”的人?

我第一次見包凡,是在2013年12月創業黑馬年會的VIP貴賓室,他作為演講嘉賓在後臺休息。當時,在狹小的貴賓室裡,我和他聊了十分鐘。這個肌肉撐起白襯衣聲音低沉沙啞,光頭帶著大框架眼鏡喜歡玩跑車和拳擊的男人,雖然個子不高但卻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华兴资本港股IPO,包凡为何和互联网大佬都是哥们?

中間包凡,右邊沈南鵬,兩個因與新經濟創業者同行崛起的資本大佬

2013年是包凡創立華興第9年,他已是操盤過多家中概股IPO美股的“新經濟資本之王”,然而這個外表看起來像“大哥”讓人有壓迫感的男人,對待所有創業者,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耐心且真摯。他在臺上對現場創業者們演講時說,“其實我們都是一樣,是個什麼都沒有隻有一個夢想的創業者,但是新經濟就應該由我們這樣的人創造”。

2004年,在華爾街有七年工作經驗,操盤過數百億美金併購,就職過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亞信集團的包凡決定創業。從那時起,在微博上戲謔自己是“為經濟學家”的包凡就決定押注新經濟,和新經濟的創業者們一起成長。

我接觸過近千大大小小創業者,他們其實並不總是如媒體上那麼光鮮,且大多數都是失敗者,包凡帶領的華興願意為創業者做好專業的資本服務,哪怕他們處於初創階段。

無論是王興、程維亦或是姚勁波,他們公司從“很小的時候”就和包凡的華興過業務往來。對包凡和華興來說,贏得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對其業務的迅猛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包凡曾說:“華興資本的願景是找到這些真正頂尖的企業家,與他們在創業初期建立關係,並伴隨他們一路成長,不斷壯大。”

沒強大背景、沒關係、沒資源的小創業者,通常情況下是被各種高大上的機構拒之門外,甚至冷眼相對。這些創業者,如果在成長期得到過華興的幫助,那麼他們自然會成為包凡的哥們兒。在初期,包凡甚至會為服務的創業公司提供“超值服務”,他甚至免費給一家做財務顧問的公司做了一年免費的CFO。

包凡喜歡把創業形容為打遊戲,喜歡打遊戲的人都知道,要和小夥伴們一起打怪升級幹掉BOSS,才有資格一起分享最終的寶藏。

在主板上市的創業黑馬是中國最大創業者服務平臺,董事長牛文文也曾說過:“中國新經濟的成功,要幫助臺下的人(創業者),而不只是去追捧臺上的人(成功的企業家)”。

华兴资本港股IPO,包凡为何和互联网大佬都是哥们?

從個人IP到機構IP,十四載的孕育

江湖兒女多飄零,只有體系化運作的機構才能長治久安。一身江湖氣的包凡,如今也想成為一個國王。一個人的範圍畢竟有限,特別是FA這種偏深度服務的領域,所以包凡孕育了華興。他希望是用一個機構來服務大量的新經濟創業者,而不只是“包凡去幫助他的朋友們”。

如今,華興擁有員工584名。在過去14年裡,華興資本藉助他服務的新經濟企業一起快速崛起,由一家FA(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業務起家的精品投行,快速發展為相當於一家國內中等券商規模的持牌金融集團。

一個新興產業到一定規模之後,一定會從高速發展進入相對穩定階段。而如今華興服務的新經濟領域也開始產生了變化,首先是頭部企業紛紛上市成為各個領域巨頭。這些成長為巨頭的新經濟企業擁有更充裕的資金,也要求華興這樣的服務商有更強大的資本運作和資本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創業創新成為經濟中流砥柱,中小型新經濟企業開始海量出現,這就要求華興有大規模服務他們的能力。過去十四年,包凡押對了新經濟,也押對了創業者,而今後他挑戰是如何讓華興規模化、可持續的服務好新經濟大潮下的巨頭、海量創業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