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一萬小時理論

現在職場中,總是有人想辭職創業,我會問:“你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創業成功?”對方鄭重其事拋出“一萬小時定律”,認為“專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挺過一萬小時,就能獲得生存優勢。”人們普遍認可一萬小時理論,認為自己在優勢上努力訓練一萬小時,就能成為成功者。可以他們沒有想過,在創業致富的道路上,一萬小時理念卻可能成為你毀滅的陷阱。

貧窮的一萬小時理論

如果每天只是做“簡單的重複”,再勤奮,“一萬小時定律”也不會自動生效。如果你不具有思維破局能力,在時代的跌宕起伏、行業的快速迭代中,你將遭遇“一萬小時貧窮定律”。比如,炒了五年的菜就能當餐廳老闆嗎?寫了五年的小編就能做知識付費嗎?寫了5年的代碼就能做互聯網創業嗎?一個法國社會學家發現:大部分的社會現象都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要遵循一個“S曲線”的模型。而這個“S曲線”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破局點:你一旦有了新的成熟的方法,就能突破侷限,進入一段事業上升期。“破局點”就是職場或者創業,可以大膽執行的關鍵路徑。二是極限點:到了一定發展階段,你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目標看得到、夠不著,比如職場上會因為你能力、資歷或者健康狀況的限制,遭遇“晉升瓶頸”;比如創業中可能是早期掙了些錢,小富即安,也可能行業侷限,你公司只能做成一個盆景。過了“極限點”後,就會走下坡路了。

在創業冒險中,如果你每天都進行“線性累積”、做“簡單的重複”,“一萬小時定律”是失效的。時代在快速變化,你必須主動適應時代的生存規則,提升時間價值。注意這兩個關鍵詞:“

生存規則”和“時間價值”。很多時候,你認為不公平的事,其實是你的時間正在貶值。你以為你畢業於名牌高校,供職於知名大公司,卻天天擠地鐵上下班,加班如同螞蟻,工資的上升總面臨天花板,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很早就說:“未來10年,人類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說交易員,助理,財務人員,中介等。”重複做一些低層次的簡單工作,永遠不會贏得生存優勢,反而容易被淘汰。

你處於什麼圈層,決定了你的眼界、信息質量和財富機會。只有在對的人脈圈層中,“一萬小時定律”才會起作用。你要積累高價值的“流量資源”,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影響者”。每個人都有所在的圈層,而你需要成為你所屬圈層的影響者,你的言行、觀點、喜好能夠影響到他人,在你的人脈圈層中發揮作用,讓你成為這個圈層的流量入口。如果你要創業,你需要明白“創業者本質上就是影響者”。你能影響到更多人,很多人相信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至於什麼樣的產品或者服務,都是第二位的。因為更多人願意相信你,你才有機會輸出價值。

英國名著《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認為“

貧窮的本質是消滅未來。”簡而言之,就是因為你窮,你才視野狹窄、格局狹小,看不到更廣闊的可能性,丟掉了更長遠的未來。所以,不論經歷多少個“一萬小時”,都難以擺脫貧窮。這就是“一萬小時貧窮定律”。職場上、創業中,你的競爭力並不是隨著時間同步增長。就像很多出租車司機,不論開車幾萬小時,也不會成為賽車手;低水平的刻意練習,可以帶來技藝嫻熟,會遭遇“極限點”。一旦接近這個“極限點”,“時間價值”是遞減的。

一個人能將事業做到何種程度,取決於構建包括個人品格,影響力,人脈資源、流量資源、眼界視野、執行力在內的思想體系,而這個體系與投入時間沒有必然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