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主戰場在二三四線城市 得小鎮青年者得天下

生鮮主戰場在二三四線城市 得小鎮青年者得天下

各位農創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有位農創朋友最近觀察到“小鎮青年”這種現象:在一線城市生活過,年齡在25到35歲之間,目前回到二三四線老家生活的這樣一批人被戲稱為小鎮青年。由於他們具有一線城市的視野,回到二三四線城市之後繼續進行一些互聯網化的消費,他們帶動了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和體驗升級。

這個朋友問小鎮青年這個現象和生鮮農業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小鎮青年的現象對於生鮮來講意味著什麼機會?

我今天就來分享下這個話題。由於我自己在生鮮行業中已經耕耘了一段時間,在生鮮經營中我們有一個特別深的感觸。生鮮的主戰場是在哪裡?尤其是生鮮消費端的主戰場在哪裡?就在二三四線城市,而不是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之間,到底是個什麼關係?實際上想要做生鮮整個的產業鏈,一線城市的核心作用是中心倉,然後二三四線城市才是主要的消費市場。這是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之間的一個關係。

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生鮮這個行業。現在像大連、成都等二線城市的消費力是非常強的。像綿陽、德陽這樣的三線城市也有旺盛的消費力。再往下的四線城市也有比較強的消費力。

大家可能會對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概念比較模糊。實際上,這在國際上有很多分類的方法,更多是按照人口和GDP的值來分的。

比如說在中國,能稱的上一線城市的可能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國的二線城市是有一些發展較好的省會城市和比較好的地級市組成的,例如蘇州、大連、太原、南京等等,這些城市在中國都叫做二線城市。

中國三線城市的主體是由一些不太發達的省會城市,加上一些比較發達的地級城市組成的。而四線城市是一些發達的縣級市和一些不發達的地級市組成的。

由此我們會發現,你在一線城市建立中心倉,然後往二線城市進行分銷,很多二線城市的分享商主要來自於三線城市,而三線城市分銷的主要客戶來自於四線城市。所以真正大量的消費是在二三四線城市。

一線城市的消費力的總容量是有限的,它在整個生鮮行業中起一個骨幹網、骨架網的作用,它將承擔進口貿易、產地貨源等一些作用。

回到今天的問題上來,小鎮青年這樣一種現象對於生鮮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和作用?這種現象對於生鮮領域是一種非常好的促進,促進了生鮮這個領域互聯網化應用向小城市的滲透,促進了我們整個消費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