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和平「鍋斗岩」


“卒子游記”所有文章作為地方文史資料的組成部分,今天是第1613篇,《卒子走遍安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關注,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紹的是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和平鄉太陽村鍋鬥巖風景點。

鍋鬥巖位於和平鄉西部的太陽村,其一側是安慶地區第一高峰駝尖和第三高峰多枝尖兩主峰所環抱,東南與中纛村接壤,西與河圖鎮相連,北與太平村和鷂落坪國家自然保護區緊緊相連。

鍋鬥巖因北側巨大的崖壁形如倒扣過來的鍋底而得名。鍋鬥巖是一個山嶺,也是一條千百年來人行的山脊,鍋鬥巖最高處海拔1676米,地形較為平坦,是地殼運動時形成的山脈。

鍋鬥巖山巒起伏,千峰競秀,萬壑爭流。鍋鬥巖是長期的山體與岩石變動,地質運動形成,整個巖脊長約二三里,寬約五至十米,顏色呈赭黃。其中頂部一岩石如帽,此嶺稱為“鍋鬥巖”。

鍋鬥巖地處古潛山縣與古太湖縣河圖鎮兩縣交界,山頂平坦獨立成峰,峰尖多巨石天然而成,形成由無數石塊構成的一座奇特的石峰景觀,是大別山青四山脈的高峰。

從鍋鬥巖向馱尖遙遙相望,山體相連,另一側與雷音寺塔遙遙相望。鍋鬥巖海拔1676米,因其北側的頂峰巨石形似鍋鬥而得名。鍋鬥巖頂多有古松樹,形態如迎客松,另有高山多枝杜鵑豔麗綻放。

鍋鬥巖山脊上遍佈著一堆又一堆巨石,這些巨石並不是人工堆砌卻勝過人工碼放,它是上億年的風化造成的各異形態,或人或獸,不一而同。這些大石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的天然堆砌和奇松;數座嶙石翠柏裝點,秀麗山峰別具一格。

鍋鬥巖,是古安慶人翻山越嶺在此處依靠休息的山脊,其路之陡,其形如鍋鬥,其松與石的怪異,其異峰突起,山勢雄偉,懸崖峭壁,無不讓人稱奇。

鍋鬥巖北側有難以攀越的懸崖,從一側望去如同大白象。鍋鬥巖北側懸崖非常陡,頂部又具有峰、巖、石、松等旅遊資源。

鍋鬥巖是安慶地區知名度不高且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景區,山脊兩側萬丈懸崖,驚險、刺激、風景秀美。怪石古松、互映綺麗。

站在鍋鬥巖頂向四周眺望,一側的馱尖高聳入雲,腰磨石、嶙石翠柏裝點;一側飛旗寨萬峰群聚;一側的雷音寺塔、九亮台山體相連。

攬勝之餘,感慨無限!大自然何等神奇,讓鍋鬥巖群立大別於諸峰,鍋鬥巖山峰並不十分高大,主峰也隱於群峰之間,卻獨挺拔崢嶸,孤峰插天之感。

攀登鍋鬥巖,上下高程約為八百米,站在鍋鬥巖的最高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遠處連綿起伏的峰巒,腳下鬼斧神工的山崖以及甘於寂寞的碎石,迎來送往了幾多驢友、和山野隱士。

鍋斗山,位於和平鄉西部,與古潛山縣、太湖縣交界,海拔1676米,是青四山脈的一個山峰。據當地村民說,它很象一個燒飯用的大鍋,倒過來鍋底朝上的形狀,所以叫鍋斗山由此得名。

據瞭解,青四山區由遠古時期的地質運動形成,許多山體破碎陡峻、斷層縱橫,地殼運動後強烈碰抬升而成。而鍋鬥上很可能就是火山爆發冷卻以後形成的。

鍋鬥巖地處整體大別山青四山脈中,青四山脈與東西走向天羊山脈交叉於黃茅尖,黃茅尖至四望山一線東有支脈三條,其中一條由鍋鬥巖向東經棠梨坳、三搭尖、折南轉東經鳳籮尖、茅坳、大橫崗、西庵入花墩鄉的馬園寨,整個山脈長約三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